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時間:2022-05-29 03:34:59

導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摘要:管理類高校教師對于實踐能力的要求更高,針對管理類高校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雖然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管理實踐以及大多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方面只是流于形式這些方面,從教師自身和校方支持兩方面提出管理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策略:建立教學目標,樹立合作意識,尋求校企合作,搭建教學網絡平臺,引進模擬系統以及信息化教學的使用等,更好的為社會培養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管理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人才培養

1引言

面對人才緊缺的市場環境,尤其是高校人才與企業需求不相匹配的情況,很多企業存在招不到滿意的人才這樣的困擾,同時諸多高校畢業生也存在就業困難等的問題。根據諸多省市2018年度人才市場分析報告可以看出,在人員供求方面很多專業存在著不小的缺口,具體以吉林省2018第一季度供求信息分析結果來看,相較之前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市場需求大于市場供給,尤其在銷售,娛樂餐飲,業務員等方面缺口較大,在管理類專業方面也存在較大的缺口。人才的輸出與企業所需不相符甚至是人才的缺失等問題,這與高校的培育質量是分不開的,也反映出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本科學歷、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求職者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很多用人單位變得更加務實,對學歷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更加注重應聘者的實用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資料顯示2015—2017年管理學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93.6%,93.5%,93.5%,從這個數據來看就業情況比較樂觀,但是高校畢業生大部分從事的是基層管理,甚至是作為基層員工,中高層管理者缺乏,而企業恰恰最需要的是擁有中高層管理能力的人才。這一方面原因是學生自身的問題,同時也反映出教師教學能力或者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如何培養具有實際工作能力的管理類人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管理是集科學性和藝術性于一身的學科,需要從業者根據具體環境運用合適的管理方式,因此在校期間需要更多的實踐訓練,需與實踐更為緊密的結合。管理類高校相教于其他學科類大學,在理論知識上學習范圍寬泛,需要大量的實訓練習,更加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管理學也是與現代商業企業結合較為緊密的學科。因此,管理類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勢在必行,其中管理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管理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不僅關乎高校的教學質量、名聲,更加關系到學生的發展,以及企業的用人等等。

2教學能力的定義與構成

對于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理解,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余承海,姚本先指出組成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七要素為:完善的知識結構及知識更新能力;駕馭學科內容的能力;學術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哲學思辨能力;熟練的操作計算機能力以及有效獲取外文資料及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曾曉進,魏飛躍,周曦認為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幾個基本方面包括:掌握專業知識、掌握教學技巧的能力同時要具備教師效能感和“傳道”的能力。李朝將教學能力分為基礎性教學能力和發展性教學能力兩個方面,其中基礎性教學能力是由教學和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設計的實施和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等因素構成,發展性教學能力是由掌握和傳遞時代前沿信息的能力、協調處理科研和教學的能力以及自我教學監控和發展的能力。對于很多高校教師而言,尤其是從教時間長的教師這些方面大多已經具備,本文在此基礎上將教師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以及運用新型教學方式的能力加上來進一步解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高校的教學質量,影響到學子的將來。

3研究現狀和不足

當下我國教師教學能力方面還存在諸多共性的問題,姚則會在其文中指出高校教師在教學時間投入和研究力度方面不夠大;雙語或全外語教學應用能力弱,國際化有待提高;實踐操作性教學示范演示能力薄弱;課堂教學組織設計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不斷被應用到課堂,但很多高校教師僅僅是將“PPT代替板書”,這種不恰當的使用反而讓教學質量適得其反。盧倩倩提出從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機制、加強信息化教學管理體制研究、改善信息化教學環境以及激勵教師自我提升等四方面提升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共性問題的研究已有很多學者進行了探究分析,然而分學科類別來進行研究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文章不多。管理類學科因其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特點,更加需要學生去實際模擬管控,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不能對學生做到很深入的培訓?;谶@種問題,很多企業迫于形勢,提前去學校招聘管理類學生,作為企業的管理培訓生培養,使得企業耗費大量的成本在學生培訓上,在企期間學生因能力不足同樣較長時間從事基層事務。哈靜,吳珍梅指出企業對管理類畢業生的一些素質要求:扎實的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持續學習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探索創新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理論與實踐的良好的結合,同樣依賴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高校教師學歷資歷很高,理論全面而系統,對于從教時間長的教師而言教學手段也比較豐富。但是很多管理類高校教師都未曾真正的在企業工作過,沒有真正的做過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因此雖然這些高校教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也不乏教學手段,但是缺乏真正管理經驗,不能深入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結合企業的實踐性進行培養,很難有針對性的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等輔助教學手段,教學平臺等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但是很多教師對投影儀、計算機等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只是流于形式,甚至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產生厭學心理。盡管研究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的文章不少,但是很少從培養人才實用性方面進行研究的,本文著力從培養人才實用性方面進行分析。高校如同培養人才的一個“加工廠”,學生就是輸入對象,社會、企業就是接受人才輸出的對象,教師教學能力的表現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卷面成績,更具實踐意義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否滿足企業的需求。這樣學校培養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找到滿意的工作,同時也有效解決了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人才的難題。

4管理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可以分別從教師自身和校方支持兩方面采取措施,提升管理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4.1教師自身。4.1.1建立教學目標。首先教師應該深深的明白,學生最終都要走向社會,尤其是對管理類高校的學生更加具有針對性,管理類高校學生畢業后很多進入企業從事管理工作,而管理不僅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更加需要豐富的經驗來引導,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一次次的鍛煉中培養出來的,因此學生在校期間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教師應該樹立相應的教學目標,將學生培養成理論與實踐都具備的綜合型人才,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目標,確定了正確的方向,之后的努力才具有有效性和針對性。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得到提升。4.1.2樹立合作意識。合作是最快、最有效提升自己能力的一個途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在我們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合作,尋找良好的合作伙伴,各自發揮自己擅長的東西,團隊的合作往往能達到1+1>2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師要在相互間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互相取長補短,或者形成合作的小團體,可以多個教師合作講授一堂課,這樣既能節省自己的時間精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質量。4.2校方支持。4.2.1尋求校企合作?,F代社會講求合作,在教育領域也可以應用,對于管理類高校這種方式更為有效,在教學上也可以尋求與企業合作,高校教師與企業高管攜手共同培養學生,高校教師負責理論知識的講授,企業高管負責實訓環節的安排及實踐環節的展示??梢圆扇“咐降慕虒W,企業高管將自己在企業中所遇到的問題,以案例的形式講述,并將解決方法告知學生,教師運用理論知識進行解釋,這樣既能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也可以與實際處理情況中所運用的方式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更加有助于培養高質量的管理類人才。將高校教師與企業高管作為一個教學主體,可以彰顯各自的優勢,這樣這個組合整體的教學能力在無形中得到加強。相互的學習,營造共贏的局面,高校教師可以向企業高管學習了解到更多的企業實際的情形,將理論理解的更加深入,可以了解到教學與實際的差別,更好的為學生們授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無疑是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提升的重要表現,這也是一大趨勢。將高校教師塑造成既知理論又懂實踐的綜合型教師。企業高管也可以從高校教師那獲取更多的理論知識,有了理論的支持工作更加有邏輯有條理。高校教師與企業高管合作教學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上述提到的案例式教學,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論壇式教學,情節演示模擬再現,辯論式教學等等。同時課程檢驗不拘泥于試卷的理論背誦、理解,不限于試卷的成績,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可以模擬現實中出現的情況讓學生進行處理,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判。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的合理性也是一位教師高超教學能力的體現,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將各種方式進行合理的搭配,甚至創新。4.2.2搭建教學網路平臺。計算機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了諸多便利,計無形中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同時虛擬空間的應用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益處,利用計算機在學校和企業間搭建網絡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很方便的就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與企業進行溝通,企業可以通過該平臺給教師提供現實中的案例包括解決的和未解決的。同時教師之間也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相互的學習討論,合作的學習才能快速的提升教學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該平臺與學生進行匿名互動,這樣有助于將教學成果更好的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反饋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使課堂教學更加符合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從而使得學生更愿意主動的去學習。4.2.3引進模擬系統。針對管理類教師在實踐方面的不足,學??梢砸M安裝一些模擬系統,這種系統可以模擬現實中的企業,仿照現實中真實的企業業務進行,就如同汽車類專業有模擬維修,故障檢測,汽車美容等等內容的系統軟件一樣。教師可以作為企業最高的管理者處理企業實際發生的種種事務,甚至系統中可以加入實際案例處理等內容,這樣教師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學習,利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體驗完成整個企業運營發展,日常事務等等內容,彌補自己在實際經驗方面的不足。這樣集理論與實踐于一身,大大提升了管理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在后期的教學中,可以將這套系統讓學生使用,從而增強學生處理問題等的能力,培養出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4.2.4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也可以稱為電子化教學,諸如多媒體,計算機,互聯網等的利用,加強教師這方面的應用能力,學??梢云刚堖@方面的專業人員給高校教師定期的做培訓,首先讓高校教師可以熟練的運用這些多媒體軟件,懂得如何操作。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進行培訓讓教師掌握可以如何做得更加生動,有吸引力。最后需要教師結合自己所教授的課程制定適合本課程的方式。試用階段,可以與所授課程相同或相近的教師互相進行試講并進行互評,改善后,運用到課堂,通過與學生的磨合形成自己獨有的授課方式。這樣不僅有效提高了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而且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5結論

本文分析得出企業在用人方面更加務實,崗位缺口大,找不到滿意人才,而且管理類高校培養的管理人才很多都難以勝任中高層管理工作。人才的培養一大部分取決于教師的培養指導,畢業生能否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是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最直觀最現實的體現。本文分析了管理類高校學生及教師的不足,學生學的東西廣泛但比較淺顯,缺乏實踐,教師雖有深厚的理論儲備但也未曾真正做過企業管理層。針對此,從教師自身和校方支持兩方面,提出管理類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策略:建立教學目標,樹立合作意識,尋求校企合作,搭建教學網絡平臺,引進模擬系統以及信息化教學的使用等。提升管理類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使之培養出更加適合企業的綜合型人才,既能解決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也很好的解決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余承海,姚本先.論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結構及其優化[J].高等農業教育,2005,(12):53-56.

[2]曾曉進,魏飛躍,周曦.論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J].教育教學論壇,2019,(3):74-75.

[3]李朝.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構成及影響因素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103-105.

[4]姚則會.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反思與提升策略[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7,19(3):108-113.

[5]盧倩倩.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0):235-238.

[6]哈靜,吳珍梅.基于企業需求視角的應用型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勝任力培養研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8,34(7):22-28.

作者:冀鴻 梁金忠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