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教育論文:幼師入職教育的策略簡析

時間:2022-01-15 09:41:27

導語:幼師教育論文:幼師入職教育的策略簡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師教育論文:幼師入職教育的策略簡析

本文作者:宋靜王俠工作單位:西安文理學院幼兒師范學院

師徒結對的構建策略

(一)幼兒園必須把新教師的入職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列入園務工作計劃隨著學前教育的質量日益受到重視,幼兒園相應加大了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但多數幼兒園的培訓并未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進行。幼兒園培訓多為全園性培訓或以年級為單位進行,培訓內容多為新觀念和新方法的介紹,或是對教育教學技能優(yōu)化的研討,幾乎沒有針對新入職教師的專項培訓。新教師主要是在工作實踐中通過自覺或不自覺地觀察和模仿老教師的行為來獲得專業(yè)成長的,新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產生的“不適應”會導致她們產生挫敗感,甚至產生離職的念頭。已有研究發(fā)現,許多幼兒園管理者對于因“不適應”而離職的教師,往往簡單地歸因于這些新手教師不能吃苦,而忽略了她們內心的感受。因此,幼兒園應當把對新教師的入職教育當成一項專項工作來對待,必須在新教師進入崗位前就對新教師的成長進行規(guī)劃,且這種規(guī)劃不應是幼兒園單方面制定的。幼兒園首先應對新教師的能力與特質進行分析,做出初步的成長規(guī)劃,然后與新教師坦誠交流,指導新教師為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時間表。(二)營造師徒結對氛圍,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教練團隊幼兒園的師徒可以形式多樣,但主要形式有園內的教學和班級內的師徒。前者是指新教師根據本人的教學興趣或自己的專業(yè)弱項,確定一個主攻方向,與園內能補己短的老教師結成師徒關系;后者是指新手教師拜班級中的老教師和老保育員為師,向她們學習保育和教育的知識技能。幼兒園如果重視班級中的師徒結對,并對其培訓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尤其是對師傅們教的水平的提高和徒弟們知識技能的進步表現出適當的關注,就能有利地促進班級內學習型組織的形成。例如,類似于“比武”的新手競賽可以為師徒雙方樹立共同的努力目標。此外,為了追求更高效的教與學,師傅們需要對已經形成慣性的工作方法進行反思,并為使新手盡快進步而加強與新手的溝通。幼兒園則可以通過舉行“拜師會”幫助新老教師確立明確的師徒關系,營造一種“愿教、肯學”的學習氛圍。本文用“教練”的稱謂取代傳統(tǒng)語境中的師傅,主要是因為在師徒結對的入職培訓中,師傅的傳道方式不是自發(fā)的,而是由幼兒園統(tǒng)一規(guī)定的,主要側重于老教師教育教學經驗和實踐智慧的傳遞。因此,作為“教練”的老教師應當能夠熟練運用以下基本技能:1.談話。教練與新手教師積極的、鼓勵性的談話,有助于幫助新教師緩解心理緊張。談話的內容可以包括幼兒園基本情況、政策、資源、活動程序介紹,幼兒生活管理、教學策略、壓力處理等新教師最常遇到的問題,或者在某項比較專門的技術或策略上為新教師提供幫助等。2.示范。通過示范,新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及其要求,知道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教練”解決某一問題的思維過程,由此獲得對教學策略應用情景或條件的理解等。3.輔導。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紛繁蕪雜,新教師在起始階段多數難以應付這些困難,因此“教練”對新教師的日常工作要多注意觀察和分析,并提出適當的建議,同時在帶教過程中要注意抓住帶教重點,采取多種帶教和考核方式,從多方面強化對新教師的培養(yǎng)。(三)完善師徒結對的運行機制1.建立師徒結對的網絡管理機制。為了使入職教育工作能夠長久、有序和有效地進行,幼兒園不僅必須把新教師的入職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列入園務工作計劃,而且還應當建立、健全如下圖所示的責任系統(tǒng)。在這一管理網絡中,業(yè)務園長充任總教練聘任教練,班組指新教師所在的自然班,教練由班級中的兩名老教師(保育員)擔當,其中班主任是主要責任人。總教練對教練的培訓工作進行指導和檢查,并參與小組培訓。入職培訓結束后,業(yè)務園長組織對新手教師進行考核,并根據教練的日常培訓工作對教練的工作進行總體評定。2.規(guī)范班級師徒培訓流程。自然班是新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理想環(huán)境,如果能對班級師徒結對進行宏觀的規(guī)范和調節(jié),就能提高這種培訓的功效。因此,幼兒園首先應為新教師編制合適的培訓課程,其內容應主要包括保教技能培訓和心理輔導。前者是根據幼兒園的工作特點和工作需求,循序漸進地向新教師傳授教育保育、班級管理等技能;后者是教練根據新教師當下的思想狀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向新教師傳授調適心理問題的方法,幫助其適應新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其次,教練應進行現場培訓。教練參考園所制定的培訓課程計劃及新教師的實際水平,在教育現場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要點進行講解和示范,指導新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讓新教師逐步掌握實施教育教學所必需的各種能力。再次,通過評價促進新教師成長。對新教師的評價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并尊重新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3.總教練通過小組活動對師徒培訓進行過程指導。業(yè)務園長作為總教練需要不斷地對師徒結對培訓進行督導。總教練的督導可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它的對象既可以是教練團隊,也可以是新手團隊。對新教師而言,她們被分配到獨立的教學班級,在和老教師進行對比時可能會產生自己遠不如人的自卑感。而新教師彼此的交流則會使他們產生歸屬感,通過聽取別人的學習體會和總教練的點撥,容易獲得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領悟。對老教師而言,則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開闊眼界,提高帶教水平。總教練通過小組活動可以了解班級培訓的情況,對新老教師適當地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心理輔導或專項技能培訓等。

幼兒園實施師徒結對培訓的外援策略

幼兒園新教師入職培訓存在著一個重要的瓶頸,這就是幼兒園從管理者到一線教師的理論水平都較低,難以自行編訂科學規(guī)范的入職培訓計劃和課程,也就難以滿足新教師入職培訓的需求。[3]針對這一問題,幼兒園可以通過和大學合作開辦專業(yè)發(fā)展學校,借助大學或科研機構的專業(yè)和人力資源優(yōu)勢,為新教師入職培訓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大學與幼兒園、專家與幼兒教師之間形成“共生關系”。[4]在這種“共生”中,首先可以由大學專家?guī)椭變簣@完成新教師入職教育課程的建構。其次,專家可以定期深入幼兒園,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對入職培訓中的班級培訓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促進其培訓效果的提升。這種合作有利于彌補幼兒園教師教育理論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欠缺,喚醒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yǎng)教師的研究能力。總之,師徒結對在幼兒園并不是新鮮事物,但對新教師而言,班級工作是她們工作的主要內容,她們在入職的初期也最需要在班級中產生歸屬感。因此,幼兒園以班級為基地構建師徒結對模式,無疑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對新教師進行入職教育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