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問題與對策透析

時間:2022-01-16 09:43:12

導語: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問題與對策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問題與對策透析

本文作者:王艷雙工作單位:漳州師范學院

隨著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各地高等學校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積極進取,努力工作,整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專業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從總體上看,仍存在以下問題:教師的教育理念滯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認識上存在“片面強調政治”的傾向。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純粹作為為社會政治服務的工具,從而忽視了塑造完善人格,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其二,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認識存在偏差。[2]絕大多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仍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這種“單向灌輸”的做法使教師成為支配和權威,學生只能圍著教師的指揮棒轉,勢必使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受到壓制。教師的隊伍結構不合理通過對XX市29所普通全日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的年齡、學位、職稱和專業背景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截止2009年1月,該市高校專任教師為3.55萬人,其中“思政課”專任教師為683名,具體情況如下[3]:從以上各表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結構不盡合理,表現如下:第一,年齡結構不合理,從表1可以看出該市35歲以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占比例較小,比同一年齡段全市教師低17個百分點;而45至60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占比例較大,比全市教師高出15.5個百分點,可見該市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比例較小,存在著老齡化趨勢,會造成后備力量不足。第二,職稱結構不合理。從表2、表3中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中擁有教授職稱的比例非常小且年齡偏大;教授、助教比例小,副教授、講師比例較大,呈“橄欖形”分布。第三,學科結構不健全。從表4中可以看出,一些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本科期間所讀專業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該學科專業背景的教師所占比例僅為•20•20.2%;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造成這些教師在學科專業與教育專業知識方面存在缺陷。教師隊伍整體科研素質有待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任務包含教學與科研,教師通過對學科前沿進行探索和研究,可以開闊眼界,擴充知識面,從而提高教學能力,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同時,教師通過教學實踐,深化對教育知識的領悟,提高自身的言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升科研能力,提高專業化水平。然而,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大部分時間忙于教學,在科研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太少,教學研究和科研論文數量少,發表刊物層次不高。部分教師為了應付考核或者評職稱而發表文章,一旦評上職稱,便有可能放松科研工作。2008年全國高校人文科研成果在國家級及省部級獲獎情況統計結果顯示:北京大學獲獎成果42項,廈門大學37項,南開大學24項,首都師范大學4項,上海交通大學4項,北京外國語大學、江西師范大學、中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高校各一項,還有好多高校沒有獲獎成果。以上統計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思政理論課教師整體科研水平還不高。[4]

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育理念1.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具有為社會政治服務的功能,還具有導向功能和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2.全面、客觀地認識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性、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性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受教育者主體與教育者主體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會選擇尊重、保護和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教育內容和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育的積極性,避免對學生實行單向灌輸,強制壓服。[5]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隊伍結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一個國家、一所學校培養人才的基礎,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保證。國家也非常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6]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7],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專業化提供了政策保障,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走上規范化軌道。學校也要采取措施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結構。具體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通過選送優秀畢業生和優秀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等措施,為青年教師創設良好的激勵氛圍,制定出適合青年教師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個人目標,調動廣大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從而補充后備力量,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第二,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建立合適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稱評定辦法,改進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考核時,不僅要考慮師德表現、工作實績等“顯績”,也要注重對學生政治思想、道德情操、人生價值的影響以及發展指導等“潛績”;[8]第三,通過對非專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入職前培訓及考核、在崗培訓、“傳幫帶”等多種途徑,補充所欠缺的學科專業知識與教育專業知識,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學科結構,進而提高隊伍的整體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整體科研素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科研水平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應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科研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并切實采取措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整體科研水平。如各高校在爭取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方面及確定科研項目方面,也應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采取一定的傾斜政策進行積極的扶持;[9]加大思想政治理論科研的投入和科研獎勵的幅度,以激發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同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也要提高科研意識。通過參與科學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教育規律的認識,了解學科的發展方向,更新其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效果,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整體科研素質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