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素養及養成
時間:2022-01-31 10:15:00
導語:教師教學素養及養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追求適合信息化,培養教師新素養
信息化教學對每個教師來說是挑戰,也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突破。過去的教學是通過黑板板書或者相關的教具及相關的實驗,給學生進行教學??梢哉f,教材、教參、實驗、黑板的傳遞信息是教師過去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的使命是盡可能將教材中的內容傳遞給學生。由于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師需要追求合適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構建教學新資源,提高教學容量,促進教學課程改革。追求信息化,可通過創建微課甚至慕課,結合教學平臺,如超星教學平臺、云平臺及學校校園網本身的教學平臺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和理解教學內容本身和外部世界的聯系,從而將現實或具體的環境中抽象出具體的教學問題。特別是生活化的資源可在教學中直觀的展示,實驗教學在教學平臺的展示,往往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有效,學生之間的協作方式更加流暢。而要達到這種教學方式,作為教師,在信息化的時代,則無法逃避這種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這也是新時期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通過合理的備課,把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會貫通,實現教學精彩化,創造出更多的教學新資源。
二、堅持教師素養化,夯實教師原本質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代給教師的定位是傳授知識,但是在當今的時代,由于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滲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教師的素養更應該是全方位提高,充分夯實教師的原來本質.新的素養如何養成,筆者認為不妨從教法到學法的信息化改變做起,以公開課教學為例,在公開課的教學中可結合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的飛躍,當然在教學中仍然是圍繞學生的學習來展開,讓學生在信息化的情境教學中,真正把知識汲取,通過學生的認知、思索、理解,從而實現公開課教學的突破。其中教師的主線工作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豐厚的講解,知識點的剖析、教學方式的評價,學習知識的線索串聯,且立足學生的個性與需求,建構對話、討論、翻轉課堂、合作與研究的課堂,這就充分培養了教師的新素養。構建微課以及慕課,甚至是建設云平臺的教學資源庫,這些都是新時期對教師新素養養成提出新要求。因此對教師提出以下一些要求:過去的教材和教學對教師來說是盡量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再盡力傳遞給學生,但是現在教師則要從多個方面構建教學資源,形成豐富的一堂教學課,特別是需要從生活的情境中去尋找教學內容,或者是將已有的教學資源能夠返回到生活中去,實現教學方法的新突破。
三、尋找教師素養點,探求教師個性化
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教師素養的養成是繞不過的話題,且教師新素養的養成要和時代的步伐一致。如何尋找到教師的素養點,筆者認為應該結合教師的專業、教學及教學研究來展開,且要結合教師的個性特點培養每個教師的新素養。教師的個性發展是教師新素養養成的關鍵。在課堂教學、教學研究、教育管理、教師學習中所表現出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方式得到改變與發展,是教師新素養、新知識、新教學、新生活的綜合體現。一個優秀的教師常常具備有獨特的個性,并且把這種個性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行為和風格,凸顯教師的新素養。教師的個性化特色是一個教師能夠成為優秀教師的寶貴資源,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這樣的資源,有助于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解的深刻化,有助于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有助于學校的發展。尋求到教師的素養點,更是適應新時期現代化發展的需要,這需要尊重教師的個性差異,充分激發教師自身的源動力,要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平臺和支撐,這樣教師才能敢于嘗試,敢于思考,不斷超越,形成更鮮明的獨立人格、鮮明的教育思想,對課程、對學生有獨特的理解與思索,實現教師新素養的養成。
四、探索教研新模式,提升教師新素養
教師的發展也就決定了學校的發展,如何讓教師本身的素養得到最大的提升,從而讓每個教師能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動作用,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成長,教研活動是教師在教學中進行交流相互提高的一種方式,也是促進教師新素養養成的一種重要方式。筆者認為教研形式多樣化與深度化,并通過多種形式的研討,在合作中交流,在教學中研討,在探究中創新,在實踐中提高。建議通過以下的教學研討來促進教師新素養的養成:一是創新教研活動形式,可以以課題研究來探索教研活動,即化解教學瓶頸,重建教學范式,通過示范課的引領,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要重視基于網絡的教研,充分利用信息化,使課堂容量增加,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豐富化,讓學生對學習有更濃厚的興趣。三是要充分研究“他人”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學習各地的優秀教學課例,在互動中交流啟迪教師的心智,享受合作交流的快樂,在思辨中促進教師的反思與建構,全面提升教師的全方位素養。
五、關注教學反思性,發展教師新途徑
通過教學反思性,有助于教師提高“新”技術教學方法,從而能夠熟練駕馭教材、駕馭課堂教學,創造性的整合教學資源,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享受文明創造、信息化教學的無窮樂趣。新時期教師新素養的養成,歸根到底應該與時代同步,形成具有個性,具有創造性的新時期的教師。
作者:李秀蘭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二中學
- 上一篇: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研究
- 下一篇:中職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