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研究
時間:2022-03-12 08:49:21
導語: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時代,高校英語教學環境發生了變化,對英語教師的身份認同造成一定影響。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對自身職業身份認同非常重要。有效認識英語教學環境的改變對英語教師身份認同的影響,可以幫助英語教師在新的英語教學環境中重構新身份,以適應信息時代下英語教學發展的新要求。本文重點闡述了信息時代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的含義和英語教師身份的新特征,分析了信息時代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危機的原因,并進一步深入探討信息時代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的發展策略,希望為英語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信息時代;高校英語教師;身份認同;策略
信息時代新興了很多新的教學模式,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這些新興教學模式給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帶來實質性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變革,很多英語教師難以適應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英語專業信息化進程,進而出現了高校英語教師的身份認同危機和專業身份迷失的現象。因此,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必須正確處理身份認同危機,解構舊身份,結合時展需求來重構新身份,進而適應信息時代英語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
一、信息時代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概述
1.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的含義。身份認同,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身份的認知。準確來講,其源于心理學領域,是指一個群體中的個體建立一個認知和表達體系,并在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是誰、自己在社會上是什么角色等問題上表達了自己的主體意識,同時表現出一些相應的主體行為。它既強調自己的獨特性,也就是對自我身份產生認同,又強調自己的社會性,也就是明確自身與別人的聯系。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是指英語教師對英語教學的信念、對自身在社會文化中扮演的角色的認同。英語教師在英語專業教學領域扮演重要角色,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對英語教師的認同標準越來越高,倘若英語教師對自己的價值持否定會懷疑態度,其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就會影響到其對英語教學職業的認同,同時還會影響英語教學效果。2.高校英語教師身份的新特征。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師是課堂唯一的主導者,具權威性,學生長期是被動接受者,對教師的話語很少有質疑。但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模式發生變革,英語教師的身份也呈現出新特征。英語教師不再是英語課堂唯一的傳授者和主宰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一切知識,其可以從多種媒介中獲取信息,甚至可以去偽存真,有效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英語教師也面臨著更大的教學壓力,其存在焦慮情緒,自我認同感低,英語教師身份與過去相比也更加復雜、具挑戰性。
二、信息時代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危機的原因
1.英語教學模式日趨多元化。信息時代推動了跨學科的融合,傳統英語專業教學模式正處于轉型期,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領著英語教學模式向信息化、現代化、數字化等多元化方向發展,導致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工作方式、職能等均發生變化,其身份屬性和角色也發生了變化。面對信息時代的身份轉型,高校英語教師出現心理迷茫,不能正確面對,不能用科學的身份觀來指導英語教學,主要表現為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規劃不合理等,這些均影響了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降低了英語教學效果。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必須克服身份轉型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身份意識,積極解構舊身份,重構新身份。2.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需求強勁。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日趨強勁,具有豐富英語知識和英語運用能力的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很受歡迎。因此,社會對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也提出新要求。這就需要高校英語教師積極參與英語教學改革,結合時展來積極重新構建新身份,進而提升自身教學能力,以適應信息時代對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3.教師學術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學術科研能力也對其自身身份認同產生一定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學術科研能力較強的英語教師可將自己在英語學科中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分享給學生,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也有效增強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信心,使得教師具有更強烈的身份認同感。但是,目前很多英語教師在學術科研上單打獨斗,不能形成團隊,承受著巨大的科研壓力,很難使英語專業有較大發展。長此以往,教師就會感覺孤獨,影響教師的身份認同感。
三、信息時代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的發展策略
1.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建構自我身份的意識。身份既是個人特性,又是群體屬性,其與教學實踐環境關系密切。首先,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師應該意識到時代是發展的,英語教學體系也在隨時代的發展而變革,并進一步結合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發展趨勢來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重構自我身份,進而適應英語教學模式的變革。其次,英語教師還應當在教學實踐中明確自己身份定位,并不斷利用綜合教學評價、教學經驗總結、自我反思等方式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新身份的重構,以便靈活應對信息時代英語教師身份認同危機問題。最后,英語教師樹立正確的身份意識,身份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解構和重構,且身份的重構也不是朝夕而就的,需要有耐心和信心,進而成功實現信息時代新身份的建構。2.建構英語教師實踐學習共同體。針對目前高校英語教師學術科研存在的問題,高校應鼓勵不同科研方向、不同職稱結構、具有相同學術科研興趣的英語教師組成團體,即教師實踐學習共同體。教師實踐學習共同體的建構既要從英語教師的需求出發,又要結合時展需求。該團體以學術科研實踐為目標,利用現有資源來合作申請學術科研項目,一起探索新的科研方法,定期分享教學經驗與學術成果,并由學術科研能力較強的老教師帶學術科研能力較弱的新教師,實現共同發展,有助于提升英語教師的學術科研能力,進而提升其身份認同感。另外,英語教師實踐學習共同體除了能提升教師的學術科研能力,還能在精神上、心靈上給予教師鼓勵。有共同科研興趣的英語教師之間互相欣賞,英語教師在心理上得到莫大支持,減少科研壓力,不會感到孤獨,對英語職業充滿信心,進而迸發出無窮的智慧。3.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增強教師身份認同感。英語教師的身份認同是教師個體與社會環境相互影響的結果,英語教師要提高自身身份認同感,就必須積極投身于自己的專業活動中,不斷自我學習,以便適應信息時代對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轉變的新需求。高校可組織英語教師去進修、攻讀學位,或者定期邀請英語專家來校指導教師教學,以提升英語教師的語言技能、專業知識、教學能力等職業素養,進而增強了教師進行英語教學的自信心,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也逐漸提高,教師的身份認同感增強,實現了良性循環。
四、結語
總的來說,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關乎英語教學效果,而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是教師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升。信息時代背景賦予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新的內涵,高校英語教師應重新構建自身身份,不斷提升自己職業能力,進而為社會培養出符合時展的高素質的復合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曉燕,孫麗霞.高校英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及其構建策略[J].大學教育,2018.
[2]孫凱,饒從滿.大學新任教師教學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對H省四所大學的調查研究[J].教育探索,2015.
作者:史閩瑞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公共外語教師“雙師型”隊伍建設思考
- 下一篇:教師教學洞察力的課堂表現形式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