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黨支部構建與實踐
時間:2022-04-17 10:29:31
導語:高校教師黨支部構建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黨支部建設是高校黨建的基礎工程,是全面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組織保證。近年來,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黨建與中心工作存在的“兩張皮”現象不容忽視。教師黨支部“黨建+”模式,是高校基層黨建實踐中創造的一種典型模式。為推進教師黨支部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的有效融合,高校必須堅持“黨建+中心工作”兩手抓,優化黨支部設置模式,重視抓好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有效創新組織生活內容、形式和載體。
關鍵詞: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曾指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1]。高校的中心任務是培養高質量人才,搞好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為社會提供髙水平服務。教師黨支部建設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礎工程,是大力提升高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政治保證和組織基礎。在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向基層延伸的新時代,高校該如何推進教師黨支部建設、如何更好地實現教師黨建和高校中心工作的有效融合發展,是非常關鍵并值得深人研究的重要課題。當前,多所高校正在探索的教師黨支部“黨建+”模式,為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一、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模式的構建
教師黨支部“黨建+”模式,是依托高校黨建工作的要求,大膽探索黨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一種實踐創造模式。它通過調整黨支部組織設置,將黨建與人才培養、科研、學科建設等各項重點工作相結合,優化黨支部內部結構,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實現黨建和中心工作同頻共振,助推黨建工作健康發展和高校中心工作的全面進步。近年來,多地高校為進一步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基層組織建設,堅持以黨建為統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高校建設首位,努力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中心工作的全過程,展開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嘗試,構建了“黨建+教學”型、“黨建+科研”型和“黨建+教學科研”1型三種類型。(一)“黨建+教學”型。為解決教學工作與教師支部黨建“兩張皮”難題,一些高校在黨支部建設實踐中探索和嘗試將黨支部建立在教學團隊中。“以黨建促教學,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為目標,華中科技大學水電與信息化工程學院水資源系教工支部于2018年6月開始探索“黨建+教學”工作模式。該黨支部號召支部全體黨員在完成學校布置的日常工作前提下,進一步確立黨員示范崗的模范帶頭作用。在支部組織生活會上,全體黨員結合本部門本專業實際,圍繞教學深人開展學習討論,切磋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2]。為適應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合肥師范學院積極推進教師黨支部建設,大力調節黨支部的建設與教學團隊建設的契合度,以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該學院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擁有一支15人的高素質高學歷專職實驗教學隊伍,其中黨員10人,博士學位4人,副高職稱3人。合肥師范學院非常重視這支黨員隊伍的發展,關注黨員占比達66.7%的隊伍在日常教學中的表現和作用發揮情況,專門成立了實驗教學中心教師黨支部。該支部優選出一位黨支部書記擔任教學團隊負責人,這位“雙帶頭人”書記結合“”,推動實驗中心的日常工作和教學科研有機結合。在實驗教學中心黨支部的帶領和培養下,青年教師得到快速成長,還培養了一批雙能型教師。該支部每一位黨員的先進性被不斷有效地激發出來,在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改革,實驗室建設、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等多個方面,實現了改革創新和突破;在帶領學生參加各類教學技能、設計競賽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績[3]。(二)“黨建+科研”型。當前,高校黨建工作和科學研究存在一定脫節。一些學者建議將高校教師黨支部單獨建立在科研團隊中。為促進黨建和科研兩者有效融合和共同發展,一種創新黨建工作的新型模式“黨建+科學研究”工作機制應運而生。創建高校教師科研型黨支部成為當前高校黨建發展的一種重要模式。高校“黨建+科學研究”工作機制,指在高校內將黨建工作和科學研究兩者緊密結合,通過協調二者關系以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高校事業全面發展的一種工作方式或工作模式[4]。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照明黨支部于2017年12月明確提出要把黨建與科研業務、創新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實施一項全新的主題實踐活動“黨建助跨界,先鋒促轉化”,具體方法就是從黨員隊伍中遴選科研模范,以強帶弱,形成積極向上、示范帶動的新格局。照明黨支部在隨后召開的黨員大會上給科研模范黨員頒發了第一批“率先先鋒”聘書,四位“率先先鋒”在聘期內都必須嚴格遵照“示范一協作一宣講一引領”的步驟踏實開展工作,促使黨建真正融進科研里,提升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的動力。“率先先鋒”積極帶領支部黨員奔赴山西屯留、河北雄安新區等地考察學習,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大連海洋大學的下屬黨支部進行交流探討。“率先先鋒”的示范引領效應逐步得到體現,一大批理論或實踐研究成果得以產生或投入應用,如照明中心與中科院院士、北大納米化學中心劉忠范教授的課題組交流合作,在石墨烯上外延深紫外LED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相關黨支部通力合作,建立LED無創光療理論體系;與大連海事大學合作研究了LED的應用促進漁業轉型升級等[5]。貴州財經大學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好黨建促發展”意識。為使“黨建+科研”理念深入人心,促進黨建與科研的深度融合,學校黨委探索開展了一系列措施,以達到黨建與科研“雙促進”的目的。如以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等科研平臺作為“黨建+科研”模式的先行試驗平臺,積極探索“黨建+科研”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切實抓好科研人員的黨性教育,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構建黨員經常性學習教育體系,結合研究院科研人員的研究領域和方向,不定期組織開展“綠色課堂”專題研討活動。堅持黨支部建設和服務決策同頻共振,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在實踐中不斷發揮研究院黨支部的示范引領作用,有力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和創新能力[6],真正達到了黨建與科研“雙促進”的效果。(三)“黨建+教學科研”型。教學科研是高校的主要中心工作,黨建如果與教學科研脫鉤,黨建和教學科研就會成為“兩張皮”。很多學者認為高校教學科研跟黨建工作應該是互促性關系,教師黨支部工作與教學科研工作應并駕齊驅地開展;建議黨支部工作緊緊圍繞教學和科研工作展開。創新教師黨支部的設置,應將黨支部建立在人員相對較為集中、交流較為密切、工作較為活躍的教學科研第一線。武漢紡織大學結合高校特點和學校自身實際,盡可能地把黨支部建在教學團隊、科研團隊上。選擇黨員中間優秀的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擔任教師黨支部書記。武漢紡大原黨委書記尚鋼曾指出“黨支部書記學術水平高、有建樹,號召力、感染力才大。”通過“選優配強”,武漢紡大的教師黨支部書記全是副教授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學骨干[7]。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提升支部黨員理論水平與素養。加強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按照武漢紡大黨委的部署和措施安排,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系教師黨支部結合“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要求,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促進黨建與教學科研工作的有機融合。該黨支部于2014年、2016年、2018年連續3次(兩年一評)獲評武漢紡織大學“先進黨支部”。2018年12月,武漢紡大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系教師黨支部人選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8]。沈陽農業大學生物科學黨支部,由生物科學和植物學兩個教研室的一線教師組成,黨員人數占兩教研室總人數的72%,黨員教師均為兩個教研室的骨干力量,承擔了教研室中大部分教學、科研任務。為進一步推進黨建工作和教學科研水平雙提升,全面提高教師黨員教學質量、科研水平,生物科學黨支部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黨支部緊密圍繞學校內涵建設的中心工作,規范黨支部工作,以黨建工作引領內涵建設,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黨支部依托支部所在的三個學術團隊和兩個教研室,結合支部組織生活,深入開展學術研討和教學交流活動,使支部全體黨員通過傾聽不同領域的學術報告、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黨支部結合教學、科研、育人、服務社會等中心工作,開展“弘揚高尚師德爭做優秀黨員”“立德樹人爭做黨員先鋒”等專題黨課,積極引導支部黨員爭做科學研究、教書育人的先鋒模范。嚴格執行“”、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等制度,堅持將組織生活與學術交流、教學研討、學科建設等緊密結合。致力于黨建和教學科研雙提升的工作,生物科學黨支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陸續獲得校優秀黨支部、沈陽市教科系統“六好支部”、遼寧省委高校工委首批示范支部等榮譽,入選成為校“兩學一做”優秀支部工作案例,連續兩年在教育部思政司的大學生在線網站進行支部風釆展示[9]。
二、新時代高校教師黨支部“黨建+”模式的實踐
多所高校開展的“黨建+”工作實踐表明,只有堅持把黨建工作融人高校中心工作,與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有機融合,才能把教師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效轉化為推進高校事業發展的強勁動力,才能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才能使高校黨建工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堅持“黨建+中心工作”兩手抓。黨建工作和教學科研是高校建設的兩個重點。高校黨建只有與教學科研業務緊密結合,并將核心工作的發展理念與黨建的思想理念有機統一起來,才能找到有效的結合點,才能解決髙校黨建與教學科研業務“兩張皮”“各自為政”的問題,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建設效果。髙校“黨建+”模式取得成效的一條重要經驗是,摒棄“為黨建而黨建”的片面思維觀,跳出“就黨建抓黨建”的自我循環,確立將黨建與中心工作融為一體的理念,堅持以黨建工作引領中心工作發展,將支持和促進教學和科研工作發展作為高校黨的建設著力點,努力實現“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工作”的良性循環,扎實推進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黨建+中心工作”兩手一起抓,是推動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靈魂。(二)優化黨支部設置模式。切實優化髙校黨支部設置,這是加強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基礎工程。長期以來,髙校基層黨組織模仿行政管理系統的組織設置模式,以所在二級學院、系、專業教研室為單位建立黨支部,這種模式下的黨支部脫離中心工作、為黨建而黨建,導致黨的基層組織僵化、活力不足。為促進高校黨建和中心工作有機融合,破除黨支部設置的模式固化、僵化現象,增強高校教師黨支部的活力,我國一部分高校打破常規模式的束縛,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黨支部模式創新,及時調整黨支部設置,將支部建立在教學和科研團隊上。按照學科專業相近、工作業務聯系緊密、便于工作開展的原則組建黨支部,在高校內設的教學、科研機構以及學科項目組、創新團隊、科研平臺、重大攻關項目上進行試驗,孕育產生了“黨建+教學”“黨建+科研”“黨建+教學科研”等多種形式的組織模式。“黨建+”模式有利于將支部組織生活與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結合起來,推動高校基層黨建和教學科研質量、水平不斷提升。(三)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高校基層黨建存在效應遞減的情況,黨務工作力量薄弱是一個重要原因。要認真落實黨中央要求,做好做實配備黨務工作力量這項基礎性工作,特別要抓好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對符合學術帶頭人要求、黨務工作能力較弱的黨支部書記,要通過集中培訓、專題輔導、實踐鍛煉、崗位掛職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其政治素質、理論水平、黨性修養和黨務工作能力。對符合黨建帶頭人要求、具備學術帶頭人基礎和潛力的黨支部書記,要在課堂教學、科研立項、組建團隊、海外研修等方面創造條件,幫助其拓展學術發展通道、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要建立健全考核評價制度,把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中心工作納入教師黨支部書記目標管理。強化服務保障,關心支部書記的成長;建立業績考核獎勵制度,增強黨支部書記崗位的吸引力。(四)創新組織生活內容、形式和載體。髙校教師黨員學識淵博、視野寬闊、思想較成熟、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但同時也具有教學科研任務重、工作時間差異大等顯著特點,這就要求教師黨支部開展支部組織生活要不斷創新活動內容、形式和載體。首先,高校教師黨支部工作的開展需緊密圍繞教學科研工作這一中心,將組織生活貫穿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教學科研實踐,在組織活動中提升黨員的業務能力和思想覺悟。其次,教師黨支部要積極創新和改革組織生活形式,如推進“”、組織生活會、黨員座談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革命博物館,觀看主題教育影片等;組織教師黨員到機關、企業、工廠開展現場學習、外出考察、課題調研活動,還可結合本校本支部本專業特點,開展幫扶、聯誼等公益活動。再次,除面對面線下交流學習,還可召開網絡會議,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開展在線學習、交流、討論活動。
總之,髙校黨支部活動要把理論知識與參觀訪問、學術活動與文體活動、學術研討與思想交流有機結合起來,把理論學習與現實剖析、傳統內容與現代觀點有機結合起來,把嚴肅的主題與活潑的形式、便捷的載體統一起來,通過增強內容上的豐富性、形式上的新穎性以及載體上的多樣性,從而調動支部黨員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加支部黨員參加活動的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何曉柯 單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 上一篇:地方師范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研究
- 下一篇: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綜述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