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教學方法在眼科見習中的運用

時間:2022-04-10 03:55:21

導語:多種教學方法在眼科見習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種教學方法在眼科見習中的運用

【摘要】:眼科學臨床見習是醫學生將眼科學理論學習過渡到臨床實踐的重要階段。為了提高眼科學見習的教學質量,文章結合多年來的工作實踐,總結了多種教學方法在見習中的具體應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關鍵詞】:眼科學;教學方法;臨床見習

臨床見習是醫學生從理論課程學習過渡到臨床實習的重要階段,是醫學生對系統理論知識進行臨床實踐的開始,醫學生在臨床見習階段學習各種臨床技能操作,可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基礎。眼科學是研究視覺器官疾病發生、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的科學。由于視覺器官解剖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功能的復雜性,使之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臨床學科。眼科學的學習特點是理論內容相對復雜,專業技能要求高。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眼科在總結多年來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當代學生的時代特征,大膽探索創新,不斷完善教學體系,旨在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其學習能力。

1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1.1傳統授課

傳統授課是指授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向學生介紹相關知識內容。對于初涉眼科見習的醫學生來說,大量的儀器設備及專科操作技能都非常陌生,一些檢查方法的原理也很難懂。適當運用講授的方式,將使學生對初次接觸的臨床知識產生較深刻的第一印象。比如:視力檢查這一章節,書本上介紹的原理及方法比較復雜,學生自學難度大,通過傳統授課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掌握視力檢查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1.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與疾病及專業技能操作相關的圖片、動畫或視頻資料,既能豐富教學內容的表現力,使醫學知識立體、生動,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裂隙燈和眼底鏡的使用時,單純口頭講述操作方法比較枯燥晦澀,若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操作要領,則可以使學習內容變得形象易懂,在操作練習時也能看到學生更規范的動作。

1.3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ning,PBL)教學方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通常由教師提出問題,由此問題引出相應知識點,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找出答案,共同討論并由教師進行總結。該方法改變了傳統授課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為世界醫學教育高峰學會所推薦[1],近年來,在中南大學及國內較多臨床院校中得到推廣[2]。眼科見習中,帶教教師在課后提出2~3個問題供下次課討論。例如:在學習視功能檢查時,課前提出問題:“如何主觀和客觀地評價視功能?如何選擇合適的視功能檢查方法?”學生課后利用課本、圖書館、網絡等多種途徑查閱相關知識,下次見習課中,將查詢的結果進行匯報和交流。這種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4病例討論教學法

病例討論法是一種啟發、引導式教學。帶教教師根據教學大綱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整理成病例資料,讓學生通過病例討論的方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并聯在一起,形成橫向思維,建立從臨床表現得出診斷的思維方式。例如:在眼科見習過程中,帶教教師將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整理成病例資料,學生通過分析討論、鑒別各類眼紅病找到病例的診斷要點,最終掌握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特征。通過病例討論,學生將逐步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其處理實際問題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1.5搭建網絡教學平臺

眼科學臨床教學知識點較多,課時有限,學生僅僅通過課堂時間往往很難掌握全部知識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網絡教學模式的建立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例如:在一些權威的醫學交流網站,學生可以在其中瀏覽眼科相關知識,了解眼科學的動態,并參與其中的病例討論及難題解析。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鞏固,而且還掌握了超越課本的前沿進展。當前的網絡應用已逐步深入到人們生活,使用智能手機終端進行互聯網交流已成為當代學生的一個時代特點。運用手機微信或其他即時通訊軟件與教師互加好友或設置各班組群,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和上傳身邊的眼科病例,包括文字和圖片資料,可以與教師直接交流或在群里進行討論。這樣的學習方式,時間相對自由,不受場地限制,為醫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與學交流平臺[3],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推進了師生關系的發展。若長期堅持,教學質量必然得到提升。

2重視技能操作,提高動手能力

臨床技能操作是見習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今后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眼科見習的臨床技能任務主要包括病史采集和專科檢查。我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來加強對學生的技能訓練:

2.1模擬教學

在進入到實際的臨床技能實踐前,學生將體驗多種方式的模擬學習,包括學生模擬患者教師進行示范性教學、學生互相體驗醫患角色、運用模擬教學設備練習,等。例如:在講授眼科檢查時,鼓勵學生自告奮勇扮演患者角色,帶教教師站在學生中間一邊口述檢查的方法和技巧,一邊進行示范性操作。這樣的sd教學過程生動而形象,學生可以在直觀的印象中學習。在完成示范性教學后,學生2~3人一組,進行相互操作練習,輪換醫患角色扮演。教師一邊巡視,一邊指導,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醫師與患者的角色練習,直到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為了能讓學生在練習時“看”到病變的眼底表現,教研室購買了多種眼底病變的仿真模型,克服了學生相互操作練習時只能看到正常眼底結構的弊端,也比單純從書本的圖譜上認識各種眼底病變更形象。這種仿真模擬的學習方式,還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用擔心患者的配合問題,能有更充足的時間專心練習,使他們在今后面對患者時更自信,同時也能減少患者的痛苦[4]。

2.2就醫情境參觀

每期的見習課程都會有一次門診的見習安排。帶教教師分組帶領學生到各個診室、檢查室、治療室進行參觀學習。各功能室的教師積極配合,讓學生熟悉眼科的就醫流程和各項檢查、治療儀器。若有典型的陽性體征,盡量讓學生當場實踐學習。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檢查項目,如視野計、OCT,等,學生由教師帶領,在不影響患者檢查的前提下進行參觀,教師在旁邊做適當的介紹;若見習時間沒有患者檢查,則讓學生自己扮演患者體驗檢查過程。

2.3以病床為中心的臨床觀察

為了加強學生對眼科常見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轉歸的認識,我們選取典型的住院病例給學生進行動態觀察。首先,帶教教師在剛入院的患者中挑選合適的病例,并指導學生溫習好課本相關知識。然后,學生3~4人一組,到床邊觀察教師的示范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了解疾病的臨床表現。當患者在預定時間接受手術或治療時,再通知該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返回觀察。若為手術治療,則指導學生在手術后每日觀察恢復過程直到出院;若為保守治療,可指導學生在病情變化或調整用藥時返回觀察直到出院。每次的床旁觀察,以教師為領頭,學生在一旁記錄,隨后返回教室整理并匯報,教師再進行補充和總結。該方法需要占用教師和學生的部分課余時間,但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由于眼科的平均住院日較短,在某些病例上切實可行。如:眼科最常見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通常是住院第一天進行各項術前檢查及準備,第二天進行白內障手術治療,第三天若無并發癥可予出院。學生追蹤觀察這類患者的住院過程,能很好地了解老年性白內障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及預后,在觀察中實現了書本內容的臨床化。

2.4實戰操作訓練

經過模擬教學、就醫參觀及病床觀察,學生對眼科的部分疾病已經有了實戰能力。帶教教師在不同病種中選出合適的患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住院醫師接診患者的臨床程序進行問診和體格檢查。結束后,各小組整理并匯報病史及體查結果。全體學生參與討論,指出不足并補充,得出臨床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方案,教師最后進行總結。這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可以了解數種典型的臨床病例。他們在進行操作和討論的過程中,將DS之前進行的模擬訓練應用于實踐,對理論知識也有了更感性的理解,通過實戰訓練逐步認識到應該怎樣更好地問診和全面地體查,怎樣合理安排進一步的檢查項目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例如:臨床上較常見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患者,在入院安排手術前,可以讓學生進行問診和適當的專科體查,然后根據掌握的臨床資料進行討論,得出初步診斷、鑒別診斷、進一步檢查項目和治療方案。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對眼科的臨床疾病有了直觀的認識,是見習醫師進入臨床實戰階段的途徑之一。

3學習與患者溝通,提高綜合素質

合格的臨床醫師應同時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良好的醫德素質。醫學生對醫患溝通技巧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見習任務,而且已列入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正逐漸被教學醫院納入教學任務[56]。剛剛接觸臨床的醫學生往往不知道如D何與患者溝通交流,有的表示緊張或羞澀,有的則詞不達意、沒有條理,患者面對生疏的學生往往也會表現得敏感或抵觸,甚至拒絕。這種情況既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致,也影響了教學的進程。教師在帶教過程中應做到言傳身教、尊重患者,對患者賦予責任心和同情心,教育學生樹立以人為本、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與患者溝通的能力,以適應現實的醫患關系。指導學生與患者交流時應當不卑不亢、嚴肅認真,耐心傾聽、適當引導,言語上多關心愛護患者,檢查時語氣緩和、動作輕柔,避免增加患者痛苦。溝通時注意患者的情緒狀態,避免使用刺激對方的語氣和語言,留意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避免使用對方聽不明白的專業術語,爭取患者的配合和理解。若患者不愿意配合教學,教育學生應尊重患者的意愿,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醫患糾紛。眼科學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難點為學術名詞多、操作相對獨立,如果只運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這門橋梁課,我們在眼科學見習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并在實際教學中融合使用。如:PBL法與病例討論教學法相結合、網絡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醫學模擬與實戰操作相結合,等。多年來,教研室全體教師共同致力于尋求與探索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疾病發生發展為線索、順應時展的教學新模式,在教學評價中獲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和支持,考試成績也保持在綜合成績平均值之上。

總之,多種教學手段在眼科見習中的運用能有效地幫助醫學生培養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及正確的臨床思維,為日后的臨床實習和臨床執業做好準備,值得我們延續和推廣。

作者:袁利華 單位: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McParlandM,NobleLM,LivingstonG.Theeffectivenessofproblembasedlearningcomparedtotraditionalteachinginundergraduatepsychiatry[J].MedEdu,2004,38(8):859867

[2]劉豫,唐仁泓,陳國平.PBL教學法在眼科學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1,24(5):21622163

[3]沈元瓊,匡雙玉,伍彬升,等.移動互聯網對醫學生臨床技能培養模式的影響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5(2):234236

[4]李從德.模擬教學與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J].亞太教育,2015(28):8988

[5]鄒揚,王道珍,蘆開芳,等.小班授課在醫學生溝通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0,30(1):7778

[6]羅東輝,羅坤.醫學本科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和對應的課程體系設置[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37(6):8118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