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分析

時間:2022-03-28 09:57:29

導語:超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超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分析

摘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高質量嚴要求,使超聲醫學的教學模式隨之不斷更新,教學改革成為必然。從“病案分析法”到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提高了規范化培訓學員的綜合學習能力及規范化培訓質量。本文就筆者所在科室實際情況,將人員配置、病案準備要求、組織流程及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并通過一組學員完整教學活動進行示例,結果表明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轉課堂教學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與學互動不斷進步。

關鍵詞:病案分析法;翻轉課堂;超聲醫學;住院醫師

規范化培訓病案分析教學法是一種以病案為基礎,提出問題,引導學員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1]。其特點是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培養學員臨床思維能力。超聲醫學是一門交叉學科,亞專業眾多,超聲新技術不斷開展更使其在臨床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規范化培訓學員渴望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盡可能掌握較為全面的超聲知識和技能,然而超聲診斷“同圖異病、同病異圖”的復雜多樣化,使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員需求。因此,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轉課堂應用于超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自2010年起,上海長征醫院超聲規培基地不僅完成了官方規培機構提出的教學任務,還成功實施了翻轉課堂教學,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醫德醫風和扎實專業技能,能獨立診斷常見病及多發病的住院醫師。現將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轉課堂教學在超聲住院醫師規培中的初步應用報告如下。

一、教學方案及具體實施步驟

自2010年起筆者所在教研室堅持進行超聲規培教學改革探索,2015年開始實施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旨在提高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然實施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①微課時間短,學員課件內容比較單一、片面,部分內容不夠嚴謹、科學;②科室其他學員對課件內容陌生,課堂討論不活躍。針對以上問題,2017年筆者所在教研室繼續嘗試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員以小組形式自主學習病案、分析討論,帶教老師從旁輔導及指引,切實滿足當前超聲規培學員的教學需求。現就我科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思路介紹如下:1.人員配置:教學助理1名,統籌全科教學任務,安排人員分組、確定課程進度及科室討論時間;帶教老師4名:具備教學資質(3年以上主治經驗或副高職稱)及豐富教學經驗,在學員學習過程中提供引導幫助及質量把關;學員10~12名,根據學員在科的總學習時間、學習掌握情況進行分組,每組包括不同年級學員2~3名。教學準備階段對各小組學員進行宣講,強化團隊協作及良性競爭意識。2.病案準備基本要求:根據我科工作模式及學科特色分3個亞專業組。每年8月份規培學員入科,根據規培大綱要求、亞專業特色、科室工作需要等,教學助理即安排新一輪教學計劃,使學員盡快完成醫師身份轉變,以適應臨床診斷工作。課堂教學大致分三步驟:①科室公布學習計劃,各小組學員收集在科學習期間隨訪的漏診、誤診或疑難病例,每人每月5例,最后小組討論確定6~8例典型病例進行匯總及資料完善;②概述疾病特征及鑒別點,結合典型案例分享,加深理解,以幻燈片形式展現;③思維拓展、文獻檢索,特殊少見疾病超聲表現及新技術對于疾病鑒別的應用。當然,根據不同章節疾病特征,帶教老師也會指導學員進行內容結構調整,使學習及教學更加有效率。3.組織流程與評價標準:沿用筆者所在科室實施的翻轉課堂形式“規培生講堂”的組織流程及評價標準[2],結合病案分析教學法的特點在課堂時間及評價標準方面做了調整:①規培學員共分為4組,每周進行一次課堂教學,授課時間為每次30min,授課內容側重于案例結合理論知識的講解分析;②評價標準:增加病案資料是否完整、采集圖像是否規范、疾病特征描述是否全面、鑒別診斷是否準確、前沿技術是否權威等多個方面。4.具體應用簡介:以完成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轉課堂教學其中一組學員的教學活動進行示例。(1)該小組成員組成情況:共3名學員(兼顧不同學歷層次、規培時間和性別構成),包括2017級本科學歷學員1名,女,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完成消化系統超聲檢查,對于常見疾病超聲表現有初步認識;2016級碩士研究生學歷學員1名,女,已獲得執業醫師資格,參與科室急診值班,熟悉掌握各系統常見疾病診斷,無臨床科室輪轉經歷;2015級本科學歷學員1名,男,參加超聲規培1年半,能獨立完成常見疾病及部分疑難疾病的超聲檢查,初步形成臨床超聲診斷思維,無科研基礎。帶教老師1名,女,碩士研究生學歷,主治醫師、講師,科研助理,具備上海市及校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帶教資質,參與該小組3名學員的臨床帶教,累計發表核心期刊論文5篇。(2)確定病案及資料收集:首先,病案資料準備,小組學員確定病案討論方向——甲狀腺結節,小組學員根據病例隨訪結果,從中選擇8例具有學習價值的病例。之后,由帶教老師及學員圍繞“甲狀腺結節相關病例”進行討論,由淺入深概括出三大部分:①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種類及相互之間的鑒別點;②特殊部位鑒別結節的來源,排除其他鄰近器官結節,如甲狀旁腺結節、咽食管憩室等;③臨床思維培養,詢問病史,排除是否合并其他臟器疾病,如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等。待討論完成后,由小組學員進行分工:①2017級學員翻閱書籍資料對甲狀腺結節從超聲特點、鑒別診斷等方面進行歸類整理,制作成幻燈片;②2016級學員根據甲狀腺結節特點結合科室工作及隨訪結果進行典型案例分享及詳解,強調良性結節的共同點及良惡性結節的鑒別點;③2015級學員搜集特殊部位結節及少見疾病相關病例,翻閱雜志、查閱文獻了解疾病特征及鑒別方法、標準。(3)翻轉課堂實施流程:①病例討論,播放病例完整資料,科室所有成員參與討論,描述特征、講述診斷思路、得出結論。②知識普及及相關案例分享;③思維拓展,選擇一疑難或少見病例,跟大家分享這類疾病的超聲診斷依據及難點、以及工作中遇到類似病例該如何鑒別等。教員們最后對該小組學員語言表達、幻燈制作、與科室人員互動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分,教學助理匯總后由教研室主任進行點評。

二、階段性效果和討論

截至目前,筆者所在科室11名超聲專業規范化培訓學員,共分4組,均開展了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轉課堂教學。教學助理對所有學員的月出科考核成績及輪轉工作隨訪病例情況進行了統計,學員月出科考核成績均在90分以上,個人隨訪病例數量由原來的每月10例以內,上升至20~30例,超聲診斷準確率達95%以上,表明學員自主學習能力有明顯提高。另外,采用學員匿名問卷調查評價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果表明,相較于以往規培教學中常規實施的純理論授課,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轉課堂教學法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學員滿意度100%(非常滿意91%,滿意9%)。在對規培學員實施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員們在教學知識更新、教學方法改革、啟發學員思維等方面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今后,可以嘗試將病案分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持續、深入開展,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病案分析所選的常是一個知識點,如何將點串成線,使超聲科規培學員在有限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超聲知識是一個難點;②病案分析內容安排要科學構思,平時要加強對學員臨床實踐及科學思維的培養,貫穿對科研、教學方法的學習及運用;③每一次的翻轉教學資料要歸檔保存,運用PDCA循環理論加強教學過程質量控制[2],不斷進行完善,制定出適合教與學的翻轉課堂教學大綱,使得規培工作有章可循,確保規培的高質量。

參考文獻

[1]付靜.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超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初步應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7,19(10):704-706.

[2]陳蕊.PDCA循環法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超聲臨床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6,18(8):563-564.

作者:賈蘭婷 趙佳琦 單位:上海長征醫院超聲診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