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原理操縱知識教學方法探析
時間:2022-11-25 05:06:15
導語:飛行原理操縱知識教學方法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航強國建設對航線運輸駕駛員提出了更高標準,目前,國內航線運輸駕駛員培養流程包括航空理論知識學習、初始飛行訓練和航空公司改裝。飛行原理課程是航空理論知識體系里的一門重要課程,跟飛行技術直接相關,其中包含大量的飛行操縱知識,對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高,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到飛行訓練的效率和效果。文中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析現有操縱知識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增強該部分知識教學效果的可實施性方法,提出課堂教學與在線課堂、虛擬仿真及模擬飛行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時采用“三步走”教學流程,達到層次化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在線課堂;虛擬仿真;模擬飛行實驗
安全是民用航空業的生命線,通過對2000年至2014年這14年間的370起國際飛行安全事故的統計和分析,發現人為因素是引起主要重大飛行安全事故的關鍵因素[1],飛行員作為民航飛行器的直接行為人,他們的飛行技術和職業素養水平對飛行安全和民航發展來說顯得尤其重要。目前,國內航線運輸飛行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學生在校完成航空理論知識學習和真機飛行訓練,畢業后進入航空公司接受改裝訓練便可承擔民航運輸任務。飛行原理課程是航空理論知識體系里的一門主干課程,也是民航飛行人員私照、商照、儀表等級和航線運輸執照理論考試的科目,對執照考試成績影響顯著[2]。飛行原理融合了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等課程,教學中包含大量飛行操縱知識的講解,實踐性強、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高。學生掌握課程知識達到融會貫通后,將有助于在飛行實踐中判斷異常情況的來源及嚴重程度,進而及時修正,保證飛行安全[3]。因此,學好這門課對在校學生今后的飛行訓練以及航班飛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教師重視程度不高,教師重理論輕實踐,飛行原理課程與飛行訓練結合不夠緊密,飛行操縱知識的教學效果不佳。民航強國建設對飛行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學者在研究飛行人才培養時指出要重視航空理論知識學習和飛行訓練的一體化,避免出現重理論輕實踐和重知識輕能力的情況[4]。飛行原理操縱知識學習是后續飛行訓練的關鍵過渡,掌握熟練有助于提高飛行訓練效率和質量。
一、傳統飛行操縱知識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飛行操縱知識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1)缺乏應用場景。飛行操縱高度依賴駕駛艙內儀表和操縱裝置,學生僅通過書本無法對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有很好的認知。另外,實際飛行時氣象條件和地理環境復雜、多變,極大影響飛機操縱方法,課堂理論教學無法提供逼真的飛行環境,只能忽略現實因素影響,僅對簡單、單一的操作原理作講解,實用性不強,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飛行思維和臨場應變能力,當學生面對實際的飛行環境時容易出現不知所措。(2)飛行操縱實驗課課時不足。國內只有少數航校飛行原理課程配置了模擬飛行實驗課但課時較少,且實驗課與理論課存在脫節,二者相隔時間長,學生開始模擬飛行實驗課時理論知識因遺忘變得生疏。另外,飛行操縱具有連貫性且操縱難度大,完成單個訓練項目耗時長,課時少會導致綜合性、設計性訓練項目不足[5]。(3)安全意識教育力度不夠。機組給予飛機的操縱指令直接影響飛行安全,錯誤操縱將導致災難性后果,盡管在課堂上教師不斷強調正確操縱的重要性,但部分學生安全意識薄弱,不能深刻認識到錯誤操縱的危險性,使后續實際飛行存在安全隱患。(4)學習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低位。由于現有的全任務飛行模擬器價格昂貴,設備數量少,實訓場地緊張,且飛行教員人數有限,所以,飛行操縱教學都是在教室里開展,理論教師執教,教學過程大多是照本宣科,這種填鴨式教學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飛行操縱知識課堂教學的方法
(一)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飛行操縱知識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會結合實際運行環境構思嚴謹的飛行思路和操縱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力的提升靠踐行,學生要多看、多想、多模仿,最關鍵的是多動手操縱,老師要少講,要有意識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發展情況根據學習效果作啟發式教學,學生不依賴教師講授,從自身學習經驗出發,在教師引導下以自己的方式對認知內容作有意義的構建[6]。(二)借助現代化教學工具,提高教學效率。飛行操縱知識教學重在實踐,課堂教學與模擬飛行實驗需同時開展,但由于課時總數有限,實驗課所能分配的課時較少,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利用實驗課時是教師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隨著教學信息化的推進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信息技術使傳統教學發生革命性改變,使用現代化教學工具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效果。據調查顯示多媒體教學、在線課堂以及虛擬仿真等教學方式已普遍被高校教師接受,但是信息化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入深度還不夠[7],仍需教師結合自身課程特點不斷創新使用。針對飛行原理課程,信息化教學能為操縱知識講解提供強大助力,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教學過程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考慮到飛行學生理論基礎差異大,部分學生接受新知識慢,因此,在課前可通過“學習通”或者“雨課堂”等移動學習平臺實驗機型飛機系統介紹尤其是操縱系統的結構組成,配發該機型的飛行員操縱手冊,上傳教師的飛行模擬操作視頻,點明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便于學生課前預習準備和課后復習消化,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還可上傳典型航空事故的調查報告或者視頻記錄,加強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第二步:課堂教學中摒棄灌輸式教授方式,活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學生參與度,例如使用虛擬仿真技術對飛行操縱作及時鞏固練習。虛擬仿真技術是一種集計算機技術、圖像技術、仿真技術和傳感測量技術等多種高科技于一體的綜合技術,可建立逼真的應用環境,使用人通過特殊設備與之進行交互,獲得置身真實環境的全面感受,尤其是在類似于航空器飛行這種危險性高、場地要求高、實施難度大、成本高的學科實驗中更顯優勢[8-9]。在飛行操縱講解中,虛擬仿真技術可提供多變的與實際環境參數高度吻合的飛行環境,逼真的視景顯示增強了學生的情景意識,學生可多角度觀察駕駛艙環境,熟悉電子儀表設備;通過人機交互實時體驗操縱指令的操縱效果,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學習更為主動,并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教師可在講完理論知識后及時安排學生模擬飛行,促進理論知識和飛行實踐融合,學生也更易形成對知識的長久記憶;虛擬仿真設備便攜易得,國外新技術飛行模擬器采用頭盔式顯示器,利用數據手套實現人機交互,設備輕巧、成本低廉[10],適合教室場地教學。但采用此類設備教師可干預度低,對學生的錯誤操作不能及時發現糾正,容易導致學生形成危險的操作習慣,所以第三步中的上機模擬飛行實驗課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三步:實驗室的上機模擬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答疑糾錯,經過前期課堂的操作演練,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掌握基本的操縱流程,針對少數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重點指導,上機時間可大幅度縮短,學有所余的學生則有富余時間做更多嘗試性飛行,鍛煉突發情況處理能力。通過采用“三步走”策略,達到層次化教學的目的,讓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掌握不同飛行階段基本操作方法,領悟飛行思路的構建要領,滿足基本教學要求,為初始飛行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學有余力的同學可有時間和機會嘗試更為復雜的飛行任務,飛行技術更上一層?!叭阶摺苯虒W也為理論教師提供了實踐飛行演練平臺,彌補缺乏系統飛行經歷的不足,加深對理論知識和操縱方法理解,重難點講解將更加明晰。(三)增加學習趣味,豐富課余生活。飛行游戲軟件的推出受到社會上廣泛飛行愛好者的熱愛,教師可甄別挑選幾款飛行游戲供學生課下練習使用,比如FSWilco320仿真平臺,該平臺具有高水準的仿真性和專業程度,且易于搭建,學生在家即可完成平臺搭建[11]。教師可結合飛行游戲軟件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兩人制小組協同飛行比賽,對獲勝團體和成績優異的個人給予嘉獎或計入平時成績,正向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課余活動,同時增強協同操縱的能力。
三、結語
操縱知識的學習重在實踐,因此文中提出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到導向的教學原則,教師課堂講授加學生實踐操縱的教學模式,使用“三步走”教學流程,因材施教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基礎薄弱的學生滿足基本教學要求,為后期飛行訓練做好準備,而學有余力的學生則有更多實踐和鍛煉的機會。教學過程中,通過使用信息化技術,讓學生熟悉駕駛艙環境,還原真實飛行場景,增強飛行情景意識,獲得真實駕駛體驗,有利于知識學習和記憶,學習生動有趣,學生參與度增加,課后安排豐富多樣的課余活動,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鍛煉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作者:桂荔 陳紅英 葉露 陳丹丹 單位: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飛行技術學院
- 上一篇:冶金傳輸原理教學方法改革探索
- 下一篇:CFD軟件應用課程教學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