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3-20 04:10:24
導語:金融學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金融學教學內容的變化
(一)金融理論由宏觀轉向微觀。金融理論可以劃分為側重貨幣供求機制及貨幣政策的微觀金融和側重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對資源進行跨期最優配置并逐漸形成理論體系的宏觀金融。西方金融理論的學科重點由貨幣、銀行,發展到資本運營與資產配置,再到金融危機以后轉向金融市場的研究。對應的學科內容設置由貨幣、金融機構拓展至金融市場,逐漸偏向微觀。
(二)金融業務創新趨勢明顯。早期的金融業,圍繞貨幣和銀行展開,業務范圍以銀行傳統業務為主。伴隨資本市場的發展,資產證券化規模的擴大,金融業務創新頻繁。因此,金融學課程內容也增加了銀行表外業務,金融衍生產品等知識點,課程的應用性增強。
二、金融學課程教學的難點
(一)綜合性強,對學生知識結構和基礎要求高。與經管類其他基礎課相比,金融學對前續課程基礎要求較高,文理結合較為明顯。學生除了需要具有宏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等基礎知識,還需具備較扎實的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邏輯推理的功底。獨立學院的學生綜合知識水平有限,文理科折衷平平的學生占主體,偏科現象也明顯,經管專業尤以數理薄弱為主,這對金融理論及模型的推演等教學形成了障礙。
(二)知識點繁多,涉及面廣,知識鏈形成困難。金融學課程內容涉及到資金融通的各個要素,知識點繁多,包括貨幣、利率、匯率、信用、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商業銀行、貨幣的供給與需求、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等。知識點之間表面上看聯系不緊,而實質上有很強的內在邏輯關系,例如,貨幣供給與需求的不均衡造成通脹或通縮,學習就不能停留在現象認識上,而應將重點放在問題的治理。再者,商業銀行業務不復雜,但簡單的存款業務卻能帶來貨幣總量的成倍擴張或收縮,而這種變化將引起貨幣供給量的變化,學生如果沒能正確理解銀行的業務運作及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在下一個環節就很難弄清楚貨幣供給模型的構建與推演。因此,單純強調獨立知識點而忽視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金融學的教學效果就無法落到實處。
(三)知識更新迅速,教學內容需隨時調整。伴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金融學原理不斷深入和創新,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也使金融業務的運作方式產生較大的變化,教學內容需對應調整。比如,從商業信用到銀行信用,再到消費信用、國家信用以及國際信用,信用的實現的方式呈現多樣化,借助征信系統及信息技術,業務形式創新繁多。然而,學生在接受這些抽象的新知識新業務時,由于接觸少且陌生,極易形成理解上的障礙。此外,當新舊理論和方法存在矛盾時,如何權衡和取舍,如何把握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理清關系,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又一難點。
(四)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傳統教學方法無法適應需求。美國國家實驗室記憶金字塔的研究結果表明,單純聽的記憶率為5%,單純閱讀的記憶率為10%,視聽并用記憶率20%,教師示范記憶率30%,小組討論記憶率50%,實踐練習記憶率75%,學生互助或實踐所學知識記憶率90%,學生參與度與教學效果成正比,因此,在金融學這樣一門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教學中,傳統講授法必然面臨較大的變革。
三、華科武昌分校金融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一)講授法的繼承與創新。講授法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能在一次教學中完成對較多學生的授課。近年來,我國金融業蓬勃發展,金融專業也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親睞,生源較好,特別是在獨立學院,招生數量穩中有升,傳統講授法仍不可避免地成為主流教學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為課程改革提供了條件,作為現代教師,應充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課件制作水平尤為重要,特別是動畫設計與演練,讓枯燥的理論推演或業務步驟清晰地運動式地陳列出來,視聽并用,加深學生的記憶及理解。必要時,學會制作簡單的FLASH動畫、微視頻等,隨時將教師日常積累的與對應知識點相關的重要信息生動地傳遞給學生,讓講授法的課堂生動起來。
(二)視頻輔助案例分析法。金融業的發展吸引了媒體的關注,各類財經訪談節目百花齊放,如,財經郎眼、解碼財商等,節目大都圍繞近期的熱點金融問題展開,邀請知名經濟學家、學者等現身解讀,有一定專業性,是金融學教學的良好素材,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選擇與章節相關的訪談話題作為導入案例或復習案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直接將訪談視頻放給學生看并不可取,一次富有效率的視頻輔助案例分析,應該是經過精心設計,啟發、引導學生圍繞視頻的話題展開討論與分析,最終鼓勵學生們通過自己或團隊的努力得出結論。視頻輔助案例分析應注意幾點:一是視頻內容應簡練,時效性強,與教學內容充分吻合,專業程度也要與學生能力匹配,整門課程3-4次即為上限,否則產生視覺疲勞起負作用;二是視頻案例播放之前應設計好需要討論的問題,以問題作為導向,明確觀看視頻的目的,同時,還要合理設計環節啟發學生思考,要具體到討論的分組、方式等;三是采用頭腦風暴法,廣開言路,不束縛學生的思維,往往會有很多意外卻欣喜的結果;最后,及時總結歸納學生討論出來的結果,不僅鞏固知識點,還能用學生自我成就感激勵下一階段學習。
(三)調查探究法。金融學屬于應用經濟學的范疇,調查探究法直觀實用。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學的核心內容,大致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四類組織。具體組織機構的特點、業務運作如果采用傳統講授法勢必讓課堂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地處省會城市,金融機構密集,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資源優勢,實地考察探究式學習,讓學生走出象牙塔,關注學習和生活的城市,鼓勵學生自己去尋找武漢市相關的金融機構、監管機構,通過去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辦理業務,或咨詢業務,真實地了解金融機構的運作。在實地調查探究后,學生們往往會產生疑問,帶著問題,再回到課堂上,首先讓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調查心得,互相解答疑問,最后再由教師統一講解與總結,教學成效顯著提高。
(四)情境模擬法。情境模擬適用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金融學課程中不乏實踐性的知識點,這些內容如果通過單純教師抽象的講解常常讓學生無法明白實際的操作細節,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曲解其意。比如,消費貸款特別是住房貸款又是當下的熱點,撇開住房貸款還款方式的計算與選擇,開發商、銀行、消費者之間的借貸關系如何產生及償付,具體實施流程和注意事項等都足以讓學生費解。在這種情況下,純講解只會讓學生越講越混亂,而此時,若采用先簡單講解并板書流程圖,再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三方的代表,教師扮演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服務人員,模擬真實情境,完成貸款環節的演示即可讓學生身臨其境,輕松理解三方之間的權責關系,為日后從事銀行貸款業務工作,或是貸款購房提供基礎。
(五)啟發式自主復習法。復旦大學對MOOC的調查表明,即便是中國一流學府的學生都無法自覺完成復習環節的學習,學生的復習高峰大都僅出現在考試之前。在獨立院校,復習階段若交給學生自己完成,后續教學必然舉步維艱,但復習如果單純由老師串講,學生參與度低,效果也不理想。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采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回顧所學內容。具體可采用問題引導式,即按照邏輯順序精心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回憶所學并思考解答;自主回顧式,即在前一次課時要求學生課后復習并告知下一節課會抽點學生到講臺上陳述上一章所學重點,特別重要的章節,要求學生制作PPT,并準備簡短的PRESENTATION,學生匯報結束后由教師更正和補充,學生的匯報表現作為平時成績的加分項。
作者:李萍李士巖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園藝學生職業素養論文
- 下一篇:建設銀行企業融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