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課堂教學改革的困難與應對方法
時間:2022-10-13 08:23:09
導語:高職課堂教學改革的困難與應對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影響學習方式的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法也受到挑戰。高職課堂教學改革受到移動互聯影響遭遇困境。本文通過介紹移動互聯環境中高職課堂教學改革面臨困境,分析了造成不利影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相關方法與對策。
關鍵詞:移動互聯,高職課堂,教學困境,解決方法
隨著互聯網時代和移動通訊時代的到來,借助移動互聯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以是大勢所趨,不可抵擋。而智能手機也因其強大的功能和與互聯網的緊密結合,身受年輕時尚一族的大學生愛不釋手,形影不離。雖然智能手機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讓他們享受著極大的便利和樂趣,但同時,也影響著學生生涯中最重要的環節———課堂。借助移動互聯即豐富了課堂教與學的方式,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些問題與困難。
一、“移動互聯”影響高職課堂教學改革遭遇的困境
(一)課堂教學改革中移動設備進駐了課堂,學生卻拿它做跟課程無關的活動
移動終端消除了時間與地域的限制,用戶借助移動互聯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傳輸成為現實。不少高職課堂里,為了能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手機完成與學習相關的活動,限制上課使用手機,而轉變為通過移動互聯方式改革教學模式,豐富課堂,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改變了教學手段與方法。但不變的是,很多學生依然作為低頭族,自娛自樂的。這也對課堂教學中該不該使用、如何使用移動互聯方式改進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多思考的問題。
(二)教師通過移動設備端在線課程教學,因條件限制無法實現全員在線教學需要
首先,手機設備限制。教師與學生的移動端設備大不一樣,有的設備制造商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有自有的操作系統與限制。比如:在線班級APP會因為某些手機品牌限制而不能安裝,也就是說,有些學生無法參與在線課程的內容,這給了他們不參加課堂教學的理由。其次,班級人數限制也會影響移動互聯開展課堂教學。大班課上課時,特別是百人之多的課堂,單由教師個人使用移動互聯方式教學,對教學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何況還有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專業之分,這無疑對教師的個人移動設備造成了無形的負擔。再者,校園wifi限制。對校園wifi沒有覆蓋的學區,通過在線課堂,超額流量,無形增加教學的成本。
(三)強調移動信息在教學中的作用,卻因此忽略了課堂本身特點
移動互聯的使用,只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它不是萬能的,更不可能替代課堂教學,高職院校的課程很多都有其獨特的性質,在采用此方式時,如果不考慮本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部都采用此方式,不僅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且忽略了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特有規律。這樣的課堂教學信息改革,會因缺乏互動,影響教學效果。
(四)存在信息資源利用不當,老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弱化的現象
僅僅利用移動互聯適應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方式,只是由過去的人灌變為現在的機灌或人機共灌[2]的教學模式。這樣導致高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現象,如:不加分析的將線上的資源、信息拿過來,學生接收信息量太大,無法把握重點,泛泛而談,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影響教學質量。又或者,不根據自己的課程特點與學生需要,進行教學設計,教授的過程只是單純的展示信息及資源。這些做法,不僅不能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更不可能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這樣的移動互聯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思考,交流,也無法發揮課堂教學的特點、更突顯不了移動互聯改革課堂教學的優勢。
二、分析遭遇困境的影響因素
(一)高職學生自身特點因素
首先,高職學生的上網時間呈現“碎片化”趨勢。移動互聯網中,特別是微博、微信、視頻的廣泛使用,使其學習時間與內容變得支離破碎,而對碎片化閱讀產生的習慣性依賴,隨時隨地的碎片化閱讀影響了高職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1]。上課無法集中精力,總想著玩手機。再者,高職學生自覺性不高,表現為:自控力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玩的時間比學的多,對待人和事態度不積極。移動互聯能24小時在線誘惑力大,信息更泛,對他們來講更是挑戰,若長期沉迷其中,消極態度,勢必會助長我行我素,不容管理,不容說教,給學生成長和學生管理帶來問題。
(二)移動運營市場因素
大學生本身就是強大的消費群體,也是未來市場新的新消費主力,移動互聯正是看中這個群體,通過各種方式讓他們通過各種用戶體驗,形成消費習慣,培養他們成為忠實消費者。用手機消費,體驗多樣化,吸引力遠遠大于課程教學的力度。再加上使用包月、送流量的方法,能隨時使用手機上網,也無形中增加了相關費用。
(三)思想上有無重視教師主導課堂的因素
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如果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的優勢也就無法發揮。現代課堂教學雖然也有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但多是單向傳授,無法實現有效的互動,但移動互聯將單一的信息化教學多元化,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豐富教學手段,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那就更需要教師對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設計、篩選、整合,對線上線下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更突顯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如果只是單純的把網上資源搬到課堂,不適當選擇,不合理利用,根本無法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理念、方法、知識的精髓,更不用說讓教師體驗到課堂教學的樂趣了。
(四)課堂教學存在與否的本質因素
雖然課堂教學改革需要適應現代移動互聯發展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或將取代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有著移動互聯不能取代的優勢———面對面教與學。課堂教學的面對面,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學習體驗,加深師生間情感交流的必要途徑。課堂教學過程,也是教學合作過程。移動互聯環境下,教學參與者不僅有教師,學生,還有企業指導教師,網上指導專家,打破傳統的封閉式師生關系,也改變了學生只能向老師求教的單向學習模式,課堂教學從空間上構建起一個平等對話與學習的平臺。課堂教學利用這個平臺,將資源合理利用,合理的分配,依據學生特點個性化學習,分小組、參與、調查、反饋,最終回到課堂,交流、提問、討論、總結。
三、解決“移動互聯”對高職課堂教學不利影響的方法
(一)教師應立足課堂教學,并保有不斷學習新事物的熱情
我們所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正發生變化,學習方式正在改變,作為教育的引導者更要適應并接受改變與挑戰而不是排斥,唯一不變的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知識、思想、智慧的熱愛。改變意味著教師需要提升教學水平,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充滿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對學習的熱情。學習如何讓課堂生動,就像給學生將故事;學習如何在課堂里設定懸念,讓學生充滿期待;學習如何為自己課堂代言,提升教師人格魅力;學會如何授之于漁,而非魚。學習好比做游戲,用互聯網思維的游戲化,滿足學習者的需要,促使他們更加積極的學習。
(二)提高高職學生社會認同感,道德自律,行為自控力
陶行知曾經說:學校即社會,也認為社會即學校。高職學生更不可能脫離社會,他們需要更多的參與企業活動,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多動手,多鍛煉,提升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認同感,提升專業素養。無論是企業實習,定崗實踐,還是小組課堂,調查報告等,都需要協同、合作完成,而非個人行為,企業里更不可想怎樣就怎樣,需要遵守規定,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只有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將是高素質的職業人,而不是教育階段的后進生,需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修養,能合理利用時間,會計劃安排好自己的大學生活,課堂低頭族的現狀可有效改善。
(三)重視課堂面對面教學的學習體驗,采取“全渠道”溝通與合作
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更突顯課堂教學真實面對面溝通的優勢。這不只是知識的交流,更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情感的溝通,提升學生學習體驗滿意度的重要途徑。好的課堂教學,師生應是和諧的,氛圍融洽且樂學。教師能真實體會到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參與能激發教師教學的靈感,更能體現教學的藝術。有效借助移動互聯,增加學生學習體驗的途徑,目的是讓教師更好的行使教書育人的職責?!叭馈笔降慕虒W,以課堂教學為載體,打破傳統課堂空間的局限,將線下的課堂移到了線上,將線上的資源引到線下。學校課堂,具體工作環境,模擬情景,靈活切換。學生可即時、同時提問題,說想法,有效調動學生的眼,腦,手,耳,口。學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學習體驗的滿意度也會越高。
(四)強調移動互聯發展過程中的社會安全責任、提升移動互聯配備對教育教學的支持
一方面,相關部門要保障移動互聯信息傳播的安全。根據移動互聯網的特有技術特點,調整監管策略和思路,建立并完善運營的安全管控機制,包括: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備案制度和信息制度等,保障信息、傳播的安全。另一方面,運營商行業不斷地發展,提升自身的技術和服務質量,使學生愉快享受信息時代互聯網帶來的新的學習、生活方式時,更要積極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培養忠實用戶,維護企業利益外,不忽略對教育教學的支持。
作者:周穎 單位:湖北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張軍強.嚴麗麗.仇兆波,移動互聯網對高職學生成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軟件工程師,2014(08).
[2]謝舒瀟.高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的困境與反思[J].現代教育技,2007(4)
[3]移動互聯網“入侵”課堂的隱憂[N].中國教育報,2013-03-30
- 上一篇:大學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 下一篇:語文教學改革銜接式原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