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教學改革探討
時間:2022-05-23 10:08:29
導語: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教學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課程改革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一直致力于教育事業的優化與改革,但在實際運行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僅對學生自身發展有阻礙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教育事業有影響。我們將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并進行仔細分析。1.1教材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實際需要。我國鐵路建設快速發展是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表現,現階段城市軌道交通以及高速鐵路等建設量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各類新型設計以及工程在城市建設中起重要作用。陳舊的教材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道路橋梁施工的要求。現代橋梁設計理論與施工技術都在進行不斷的進步與發展,對傳統的施工技術進行較大的改變,很多不適合現展的設計方式以及取消。這要求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在實際進行教學改革之前一定要對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考察,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優選以及重組等工作,及時刪除過時的技術,增加符合時展的新技術,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傳統的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課程主要對鐵路橋梁設計、施工以及維護等工作進行強調,沒有對知識的結構進行合理的序化。學科體系痕跡明顯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主要特點,該種特點將設計與施工之間的關系有效的割裂開來,不能將實際施工與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匹配,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同時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制約做作用。1.2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課程的教學方法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不斷發生著變化。最早使用的傳統教學法,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后來逐漸發展到近年來普遍實行的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在PPT中引入圖片、視頻、動畫、三維模型等結構,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距學生親自體驗、感受還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上述教學方法仍多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機械記憶和書面練習。教學中各環節尤其是實踐環節的實效性不強,難于真正地把教學目標的實現落到實處。1.3實踐環節實效性不強,不能滿足職業技能培養的需要。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合理的實踐安排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過去的教學安排中,鐵路橋梁相關的實踐包括認識實習、工種實習、課程設計、頂崗實習等內容,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課程和這些內容相對割裂,學生學習不連續,難于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等方面的原因,實踐教學安排的難度越來越大,實踐教學逐漸減弱,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理論難以和實踐相結合,對橋梁的構造原理和施工工藝缺乏直觀的認識,專業知識難以融會貫通,使得學生的實踐鍛煉沒有達到目標要求。1.4評價方式單一,不能綜合反映學生學習的動態過程。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環節,也是評價教師教學成果、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評價方式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反之,則會打消學習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果。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課程在改革以前,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即通過期末考試和學生平時表現兩方面來確定學生成績。學生平時表現主要體現在出勤率、作業完成率、課堂紀律等方面。在這種評價方式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和旁觀地位,無法真實地反應學生學習狀況。同時,由于實習實訓環節和課程相割裂,無法將實踐環節納入評價范圍,造成學生職業技能的評價無法實現。合理的教學評價方法應是一種綜合評價體系,學生、教師、第三方都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重視過程評價,通過評價方法選擇、工藝流程編制、方案制定、創新設計、施工實踐等方面內容,真實檢驗學生的技能水平及職業素質。只有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職業技能,才能體現課程評價方式的實效性,從而把職業教育的目標落到實處。
2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
課程教學體系的構成,一般包括內容設置、教學模式、方法手段、評價體系、師資隊伍、教學資源等方面。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對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模式融合化、評價方式多元化、專業教師工程化,資源建設立體化。2.1教學內容項目化。通過對人才需求調研和分析以及專家指導等來完善并優化教學內容。經過多年的探索,通過校企雙方組建課程團的充分研討,參照鐵路行業規范和橋隧工職業資格要求,基本形成了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課程內容。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念,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技能培養基本規律,以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方法為依據劃分教學內容。并通過校企合作,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序化,設計了從簡單至復雜的6個基本能力兩個學習項目和兩個綜合能力學習項目。這些學習項目涵蓋了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所涉及全部知識點和技能要求,每個學習項目都是一個單獨的橋梁施工與維護的完整工作過程。2.2調整教學環節,革新教學組織模式。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課程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一是堅持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課程教學方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對接;二是探索緊隨鐵路、柔性學期的組織模式,使得教學過程與施工過程相適應,滿足工學結合的要求。1)理論實踐高度結合。高職院校各個鐵道工程技術類專業中,鐵路橋梁施工一門單獨的實踐課來開設,主要是通過實踐鍛煉,來進一步培養專業技能。究其本質,它們實質屬于橋隧施工和維護的內容,與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課程密不可分。為突出其作用,將其融入到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課程中來,通過兩周的企業現場實踐教學來強化學生施工和維護技能,實現了將課堂和工地之間的場景輪換式學習,課堂與工地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2)緊隨鐵路、柔性學期的組織模式。由于鐵路橋梁一般具有施工周期長、任務重、難度大等特點,課程實踐教學需要根據鐵路施工情況安排實踐教學時間。為了保證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合理實施,課程教學過程中,探索了緊隨鐵路、柔性學期的教學組織模式。即根據鐵路施工橋梁施工進程安排教學進程,設置兩周的機動時間,供學生專門赴施工現場學習。
作者:李玉玲 單位: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
參考文獻
[1]郝付軍,劉杰.高職橋梁施工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7):77.
[2]張小強.淺談高職院校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現代企業教育,2012(5):104.
- 上一篇:導游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 下一篇: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