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原醫學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7-27 02:48:40
導語:防原醫學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提高對防原醫學的認識,重視教學理念
從切爾諾貝利事故的發生原因,不難看出當時的人們對防原醫學的認識還不到位,對核輻射的防護認識遠遠不夠。防原醫學源于1955年我國做出研制核武器重大決策后,應對核武器損傷而發展起來的。防原醫學闡明了核武器的殺傷作用和核爆炸各類損傷的發生情況、發病規律、救治原則和措施,為應對核與輻射事故、核恐怖等事件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由此制定的應對預案、措施和方法。但是由于近20年來,我國已停止了核試驗,對其的臨床研究逐漸減少,研究進展和救治措施都相對滯后,因此大多數學員認為防原醫學這門課程并不重要,心理上不夠重視這門課的學習。此外,由于大多數教學單位和科研機構的研究方向往往會緊跟前沿學科,加上科研體系的考評機制多以科研論文來衡量,也導致了多數教員對防原醫學的教學不夠重視。然而隨著新軍事革命的挑戰,我們必須注意到當今核電站建設數量的增多,國際和國內核與輻射事件的頻發,以及核恐怖襲擊仍有可能發生,再加之民用輻照中心在全球的建設和各領域的廣泛使用,尤其是在農作物育種、食品消毒等方面的大量使用,都極大地增加了人類受到輻射照射危險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培養大量具備防原醫學和放射衛生學知識的專業人員[5]。隨著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30周年,再一次讓人們意識到加強防原醫學和輻射防護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防原醫學改革,提高全民對防原醫學的認識和應對核與輻射突發事件醫學救援處置能力。任何形式的教學改革都應從教學理念的革新開始。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唯有從信念上得到重視,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對教學內容的認識[6]。教員應當認識到防原醫學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所凸顯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防原醫學基本的理論體系知識外,要適當引入國內外最新的核事故和醫學處理案例,從學員所學專業和今后工作的實際需要調整授課內容。從教學理念出發,做到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效果的有機統一。
2淡化知識的單一灌輸,側重知識的實際應用
本科生的防原醫學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核武器的殺傷作用和核爆炸各類損傷的發生情況、發病規律、救治原則和措施,以及核與輻射事故應對預案、措施和方法。教員在授課時著重講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將大量的時間都用在概念的講述和基本原理的闡述上,而對于放射輻射防護的具體操作以及放射輻射監測各類儀器的操作使用的課時安排很少。據筆者調查發現,在軍事院校的課程安排中,除給預防專業的學員會設置大約占總學時三分之一的課時用于學員的實踐教學外,臨床專業、檢驗專業、影像學專業等專業較少或基本不設置實踐教學課時,因此這部分學員僅僅只是學習了防原醫學的理論知識,對于放射防護的實際運用知之甚少,當遇到突發核事故事件時將無法正確應對。另外,應著重考慮學員今后工作的需求,他們未來的工作很可能會涉及突發核事故應急救援的部署和實施、核輻射醫學救援的處置以及給基層官兵教授放射防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7]。因此,在授課內容設計上應側重知識的實際應用。
3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興趣,讓學員主動學習
由于醫學專業的學生課業比較繁重,有部分學生會選擇性地學習,把時間花費在那些其認為更重要的學科上,比如內外婦兒等學科,而對于他認為不重要的學科就想著臨時抱佛腳,考試時突擊過關。而防原醫學這門課程就被很多學員認為是不重要的學科,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對所學專業和未來工作性質的認識不夠;二是學生缺乏對軍隊衛勤現狀以及軍事預防學科相關專業的認識;三是對核輻射、核威脅、核恐怖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這些離自己很遙遠,未來戰場相關核輻射醫學處置的相關工作與自己無關,因此總是將防原醫學視為科普性基礎學科,不感興趣。為了提高學員的興趣,首先需要在開課時做好國防醫學教育,將目前國際形勢、未來戰爭發展趨勢的走向以及醫學最新發展做深入的剖析,讓學員認識到核輻射威脅離自己并不遙遠,既是社會熱點話題,也與民生息息相關;其次,利用模擬核爆炸演習等視頻資料,讓學員了解放射沾染的處置、核應急救治的部署和實施、核輻射的個人防護等內容,加強學員對防原醫學的感性認識,讓學員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最后,了解學員未來工作走向和工作內容,在授課時結合未來戰場核輻射醫學處置的相關問題,培養學員的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帶著目標學習,這將很大程度上調動學員的學習主動性[8]。
4加強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避免單一性教學
充分利用網絡視頻和多媒體教學,將一些難以理解和較復雜的概念、基本原理用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邊講解邊演示,方便學員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講解核武器四種殺傷因素時,可以將核爆炸的影像視頻展示給學員。學員通過視頻,生動形象地看到核爆炸的特殊景象,即蘑菇云的產生,通過形象記憶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9]。另外,在急性放射病章節講授中,采用病例討論的方式,教員提出問題,讓學員自己查找文獻,尋找相關病例,總結成幻燈形式,并在講臺上講解。這種方式有助于學員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其綜合分析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多樣化
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是評價學員綜合能力的有效保證。學員的成績評價體系應該包括期終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和實踐課成績。不僅要考核學員對于理論知識、重要概念的掌握程度,還需要考核學員對于核事故應急處理的應對能力,以及基本防護措施的掌握和相關儀器使用的熟練程度。通過筆試、操作、實驗設計等多種形式,考核學員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這將避免部分學員為了應對筆試考試、臨時突擊背誦就通過考試的想法[10]。此外,通過演習等方式,模擬戰場環境,讓學員親臨感受放射沾染的處置、核應急救治的部署和實施、核輻射的個人防護等,并將演習的成績記入總成績中[11]。因此,考試形式的多樣性將一定程度上增加學員學習的興趣,提高學員的創新性。
總之,切爾諾貝爾事故所造成的巨大傷亡和災難,值得我們再一次反思,并將核輻射的正確使用和合理防護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加強防原醫學教學改革,為應對當下國際形勢,培養更多適應新軍事變革的專業人才。
作者:許楊 王軍平 劉登群 徐輝 李蓉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院防原醫學教研室
參考文獻:
[1]劉術,蔣銘敏.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醫學救援的經驗與不足[J].人民軍醫,2011,54(4):267-268.
[2]劉登群,李蓉,史春夢,等.從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談防原醫學教學改革[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7):630-632.
[3]崔建國,蔡建明,高福,等.防原醫學教學改革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2):1034-1035.
[4]程天民.程天民軍事預防醫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686-690.
[5]程天民.我國放射醫學、防原醫學發展的歷史回顧[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5,30(23):3.
[6]劉聰,李百龍.加強防原醫學教學,促進學科發展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5):26-28.
[7]曾倩倩,劉玉龍,王萬銀,等.如何增進軍醫大學本科生《防原醫學學習效果和興趣》[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77-79.
[8]王鈺,孫慧勤,李蓉,等.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防原醫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4):558-559.
[9]郝玉徽,任洞,劉晶,等.提高防原醫學實驗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09-110.
[10]郝玉徽,任洞,李蓉.防原醫學教學中激發學員學習動機的途徑探索[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8):1168-1169.
[11]劉登群,李蓉,王軍平,等.防原醫學實驗課中培養學員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2):245-246.
- 上一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教學改革探討
- 下一篇:計算機平面設計教學改革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