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質量控制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12-18 09:38:39

導語:工程質量控制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質量控制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工程工程質量控制》課程是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主要任務是通過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性教學,以實際工程項目作為載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在“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前提下對當前高職工程監理專業工程質量控制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職業崗位;工程質量;教學改革

(1)根據教育部最新《建設工程監理專業教學標準》,《工程質量控制》課程對應建設工程監理專業及質量員、施工員生產崗位,要求能進行現場施工質量檢驗,施工現場質量控制,工程質量事故分析與處理,并能進行施工質量資料編制。基于工作導向,在教學中,我們按照崗位工作要求,建立課程教學三大目標(知識、技能、素質),按照項目化教學要求,構建地基與基礎工程質量檢驗及控制、主體結構工程質量檢驗及控制、屋面工程質量檢驗及控制、建筑裝飾裝修與節能工程質量檢驗及控制四大教學模塊。按照項目實施的過程進行教學設計及課堂組織,形成以《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為標準,大項目貫穿,小項目落實,分單元考核、實體項目為載體,信息化教學手段補充的質量控制使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各分項目教學目標實現后得以最終實現,經近兩年的實踐研究,教學效果良好。

(2)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先按照項目實施模式進行角色設計,分別建立施工單位施工員崗位、技術負責崗位,監理單位監理員崗位、專業監理工程師崗位,以《XXX學院體育館建設項目》作為實體貫穿項目(該項目為學校在建項目,為教學提供載體),按照教學進程建立地基與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屋面工程、建筑裝飾裝修與節能工程四大教學模塊,以項目化開展教學研究。為學生設計的工作崗位,是學生未來就業崗位,本著對專業的熱情,學生有極強的專業期待,課前使用云課堂崗位職責,使設計的施工員崗位和監理員崗位的學生明確施工職責,的項目信息使學生在了解項目建設內容的同時,職業使命感得到強化。在教學實踐中,使用信息化手段考核學生課前對崗位職責的掌握程度,發現學生對崗位職責的掌握程度較于傳統文字敘述講解有很大提高,在后續各項目實施中,對崗位工作內容理解更為深刻,職業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體會和強化。實際項目的貫穿整門課程設計,提高教學設計整體和連貫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綜合性掌握。在傳統教學中,工程質量控制由于學校教育條件的限制,對于工程各部分的質量控制在教學中常常采用單個案例教學,教師教學中會針對質量條款引入單個案例進行條款講解,考核多以條款的記憶為主,在對生產單位及畢業生的調研中反饋,即使在校考核成績很好的學生在實際生產中依舊不能很快進入實際工作角色,“條款記憶條條是道,實際工作無能為力”成為傳統教學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教學改革中,我們嘗試使用實際項目作為教學對象,設計以在建《XXX學院體育館建設項目》作為貫穿項目,收集項目建設質量控制相關資料,按分部分項施工設計小項目,形成單元設計,對規范中的質量控制內容及要求,進行實物的設計,使學生在學習完成后即是完成了一個項目全部的質量控制,使學生對項目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內容及要求有全面認識,具備質量控制能力,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知識零散,實踐能力得不到訓練的問題。生產崗位及角色的工作任務設計,讓學生建立責任意識,質量控制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將傳統教學中老師知識點講授作為任務下達給學生自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成為“旁觀者”和“質量員”。

比如在學習地基與基礎工程質量控制時,我們先在課前布置視頻觀看任務,視頻主要展示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流程,讓學生明確知道施工的順序及各工序的工作內容,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利用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繪制地基與基礎工程的簡要施工流程圖,考核學生課前對施工流程的掌握質量,將傳統教學的流程圖講解變成了學生自學和課堂考核,讓學生變成設計者和管理者,職業獲得感得到極大增強,也是枯燥的理論講解課程變成活學活用的職業能力,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明顯。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教學由單純課堂延展到課前和課后的師生互動學習,增強師生間相互信任,進而提高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教學中,我們使用云課堂、微助教進行輔助教學,課前布置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及時針對學生課前學習進行線上指導,課中使用信息化教學,能及時進行師生互動,

課后能針對單個學生進行答疑,比如在對主體結構中,柱體的鋼筋籠質量控制教學時,通過課前學習,學生掌握了鋼筋籠質量控制內容,課堂教學中,教師展示柱體鋼筋籠施工過程,學生需在云課堂中查找教師的相關質量驗收規范,填寫施工記錄表格,表格填寫內容包括質量驗收項目、項目驗收標準,同時在判斷表格中所提供的條件是否滿足質量驗收要求,表格填寫完成后,通過線上提交,教師能及時點評。這樣的教學嘗試,我們看到,單純的質量控制條款,通過信息化手段的項目展示后,有對象,有標準,有教師的及時評價,學生作為質量控制的主體,能迅速掌握控制的依據和方法,教師的及時認可,也使學生對后續教學內容有更大的期待,對課后的進一步學習有了自信。

《工程質量控制》的教學改革實踐研究中,貫穿項目教學設計及分項單元設計改善了傳統教學中單個案例的零散問題,使學生能全面系統對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進行能力訓練;崗位能力及角色設計,使學生活動職業自信和獲得感,實現課程教學目標,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入,突破了傳統課堂時間的限制,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利于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洪生偉.質量工程專業核心課程及其內容[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6(6):44-46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段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張雪梅 單位: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