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才價值觀教育效能措施

時間:2022-09-06 08:38:56

導語:提升人才價值觀教育效能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人才價值觀教育效能措施

一、新媒體在價值觀教育中的正面影響

1.使人才價值觀教育的渠道得以擴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開展,傳統上以課堂教學、講座、會議為主,輔以座談或者單獨談話的教育模式,其開展特點是點與面,個體對集體的“集中制”原則,很難掌控個體精神面貌的全部。新媒體方興未艾,其方便快捷,針對性強的技術特征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時間空間限制。它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依托技術優勢,通過各種數字數據平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的在受教群落中傳播。并能夠通過數據移動平臺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為受教大學生提供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機會。2.使人才價值觀教育的互動性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教育方法僵化,目標單一。舊的填鴨式和說教式教育方式難以引發受教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大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沒有被激活和開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僅限于提問和回答的應付模式,從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不理想。新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因其區別傳統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和互動性,使得受教大學生在新奇、新鮮的技術教學中開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閘門,在開放性的教學中接受思政教學內容。師生可以利用新媒體已經開發出的QQ、微信、論壇以及微博等社交軟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個人世界觀、價值觀的實時思想交流。新媒體思政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造和補充,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思政教學環境,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為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落的正確傳播提供了多種途徑。3.使人才價值觀教育的效率提高。新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技術已經惠及社會的各個角落。在高校教學中,新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教學模式改革的首選,并在教學效率和提高人才綜合素質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新媒體拓展了教學模式,同時也拓展了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新媒體還在技術上支持存儲和查閱的異時異地的教學功能,為受教個體提供了可以反復學習的客觀可能。新媒體生動及時準確全面的教學特點,符合新時代受教個體的思想能動性,其快捷方便的傳播性和存儲型又增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效率和質量,對于整個受教群落而言,是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和個體學習成果提高的保障。

二、新媒體在人才價值觀教育中的負面影響

1.多元化價值取向。互聯網技術讓新媒體信息傳播成為共享資源的典范,沖擊并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在整合各種教學資源的同時,還不斷地在開發新的教學模塊。新資訊和實時更新的信息在第一時間傳輸到每個受教個體手中,使得大學生在接收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同時,也接收到來自于國外的各種思想潮流,其中不乏頹廢消極的思想意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形成巨大的威脅。成功論、財富輪等已經成為時髦的名詞和部分高校學生的價值取向。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也背離了我國傳統美德范疇之內的行為規范。長此以往不利于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共處,也不利于個人價值觀與社會總體價值觀上統一。2.追求實用價值觀。高等教育和大學生活,是優秀人才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重要時期。社會個體的價值觀以及價值取向離不開社會背景的映襯和影響,高校是社會結構的縮影,初步具備了社會雛形,因此,大學時期的道德情操培養和個人價值觀的建立是人一生走向的標尺。新媒體的靈活包容性和開放虛擬的受教環境,將各種思潮都帶入到高校這個小社會環境中。不正常的社會價值追求必然會讓思想還處在形成期的學生們產生重功利輕道義的價值觀。

三、利用新媒體提升人才價值觀教育效能措施

1.加強領導,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現階段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教育教學體系,新媒體的應用都是不能規避的必要模式,雖然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各大高校應在新媒體應用中,主觀上重視其擔負的教學任務,客觀上要“重利輕弊”,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制定出適合高校教學任務的新媒體應用制度,組建優秀的師資力量隊伍開展思政教學,培養高校學生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彌補新媒體所帶來的弊病。在正確的價值教育觀指導下,統籌部署人才價值觀教學工作,以新模式帶動新體制、以新體制推動新目標的完成,以達成核心價值觀教育目的的實現。要有專人編輯和推送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嗎,及時搶占新媒體陣地,充分挖掘新媒體教學宣傳優勢,快速的在受教群體中建立起溝通交流的紐帶,讓國家人才儲備梯隊能夠在網絡時代及時有效的接收到核心價值觀的指導。2.積極應對,掌控傳播主動權。高校可以利用新媒體易于操作的特點,建立起專業化教學平臺。利用其快捷的傳播方式,將高校思政教學融會其中。把信息源和信息傳播終端捆綁在一起,以主動教學和主動學習的模式發揮新媒體影響廣泛和快捷的特點。例如開設專業課論壇,開辟微博、微信群、QQ群等,把新聞事件其中,并且可以讓受教學生骨干和教師做輿論導向引發集體性討論,充分調動被培養人才主動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網絡時代并不意味著虛擬就可以欲蓋彌彰或者是為所欲為。高校學生作為國家人才儲備基地,必須增強法制意識,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覺抵制不良現象的勇氣。3.完善機制,強化素質教育。網絡雖然是虛擬平臺,新媒體固然區別于傳統教學,但完備的教學機制還是可以將其掌控在可利用范疇內。所以各高校應建立健全新媒體教學模式和體制,在教學各環節上安排負責任,有正確價值取向的人員進行負責。有針對性的利用新聞事件與之相關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條目和內容,突出核心價值觀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意義和普遍性。還要加強考評制度和執行力度,完善考核標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思政教學素質考核的重要標準和內容。形而上提升思想意識領域,形而下規范其日常行為標準,從內向外的整體提升受教個體的思想意識和思政水平以及個體行為準則。

四、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品行形成的重要規范型教學,高校教學務必將其納入到教學重點之中。加強受教個體的個人素質培養,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質。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因此高校要讓新媒體技術和傳統教育扭結在一起,適應時代和實踐發展新變化,推進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首選內容,緊跟時代腳步貼近時代脈搏,以積極主動的教學態度建立和完善新媒體教學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傳播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李昌朕2015《利用新媒體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研究》,《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第9期。

馬雅玲2015《利用新媒體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當代教研論叢》第3期。

劉金龍2016《利用新媒體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知識文庫》第17期。

作者:劉寧寧 王濱生 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