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融入化學課程教學的方法

時間:2022-12-14 10:08:28

導語:教育管理融入化學課程教學的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管理融入化學課程教學的方法

狹義上,教學管理是一類教學行政活動的總稱,涵蓋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調整、教學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實施等,相關主體職能包括但不限于教學計劃、協調、組織、控制等,旨在保障學科教育實務高效、有序開展。課程是學科知識體系構成的基本單元,鑒于不同學科差異,教學管理在融入到課程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存在明顯差異。但這種差異在宏觀尺度上并不明顯,如“自然科學課程”與“社會人文課程”的教學管理,主要是從“人的全面發展”價值導向出發,這樣一來就掩蓋掉了不同學科課程的知識構成差異,導致無法彰顯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課時安排等區別,教學管理在微觀尺度上(即學科課程)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張秀蓮、陳承聲主編的《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一書面向廣大高校師范化學專業學生,通過研究化學課程教學規律,指導學生掌握化學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技能,同時結合化學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提出了將教學管理有效融入到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方法。通讀全書,具有三個顯著特色。第一,立足開放性學習生態,創新教育管理融入化學課程教學的理念。《化學課程與教學論》一書就有國際化視野,該書的立足點是多元化學習場景,包括傳統課堂學習、遠程學習、網絡平臺學習、慕課學習等多重形式,多元化的學習場景構成了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生態。

對比來說,如果化學課程教學相關的教學管理工作,仍然局限在校園之內、師生之間,是難以發揮對化學課程教學的統籌、協調、優化等作用的。該書系統地梳理了化學課程教學管理理論,從中外古代社會采用的實用主義管理理論、經驗主義管理理論,到近代西方提出的科學管理理論、人文管理理論,為創新教育管理融入化學課程教學的理念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探究中,該書結合我國化學教育現狀、特點及趨勢,提出教育管理創新理念,即“APKS理念”,強調針對化學課程教學的教育管理活動,應關注科學態度培養(S)、化學過程分析(P)、化學知識整合(K)、實踐技能運用(S),這一理念極大地擴充了教育管理的邊界,引導化學課程教學從單一的“知識技能”范疇,延伸到化學文化、化學生活、化學研究等領域。第二,內容豐富翔實,探析教育管理多維度融入化學課程教學的方法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一書篇幅結構宏大、內容豐富詳實,包含“緒論”及九個獨立章節。其中,緒論部分重點闡述了化學課程形成與發展、社會價值、教學思想演變等,這些內容雖然具有強烈的理論色彩,但卻是研究教育管理的重要渠道,如不同階段化學課程的形成與發展,本質上是化學學科教育管理的結果,而采取何種教育管理模式,會直接影響化學課程的社會價值;其余九個章節最大限度地擴展了化學課程教學要素,從化學課程標準到化學課程設置,從化學教材分析到化學資源運用,從學習心理到學習策略,不僅涵蓋了常規化學課程教學途徑,更增添了慕課教學、專題教學、網絡教學等新穎渠道,這意味著教育管理可以從更多地維度融入到化學課程教學中。以第七章“化學教學專題研究”為例,基于化學專題課程組織與實施,有助于教學管理人力、物力資源的集中供應,實現學校、化學教學組、化學教師等各主體之間的有序配合。從這一角度說,本書為教育管理融入到化學課程教學中提供了更多選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具有很好的實效性。第三,聚焦職業生涯發展,培養師范化學專業學生教育管理綜合能力。

事實上,“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是高校師范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它的價值就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教學管理”,即掌握教育管理的理論原理與實踐能力。從價值上說,它與化學課程教學素養是并行不悖的。區別在于,教育管理的對象是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全部要素,需要熟練運用管理科學、教學論等知識,而化學課程教學僅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需要熟練運用教學方法、靈活調整教學模式。從師范化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看,僅僅“學會教學”是不夠的,這樣只能停滯于教書匠的水平,必須具有“學會教學管理”的能力,才能在專業發展領域游刃有余。該書提供了大量管理學、教學論實用知識,如描述統計、教學測量、心理分析、口語體態協調等,有助于提升師范化學專業學生教育管理綜合能力。通讀《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全書,“創新”是貫穿始終的關鍵詞,著重渲染探索精神,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索教育管理融入化學課程教學的方法,強調感受獲得知識的過程。整體上,該書是一本理論性、學術性、實用性俱佳的教育管理著作。

作者:楊侖 單位:常州大學懷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