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PBL教學模式論文

時間:2022-06-06 03:55:35

導語:高中歷史PBL教學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PBL教學模式論文

一、PBL教學模式的特征

PBL教學方式是近年來新興的教學方式,自身特征非常明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注重對問題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對獲得的知識進行提前預設,而不是臨時組織;學生對自身學習負有責任;對知識的學習主要是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實現的,并非是老師講授式的灌輸;從問題出發,通過情境模擬來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從PBL教學模式的特征中,我們可以看出,PBL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對問題的解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些國外的學者還認為:PBL教學模式是引導學生認知社會,培養學生批判精神的主要方法。

二、PBL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

(一)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越來越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PBL是符合我國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老師需設置一個教學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展開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查找資料或是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在PBL教學中,老師需要在遵循教學原則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不懂的問題。學生只有對問題存有疑問,才表示他們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就歷史教學而言,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PBL教學的核心,歷史課程涉及的知識領域較廣,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學習歷史的關鍵。

(二)設置情境較強的問題

教學環境是決定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模式離不開特定的情境設置。一個好的學習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根據章節內容,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情境演示。例如,老師可以以小組形式,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帶他們去感受特定歷史背景下的人文特征。組織學生表演歷史情境的同時,也是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學會思考。除了組織學生模擬特定歷史情境以外,老師還可以創設一些具有難度的情境,提高學生的鉆研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但是,老師創設的情境和提出的問題不能脫離實際,要符合學生日常生活習慣和行為特征。通過讓學生解決歷史問題,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開闊學生的視野。

(三)增強合作意識

如今,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非常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合作可以開闊解決問題的思路,增強解決問題的力量。PBL教學模式非常重視學生的合作能力,它將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作為重心。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由于書本上的知識非常系統,就可以采用老師講解的方式來讓學生吸收。但是,要想提高歷史學習的質量,課外自主學習就顯得至關重要。由于課外學習的時間非常自由,老師就可以組織周圍的同學對一些歷史知識進行交流探討。學生一旦沒有課堂的束縛,思維會變得更加自由開闊,他們將自身對歷史問題的看法與同學交流分享,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學習興趣。

(四)重視對問題的評價

在歷史教學中,對問題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比如,對“外來文化”進行利弊分析時,有的學生認為外來文化是一種侵略式文化,可使別國的文化滲透到我國,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具有別國特征,影響了本國文化發展;有的學生卻認為,外來文化是實現與別國學習和交流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別國優秀的、先進的文化,能夠增強本國的文化實力,使本國文化順應時代的發展。可見,不同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看法是不同的,沒有統一的答案。因此,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不是教學的關鍵,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PBL教學模式的重要內容。老師除了要評價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外,還要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課堂學習能力等進行評價。老師在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進行考察,注重學生對問題的總結和分析,在評價中不斷完善PBL教學模式。

三、結語

本文主要對高中歷史教學中的PBL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進行了論述。通過論述,我們可以發現PBL教學模式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老師要拋開“一言堂”的思想,要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這不意味著老師可以對學生全然不顧,老師要適時地給學生指導,引領他們獲得正確的答案。

作者:陸皓月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