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寫作實踐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04-27 09:26:20
導語:大學寫作實踐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大學寫作實踐教學中,應有意識地采用分組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圍繞問題,合作探究,得出最佳答案。這樣能增強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大學寫作教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寫作;分組教學;實踐
大學寫作,有的稱之為寫作學或基礎寫作,是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新聞以及秘書學等專業的必修課,主要任務是傳授寫作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學生能否在大學寫作課中獲得知識,提高寫作能力,這與教學模式選擇是否得當有重要關系。對于大學寫作教學模式,一些學者經過研究,也提出相應的觀點。張宏偉等認為寫作課程教學應該淡化理論講解,注重學生的寫作訓練[1],彭小明、劉亭玉認為基于實踐經驗自覺建構,基于理論指導主動建構,基于繼承模仿創新建構,基于不同情形多元建構是寫作教學模式建構的四大方法[2],楊柳提倡要創設課堂情景模式[3],王曉霞強調示范模仿、反復訓練等[4]。盡管一些學者對該問題進行了探討,但對于大學寫作實踐的具體方式以及達到的效果,研究得不夠深入。在大學寫作教學中,傳授基本知識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已是共識,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訓練以什么樣的方式展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在寫作訓練中,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好采用分組教學的模式。
一、分組教學運用的范圍
分組教學可以運用到大學寫作訓練之中。寫作訓練是十分必要的,能有效檢查知識傳授的準確性和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有的老師怕寫作訓練耽誤時間,影響課程進度,不敢進行寫作訓練,可是大學寫作是實踐性很強的課,不進行寫作訓練,肯定不行。關鍵是怎樣有效進行寫作訓練,才能取得效果。在大學寫作課上,適當運用分組教學的方式,扎實進行句子、片段、篇的練習,這樣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一)在句子訓練中進行分組教學。句子訓練要經常結合寫作基本知識進行,這樣既能衡量學生是否理解知識,又能檢驗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句子訓練中,可以采用分組教學,讓學生們比一比,看哪組寫得好,并推薦寫得最好的供大家分享。例如學習“寫作與修辭”一節中,我們設計了一個問題,結合“移時”這種修辭手法寫一句話。大家都很投入,各小組充分討論,分別推薦好的例句:第一組:賈寶玉,長得白凈又帥氣,而且家里還特別有錢,是那個時代的高富帥。第二組:相聚的日子總是那么短暫,織女含著眼淚對牛郎說:“牛郎哥,你不要傷心,雖然我們一年只可以見一次面,但是我們可以視頻聊天呀!”第三組:因為李白放蕩不羈的性格,所以他被他的上司唐太宗解雇了,如今的他也不過是無業游民罷了。移時是一種說寫時故意把現代的事物用于古代,把古代的事物用于現代,有意造成事物的時空交錯,以企及達到某一特定交際目標的修辭格[5]。第一組說賈寶玉是那個時代的“高富帥”,很貼切,賈寶玉很符合現代高富帥的標準。這是用現代的語言去描述過去的事,達到幽默的效果。第二組立足于牛郎織女短暫的聚會這一事實,造就“視頻聊天”的這種愿望,也達到幽默的效果。第三組寫李白被放逐的事實,運用“上司”“解雇”等詞匯去描述李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相比較而言,第二組寫得最好,對人物的刻畫很形象,如織女“含著眼淚”,同時與后面的“視頻聊天”形成鮮明對比,詼諧幽默。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進行句子練習,學生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并理解了移時的手法,對移時這種修辭手法所產生的效果有深刻的印象。(二)在片段訓練中進行分組教學。在大學寫作教學中的,可以進行片段練習。在片段訓練中,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片段比句子長且復雜一些,能表達較多的內容和情感。這樣,教師就要留給學生較多的時間。例如在學習“抒情方式”后,筆者讓大家在10分鐘內寫一個片段,題目是《你》,要求寫得生動,最好運用一個或幾個修辭手法,然后讓同學們分組充分討論。各小組推薦以下例句:第一組:深秋的早晨,總顯得格外悲涼。一陣風嗖嗖地吹過她的發,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洗發水味道。柳條般眉毛下掛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張被風吹過而通紅的臉,身穿花色長裙的你,婀娜動人,格外美麗。第二組:你是我手里攢得不多不少的溫柔,輕翕手指,孱如絮絲。你是鄉路二十轉,浪頭十二灘,你是梁間春燕呢呢喃喃不休不完,是熱一泓思念澆淋,在眉,在眼,在發,在肩。第三組:沒有你,我就像蒲公英一樣,不知飛去哪里;沒有你,我就像松樹一樣,四季沒有多余的色彩;沒有你,我就像機器人一樣,沒有太多的表情;沒有你,我常常在夜里哭泣。第一組主要是人物描寫的片段,寫了人物的頭發、眉毛、眼睛、臉、衣著,寫得是比較生動的,但有一點缺陷,就是“深秋的早晨,總顯得格外悲涼”這句話,與后面的描寫在格調上不夠協調。第二組是一段抒情的文字,運用比喻的手法,將“你”比作絮絲、山路、灘頭、春燕,比喻是貼切的,表達很生動。第三組運用抒情的方式,連續運用三個比喻句表現自己的情感。同學們最后認同第二組寫得最好,語言更為含蓄。在課堂上,筆者通過分組教學,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大學寫作片段訓練中進行分組教學,可以檢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鍛煉學生動手寫作的能力,盡管用時較多,但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是很有幫助的,也能調動大家的寫作積極性。(三)在篇的訓練中進行分組教學。篇的訓練包括習作練習和習作修改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都可以引入分組教學。首先討論習作練習。在大學課堂,給固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篇的訓練顯得費時,但在規定時間寫作是衡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標志。因此,在大學階段,適當進行篇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全面考查學生的構思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等。例如學習“散文”一節后,筆者讓學生們寫《我的大學》,字數400字左右,時間40分鐘,并將學生分為四組。學生們以大學校園為寫作對象,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習作。在作文評講課堂上,我們列舉諸多作品進行評講。現摘錄兩組習作中環境描寫的部分:第一組:早晨,陽光喚醒了它,為它打扮,給它抹一層薄薄的胭脂,紅撲撲的臉蛋兒,煞是可愛,讓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這貪睡的小孩揉著惺忪的睡眼,看著小樹在相互問候,小花在梳妝打扮,河邊的柳樹也在梳洗柔順的秀發,湖心的金魚互相追逐嬉戲快活極了。聽著樹上的小鳥悅耳的歌聲,看著飛舞的蝴蝶們在竊竊私語,這是多么美的地方呀!最美的時候要算有霧的時候,推開窗戶,整個學院都披著一層薄紗,朦朦朧朧,模模糊糊,給人一種如夢如幻之感,讓人忍不住贊嘆,情不自禁地想去摘下它的面紗,一睹它的芳容。這樣神秘飄逸的地方,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第二組:那年,是我入學的第一年,桂花飄香的季節,迎面吹來的是淡淡的桂花香。剛下車,映入我眼簾的是兩個紅紅的圓柱砌成的大門和一個很大的花壇,花壇正中用紅色瓷磚堆砌出了“立德樹人”四個大字。放眼望去,校園如此寬闊,只是僅僅站在校門口,已經讓我內心變得平靜,就像是沒有風浪的海平面,靜靜地享受著海風吹拂過的一絲絲溫柔。跟隨著帶領我去報到的同學的腳步,我欣賞著這一路的風景。我們穿過桂花大道,來到銅鼓廣場,駐足人工湖,停留風雨橋……第一組作者寫校園,寫在早晨的陽光下、晨霧中校園呈現的不同的美景,運用擬人、比喻、疊詞等修辭手法,從視覺、味覺、聽覺等方面寫自己的感受,給讀者呈現一幅美麗的畫卷。第二組作者寫校園,從大門開始寫起,寫到花壇、校園、廣場等,也寫到自己的感受。在評比時,筆者采用同學評價和老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課堂氣氛異常熱烈。最后大家認為第一組寫得更為成功,語言生動,層次分明。通過作文評講,展示每一組的作文,讓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習作的優缺點,以便在習作中汲取優點,努力寫出好的文章來。其次討論習作修改。習作修改較為重要,可以幫助改進學生寫作上的弱項和糾正習作中的錯誤[6]。習作修改的方式有多種,如全批全改、面批、示范批改等。在大學階段,老師一般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我們還可以將分組教學引入習作修改。通常情況是選取1到2篇示范性的作文,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全班同學,或者打印出來大家閱讀,然后進行修改。這種修改的范圍比較廣泛,包括習作中遣詞造句、結構順序、主題思想,等等。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取某一個方面供大家修改,也可以對一篇作文多個方面進行修改。也可以在修改的過程中,試著給學生分組,看哪一組修改得更好,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學生在篇的訓練中引入分組教學,能集思廣益,提高學生的協助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分組教學注意的問題
(一)分組教學必須有展示的時間。分組教學主要是增強合作意識,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分組教學的成果必須有展示的時間。如果沒有展示的時間,分組教學就沒有太大的意義。當然,在展示中,我們主要采用小組推薦的方式,讓小組內部先比一比寫作訓練的情況,然后推薦出寫得較好的或最好的進行展示。(二)分組的方式靈活機動。分組教學的方法要靈活,根據寫作訓練的內容合理選擇。在寫作訓練中,可以分組進行,分組很靈活機動,可以通過男女分組,也可以通過就座的位置分組。分組的數量,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或所需的時間多少來決定。問題需要討論的時間長,就少分幾組,如果問題需要討論的時間少,就多分幾組。例如學習“詩歌”一節后,筆者要求學生用《如果》為題,寫一個片段,用時10分鐘。筆者將全班學生分成三組,每組各選出一個寫得較好的作品進行展示。第一組: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縷陽光,就照亮所有黑暗/如果你是一絲細雨,就滋潤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春草,就賦予大地生命。第二組:如果我沒有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那么我甘愿受它輕視/如果我沒有竹子堅忍不拔的秉性,那么我甘愿受它的藐視/如果我沒有玉潔松貞的品質,那么我甘愿受它鄙視。第三組:如果有一天,我忘記了你,你已不在我心里/如果有一天,我想起了你,那只是我的回憶/如果有一天,你我擦身而過/我會對你的背影說,保重,我愛的人!第一組作品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不管將來做什么,都會做有意義的事。第二組寫自己不甘落后的精神,如果自己達不到目標,只好認命了。第三組是愛情詩,詩中的“我”可能是作者自己,他沒有追求到對象,但依然對生活、對生命持有樂觀的態度。相比較而言,第三組寫得較好,層次分明,語言含蓄。在這次寫作訓練中,我們分了三組。寫作訓練是10分鐘,展示也用了10分鐘。用20分鐘練習正好完成任務。如果分組較多,就會占用更多的時間,一節課就可能完成不了任務。(三)并非所有的寫作訓練都要分組。有的寫作訓練可以不分組,比如一些簡單的訓練,訓練時間較少,就不需要分組。例如講授“形象思維”后,離下課的時間不多了,筆者讓大家用“黃昏”寫一句話,盡量變抽象為形象。學生們寫完后,筆者隨機展示他們的作品。例(1):黃昏便是夕陽西下之時,夕陽西下之時便是黃昏。例(2):黃昏,像一座蹺蹺板,夕陽沉了下去,夜就逃了出來。例(1)寫黃昏是什么,運用頂針的手法,例(2)寫黃昏是什么,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比較而言,例(2)寫得更為生動形象。這樣的訓練,教師在提問后,適當加以評價就可以了。由于訓練的時間短,不分組也是可以的。總之,在大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既要傳授基本知識,又要注意實踐練習,做到知識講解與寫作訓練的有機結合。在練習中,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把分組教學引入大學寫作實踐教學中,加強句、段、篇的訓練,這樣寫作教學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宏偉,何懿.提升高校《基礎寫作》課程教學效果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6):148-149.
[2]彭小明,劉亭玉.論寫作教學模式建構的方法[J].語文建設,2015(12):1-2.
[3]楊柳.情境認知視域下基礎寫作教學情境創設探究[J].語文建設,2012(20):3-7.
[4]王曉霞.我國古代蒙學寫作訓練對語文作文教學的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8(12):31-32.
[5]吳禮權.修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227.
[6]許道軍.故事工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266.
作者:李 平 徐漢暉 單位:凱里學院人文學院
- 上一篇:中職體育課堂教學研究
- 下一篇:電類立體化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