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評價雙語教學模式探索

時間:2022-08-30 04:21:14

導語:食品感官評價雙語教學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感官評價雙語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食品感官評價》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受到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推動,探討食品感官評價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意義,從開始的教材選擇、教學內容的選用、教學模式的選定,到教學質量的評價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程雙語課堂教學改革的路徑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雙語教學的發展有利于學生提升國際性思維和視野,提高學生在經濟全球化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實現對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食品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

【關鍵詞】食品感官評價;雙語教學;教學模式

1前言

中國的高等教育正在經歷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的結構調整過程,這個過程出現的新型教育產物就是應用型本科。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為主,高職院校以培養專門應用型人才為主,而應用型本科的定位以及出發點與以上兩者有所不同,是以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為主。這類人才,主要面向現代社會產業,服務于第一線的位置。他們既具備自身所學學科的必備技能,具有一定量的知識儲備,且具備優良的實踐能力,能夠結合自身所學與動手能力解決許多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與此同時,中國海外市場不斷擴大,涉外項目日益增多,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不斷融合,嚴重缺乏既懂專業又懂外語的工程技術人員。為了促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教育部頒布了多部高校雙語教學文件。我國的許多院校各專業都已經認識到了雙語教學的重要性,開始并實施了雙語教學,也獲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1]。但是對于較多普通本科院校,部分教師水平的限制、學生質量的制約,以及在教材選擇上遇到的諸多困難,都成為了開展雙語教學道路上的阻礙。在此情況下,如何應用新方法、開辟新途徑開展食品專業課程雙語教學,以培養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及技能型食品領域的高等專業人才,是擺在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專任教師們面前的關鍵問題。

2《食品感官評價》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在我校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食品感官評價》是食品加工工藝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專業課程之一。感官分析包含一系列精確測定人對食品和其他消費品反應的技術,綜合心理學、生理學和統計學等基礎學科的知識,通過視覺、嗅覺、味覺和聽覺對產品進行檢驗,反映產品的特性[2]。目前,感觀分析技術這種具有安全高效、快速靈敏特點的食品檢測與監控技術,已經為許多發達國家所采用,并且由此建立的指標也成為了判斷食品質量的重要依據,如檢驗是否有摻雜、摻假、食品變質等問題。在許多大型企業比如可口可樂、聯合利華、雀巢、芬美意、奇華頓等國際大公司都建設有標準化及現代化的感官評價實驗室,也急需專業的人才。如何培育出更多更專業的人才,成為了現階段教育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很顯然,僅僅將目光投注于國內研究領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更多地與國外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成果進行比較、聯系,并不斷完善現有的技術,才能推動學科產業不斷發展,這對于加速食品感官評價領域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越來越多的學校與國際機構、院校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系,進行友好的學術交流;越來越多的老師、學生選擇出國深造,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是教育理念的進步,隨之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便是雙語教學,通過這種形式來培養滿足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優秀專業人才。過去老舊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形勢,教育內容以及模式的創新已成為教育領域的迫切需要。雙語教學的逐漸發展,教師和學生的英語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現在聽、說兩方面。雙語教學的優勢在于,將專業知識與英語水平結合起來,雙方可以極有效率地穩步提高,使學習效率達到一個新高度。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是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人才,為食品感官領域的發展創造了優質的環境基礎。

3《食品感官評價》雙語教學的實施

3.1教師專業水平和英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任課教師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英語表達能力是進行雙語教學的硬性要求,也是首要條件。相比傳統教學模式,雙語教學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適應能力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對英語水平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授課老師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學校以積極的態度盡可能地給學生、老師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例如舉辦教學活動增加教師間互動、出臺政策給予雙語教學政策保障、開展教師培訓提高教師能力等。3.2教材的選擇。教材的選擇會直接影響雙語教學過程中包括教師授課效果和學生接受效果在內的整體效果,因此教材的選擇是雙語教學前期準備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環。在沒有雙語教材出版的情況下,需要基礎扎實的中文教材和難度適宜的外文教材,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所選的教材應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前沿性,以及在綜合考慮學生接受能力的基礎上,慎重選取。由于還未有食品感官評價的雙語教材出版,本課程以難度適中的英文原版教材Lawless,H.和Heymann,H編著的《SensoryEvaluationofFood》和DrSarahE.Kemp等編著的《SensoryEvaluation-Aprac-ticalhandbook》為主,以中文教材如葉淑紅主編的《食品感官評價》為輔。在開課之前,學生適當的自學是必要的,這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容易跟上授課教師的思路,從而對內容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除此之外,授課教師也可以將授課內容適當拓展,給學生拓寬視野、提供新思路。3.3教學計劃和內容的改革。《食品感官評價》作為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程,它的實施過程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因此,教學計劃和內容的合理安排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結合中外優秀教材的內容,擇善而從,并融會貫通。課程安排上,則要整體考慮教材雙方的兼容性,保證章節連貫,確保授課質量。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合理把握教學的難易程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調整進度。講授新內容時,可通過對重要概念和理論進行英文翻譯來加深學生對重要內容的理解與把握。要步入到完全雙語教學模式,首先是以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良好掌握為前提,然后可以逐步過渡到中英文雙語教學模式,最終循序漸進,實現完美的雙語教學。由于食品感官評價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并與企業需求密切相關的課程,因此,理論課中教師要積極主動了解行業前沿動態,并將授課內容與行業前沿聯系起來,將最新成果帶入課堂之中,讓學生時刻了解學科前沿的最新動態,并引領學生去探索行業領域的發展。另外,需加強實踐課與行業的密切度,多以行業案例、國際案例為實踐內容,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3.4教學模式的探討。教學模式要避免生搬硬套,教師的講授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是各有特色。在教學方法上,可引入研討式和啟發探究式[3]。在課堂進行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或小組討論,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及特色擔任小組中不同的角色,合力完成小組任務;關于教學的方法,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堅持創新,多方位參考優秀教學范例,并結合實際適當借鑒用于教學實際情況,逐步形成極具個性化,并且適合本專業學生學習的教學體系。要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力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斷更新實驗授課內容,可適當減少驗證性實驗的開設,增加開放性、綜合性、設計性為主的實驗開設數目,以此達到讓學生可以達到準確把握實驗方法和實驗內容的目的。比如基本的味覺辨別實驗,舍棄傳統的教師安排好、學生簡單品嘗的方法,可以安排學生分組設計實驗,配置溶液進行感官評價及辨別。在進行雙語授課時,要注重方法增加學習外語的機會,首先要求學生提交預習報告,以英文形式寫作。同時在進行實驗之前,查閱相關國際食品感官評價標準,進行閱讀和翻譯,通過接觸國外感官評價標準方法,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對學科前沿的了解,并且培養了學生追蹤學科前沿的意識,更容易激發他們對學科的興趣與熱愛。對實驗的操作步驟可采用動態流程或動畫的形式呈現,以形象、生動、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4]。并伴隨著對應的英文名詞解釋,使多媒體教學手段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易懂,便于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5考核指標的改革。傳統的考評方式主要是閉卷考試。但是,為了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考核時便應該采取與舊制不同的模式。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是雙語教學中一門課程最后收尾時判定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一步,也是雙語教學改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我校課程已逐步開始實施過程化考核,并通過過程化考核方法實現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評估。教學評價效果注重教學全程性考核,掌握學生雙語課程學習的全程效果,重視學生整體表現,評價過程透明化。隨著目前工程認證教育工作的開展,本科課程更加注重過程化考核。在課程評估中,平時成績占50%。平時成績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學生參與課程的主動性(任課教師評價)、課程案例教學和課堂講練環節(學生互評)、實驗課動手能力考核(任課教師評價);期末考試(雙語答題)占50%,考核方式為閉卷考核。整個教學效果評價方法包括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綜評三個過程,使《食品感官評價》課程的考核建立起多位一體化評價系統。這樣一來,期末考試的結果不再能夠代表成績考核的最終結果,只是作為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方式,結合過程性評估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評價。這種全新的模式革新了考核方式,避免了過去單一的成績論。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考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提高了雙語課程的活躍度,使得課堂效果更佳顯著,實現了國際化的教育目標。

4結束語

雙語教學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式,代表著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進方向,代表著中國高等教育與國際一體化的先進方向,《食品感官評價》課程開展雙語教學成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的必然要求。它緊貼國際前沿,有效提高了書本知識與動手能力的結合度,讓學生在現如今全球意識崛起的現狀下努力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本文根據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工程專業認證的要求,按照《食品感官評價》雙語教學大綱要求,從教材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評價等多方面進行了探討,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食品感官評價》雙語教學過程中,希望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雙語教學模式,為培養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丁金昌.高職教育“雙層次多方向”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1(6):76-78.

[2]劉文,趙鐳,汪厚銀.食品感官分析實驗室建設標準化要素及基本要求研究[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18,16(1):15-18.

[3]林永成.高校雙語教學的幾點認識與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2007,27(8):37-40.

[4]劉瑋,王歲樓,陳貴堂,等.食品化學實驗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3(11):84-86.

作者:宋詩清 馮濤 孫敏 姚凌云 鄭斐庭 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