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8-30 04:24:45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混合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高職教育是中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課余時間多,抵抗不良誘惑能力弱,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受負面文化思潮的干擾,教育效果較差。本文建議以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石,從中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的素材、資源,發揮混合教學線上線下、課堂內外、校園文化等作用,傳承、創新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涵育高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其踐行能力。

【關鍵詞】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混合教學

職業教育是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陣地,職業教育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德技雙修,當前,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職業院校德育的首要任務,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面臨的緊迫任務,《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的任務。

1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困境

1.1深受負面文化思潮的干擾。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生活、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青少年特別是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帶來挑戰,他們思維活躍、課余時間多、學習興趣不高,網絡游戲、微信、微博等是他們日常的娛樂渠道,但是,這些現代信息工具傳播的不只是娛樂項目,也有過度追求物質享受、金錢至上等負面的甚至腐朽墮落的思想,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也以傳統文化的名義死灰復燃,侵蝕著他們的身心健康,阻礙他們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另外,大部分高職學生剛離開家庭的小圈子開始步入社會,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商業文化和大眾消費文化的負面影響,個人利益、唯利是圖等個人主義思想可能削弱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1.2教育方法、手段簡單粗放。一些高職院校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延用傳統的掛條幅、貼宣傳標語等灌輸理論形式,難以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24字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停留于表面。在當前互聯網、智能手機APP、手機游戲、微信等信息、娛樂渠道多樣化的情況下,其宣傳意義很容易被淡化。當前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已經習慣于視頻、游戲這些直接對感官造成刺激的信息傳遞方式,傳統的德育教育方式面臨挑戰。也有一些高職院校只是把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作政治任務,沒有落實到完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過程中,沒有與專業課、文化課等課程的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結合起來,教育效果微乎其微。1.3與生活、學習實際脫節。歸根結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密切相關,也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目標,但是,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教育時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截然分離,學生在理解時常常只停留于字詞的含義,難以作為生活、工作、學習的方向指導,難以落實到行動、深化到自發。一些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大上的工作,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也停留于宣傳領導講話、文件精神,不能結合生活、工作實際展開。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尊重需求是比較高階的需求,安全需求是基本需求,國家富強才能受到世界尊重、才能享受安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與我們的基本需求密切相關的。單純使用過于抽象的德育手段,沒有生活、學習環境作為鋪墊,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2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涵育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機理

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積淀出深厚的傳統文化。蘇州享譽中外的古典園林也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拙政園中部的亭子以“待霜亭”命名,周圍植杏樹,寓意不畏嚴寒、不怕摧折。荷花在中國是以清雅、出淤泥而不染聞名的,拙政園的主廳堂名為“遠香堂”,旁有蓮池,寓意其主人情操高潔的作用顯而易見。在社會、經濟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優秀文化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等,扎根于當地人們的內心深處,甚至一言一行,也造就了無數英雄豪杰、壯大了中華民族。引導高職學生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塑造改革創新、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有益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1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建構基。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是有地方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源泉、文化根基。幾千年來,經過當地人民的傳頌,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扎根于當地人民的生活、工作、風俗、節日活動等,熏陶著一代一代,其教育本源性非一般外來力量所能撼動。以蘇州市為例,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軍事家伍子胥,主要活動也與其他地區略有不同,但其崇尚愛國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宗旨與其他地區相似。這就使得端午節在蘇州市頗有地區特色,又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密切的聯系。組織一些校內紀念或創意活動,不但可以增強教育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很多中國傳統節日的教育意義被忽略,不只是學校的責任,也有社會的責任,中國網絡經濟的發達,不只帶來生活的便利,也帶來過分追求商業利益的負面影響。高職院校應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結合當地特色,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文化自信。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升華。地方傳統文化凝聚著當地人民的價值追求,反映其是非判斷標準。蘇州的昆曲、蘇繡等既是當地人民智慧的結晶,也反映著他們追求美好生活、崇尚思想自由的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民主、自由等,都可以在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找到印證。一些傳統昆曲明確提出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在德育教育中,既要適當引導,也應把握好度,特別是有些學生過分強調自我時,應提醒他們公民責任,國強才能民富。在地方文化長期的發展中,不但形成了一些實體形式,而且凝結了人民的智慧。例如,蘇州的民間音樂江南絲竹、民間美術蘇繡,取材于當地的物產、人文、生活,表現當地人民尊重自然、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不斷創新的精神,也表達了當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情于物寄情于樂、熱愛生活、在生產中享受生活的樂趣、尊崇人與大自然的和諧、追求高雅的情趣,是許多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相融相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凝聚而成,也是其在新時代下升華所致。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以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多姿多彩的形式表現出來,融于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等各種行為乃至精神境界,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路徑。2.3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為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路徑。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扎根于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內心深處,表現形式多樣,為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表達、教育途徑。蘇州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傳統文化有昆曲、古琴、端午習俗、宋錦、緙絲、吳哥、制扇、評彈、燈彩、泥塑、核雕、盆景、綠茶制作等數十種,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使傳承地方優秀文化與涵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相輔相成。每個人可以采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可通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兩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3以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涵育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混合教學模式

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多樣性、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層次性,決定了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應采用線上線下結合、課外課內結合、傳統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3.1混合教學模式適宜于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起源多樣,涵蓋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勞動、精神活動等,其表現形式豐富,可以是生活、風俗、節日、語言、娛樂等,這就決定了在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時,不能拘泥于一種方式、一種渠道。(1)讓高職學生了解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根據學校的條件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昆曲、吳哥、江南絲竹等可以采用觀看視頻、聽錄音的形式,也可以組織學生到現場親身感受。有些學生心靈手巧,喜歡做工藝品,可以組織他們觀看錄像或到制作現場體驗、學習,然后組織各種比賽活動,激發他們的熱情。對于某些專業,可以把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制作等作為選修課。(2)讓高職學生深刻領悟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流傳千年,是因為其不但有實用價值,而且有深刻的內涵。例如,核雕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流傳,所用材料有桃核、杏核、橄欖核,雕刻者在小小的果核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果核的情況等制作出精美的圖案,內容可以是人物、風景等,同時,也可以自我創新,雕刻出自己喜歡或符合時展的作品。(3)對于一些不容易理解或親身體驗的地方傳統文化,可以采用網絡的形式,給學生觀看視頻、進行文字講解等。蘇州市許多傳統文化是以房屋、小橋等為載體的,可以制作成視頻,搭配文字解說,讓學生在網上仔細觀看、揣摩,也可以讓學生利用零散時間觀看。3.2混合教學模式為選用適宜的渠道提供了條件。(1)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去體驗。許多傳統文化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親身體驗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對于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如果沒有深刻的領悟,感受到的只是吃粽子、看龍舟,但是,結合它的由來,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觀。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忠勇之士用鮮血甚至換來的,我們不但要珍惜,而且要學習前輩們為了國強民富努力工作、忠于國家。歷史告訴我們,為祖國富強作出貢獻的人,會被后人稱頌。(2)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去發掘。許多地區歷史悠久、傳統文化豐富,但即使身處其中也不知其蘊含的意義。蘇州園林甲天下,許多人只聞其名,親眼看到后卻不知好在哪里,身處回廊、小亭、荷花池,不知為何這樣設計。這些建筑、歷史文物,在網絡大都能找到詳細的介紹,進行了解,然后再去親身體驗,往往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頓覺古人的智慧、知識的重要。在蘇州,有很多歷史古跡,即使親眼看到,也不知其來歷,更無法理解蘊含的深意,上網查詢,才知道看起來不起眼的建筑、小亭其實大有來歷。在蘇州游歷過的許多人都知道昆曲,但具體的曲目及內容不一定透徹地了解,蘇州絲綢也有很多人知道,但絲綢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即使是當地人也不一定了解,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工具去探索,不但可以鍛煉他們的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3.3充分發揮課內課外互相結合的作用。(1)利用思想政治德育課的課堂理論、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掌握兩者的互相促進關系,正確理解黨的政策、傳承地方傳統文化的精華。(2)把文化課與人文素養培養相結合、把專業課與職業道德相結合,使學生的日常禮儀、行為舉止更加得當,養成遵守職業道德的自覺性。(3)采用班會課、社團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新形式,正確看待當地傳統文化,提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發性。(4)構建富有當地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鮮明的校園文化,以文育人、以環境熏陶人,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水平。豐富多樣的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為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素材、資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混合教學模式為以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多種渠道、手段,三者的相得益彰、相互促進,有益于提高高職學生認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高競男.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培育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8,35(6):75-78.

[2]張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64-65.

[3]林繼光,鄧欣儀,余展洪.新時期高校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認識與思考——以廣東高職院校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20):45-46.

作者:周開權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