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11-25 04:52:40

導語:物流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以線上教育綜合平臺為依托,基于線下課堂教學探索物流管理課程更為高效的管理及教學方法。根據教育部對課程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新形勢下混合式教學面臨的挑戰,結合課程實踐暴露的問題,針對物流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關于教學資源結構、模塊、考核方式及師生關系等方面給出改革建議,以期為混合式教學課程創新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物流管理;創新改革

根據《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各高校不斷深化發展“互聯網+教育”,教師互聯網學習指數在不斷提高,混合式教學也逐漸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模式[1]。線上教學具有空間、時間等方面優勢,線下教學具有互動豐富、課堂反饋及時等優點。但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單一的線上或線下教學難以滿足當前教學需求,混合式教學能夠使兩種教學模式優勢互補,更高效的保障教學效果。為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學情和教情,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調整優化迫在眉睫

一、混合式教學面對的新挑戰

(一)線下線上教學內容側重點新轉變。現階段是線上教學蓬勃發展時期,也是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重要過渡期。全面線上教學中對教學平臺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直播授課、課程作業布置、課程拓展知識在線學習等較為簡單的方面,線上教學資源以拓展知識為主,教學形式單一、較為枯燥、因材施教體現不足。采用“全覆蓋式”和“打補丁式”的線上教學方式顯然不能保障教學質量,難以實現學生能力培養目標。如何針對線上線下教學目標,進一步明確教學側重點,協調好線上線下教學內容,使線上線下教學不是簡單組合,而是有機結合,是下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優化調整的首要方面。(二)線上線下教學活動新模式。目前,混合式教學模式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往往過于簡單化和形式化,與教學環節深度融合不足。經常出現“學生線上學習不認真,線下學習跟不上”現象,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課堂授課存在知識脫節,教師難以了解學生對線上知識真實掌握程度[2-3]。混合式教學仍然面臨著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創新性體現不足、課程教學效率低等難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未來混合式教學在教學活動組織實施的方式、方法、節奏及教學活動結束后對學生能力獲得的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等方面仍是改革的重要內容。(三)線上線下教學課程質量新要求。根據2019年10月,《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課程質量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傳統教學側重對知識的講授,通常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常常出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現象,易忽視學生能力培養問題。在各高校積極打造金課背景下,課程建設顯然不能停留在教學任務完成度上,結合“兩性一度”教學要求,應將重點放在學生學會了多少、能夠掌握多少、是否具備應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以學生能力獲得為成果導向,落實OBE教育理念,著重調整教學設備、教學組織形式、線上線下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這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不斷探索。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物流管理中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物流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現狀。物流管理課程為物流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基礎課程,是學生了解專業背景、知識的先修課程。因此,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培養學生專業視角,搭建學生對物流工程專業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明確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自2016年開始物流管理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經過四年發展已具備了一定的線上線下教學基礎,但隨著時間、學情不斷變化,課程體系還需進一步改革完善。(二)物流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存在的問題。第一,部分課程資源較為陳舊,不能滿足當前學生學習需求。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物流發展的方向和速度也瞬息萬變,除經典案例外,歷史資源不能體現現代物流的發展方向,不足以支撐現代教學。第二,知識模塊劃分、知識能力培養、知識應用能力考核需進一步細化。以章節、小節為知識模塊,割斷了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和系統性,不利于建立學生的知識體系結構,不利于提高學生在社會生產實際中知識的運用能力。第三,學生線上自主學習主動性較差,互動參與度較低。部分學生學習態度較差,存在刷學時、不參與討論等現象,線上討論積極性不高。第四,考核方式不夠全面,對學生整體綜合素質考核不足。混合式教學更注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學生學習精力分配、教學活動覆蓋全面性等限制,學生考核的真實性和全面性難以保證。

三、物流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方法改進重點

(一)科學優化教學資源內容、結構,搭建課程建設師生隊伍。第一,針對物流管理課程前沿性教學內容,建立“新視野、新視角、新論點”引導學生層層遞進思考問題的教學資源。第二,針對物流管理課程理論知識教學內容,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完善難點知識線上講解、討論、答疑和測驗,對于基礎知識,增加知識運用能力測試。例如,在物流管理課程倉庫管理中,結合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相關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第三,為了更好地達到混合式教學效果,高效的師生課程建設隊伍是十分必要的,優質的課程不僅需要多名教師集思廣益、一門心思建設,更需要學生信息的反饋,只有經過師生關于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斷磨合,才能逐步提高物流管理課程質量,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4]。(二)合理調整知識模塊,搭建層次化知識體系。以最終實現學生對知識的熟練運用為教學基礎目標,將分散的、碎片式的知識,按照知識模塊分類匯總,梳理出知識點的思維導圖,建立起真正讓學生能夠“學得會、記得住、用的好”課程知識體系,結合適當的教學方法達成基于OBE教育理念培養目標。為此,物流管理課程對每個知識模塊均繪制了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按照知識層級循序漸進掌握知識,通過線上討論、小組活動加強學生對于系統化知識的理解,搭建適合于學生自身特征的知識體系。同時,以打造一流課程為課程改革的最終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結構、學生特征,設置兩性一度教學內容,為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其中,分別設置個人挑戰內容和小組共同挑戰內容,不僅包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充分運用,也需要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積極思考、查閱資料,使學生不斷開拓專業知識廣度和深度。(三)創新過程性考核方式,建立成果導向的評價機制。傳統期末考試卷面成績(70%)+平時成績(30%)的模式不能全面體現出混合式教學效果。考核方式需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這就要求考核方式多樣、全面,能夠區分出學生綜合素質層次。經過多次改革,物流管理課程采用“期末考核+線上活躍度考核+小組活動+課堂表現”四個方面進行考核,優化過程考核,教師結合考核結果,因材施教、查漏補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5]。其中線上活躍度需根據學生線上學習時長、討論積極性、線上測驗及個人作品優良情況等多方面表現進行評分;小組活動為教學過程中需多個學生共同完成的翻轉課堂等復雜度較大的活動,首先對其小組方案完成情況、匯報流暢度和PPT制作綜合評分,其次根據學生在小組中任務分工、難度及表現不同給予個人分數,均納入個人總成績;課堂表現為線下課程學生出勤、聽課認真程度、回答問題積極性等情況的得分。以上是通過教學實踐探索總結出來的評分機制,能夠較為合理的體現學生綜合素質情況。(四)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平等、互助、共進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一直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與傳統線下授課不同,對于混合式教學應嚴格杜絕教師高高站在講臺之上,學生穩穩坐在講臺之下現象。宜采用互動式教室,拉近師生之間的物理和心理距離,建立多渠道師生互動溝通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心態,對學生提出的學習和生活問題及時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解疑答惑,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同時,通過問卷、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物流管理課程通過線上平臺討論話題,內容不僅包括與課程相關的知識點,還包括生活中與專業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在鞏固知識的同時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打造“一課一德”。例如,在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章節,探討我國未來物流發展趨勢,通過討論提高學生對物流行業發展的敏感度,形成學生對物流行業發展方向的專業視角,了解學生物流專業知識基礎及未來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根據學生學習興趣,相應調整教學活動。

四、總結

物流管理課程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的可獲得性和便捷性,充分利用了學生碎片化的時間,提高了學習環境的可用性。教學實施過程中利于教師因材施教、過程控制,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知識運用能力及專業綜合素質。物流管理課程將繼續依據學情,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完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董輝,錢曉雯,曹曉婕.信息化改革中的教師:政策認知與專業處境———以“一師一課”政策為中心的探討[J].教師教育研究,2020,32(02):39-47.

[2]王淵,賈永興,朱瑩.混合式教學法在《信號與系統》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13):303-305.

[3]趙倩.“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與提高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研究綜述[J].中外企業家,2020(16):195.

[4]張蕾.關于高校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20(16):203.

[5]王祎玲.“互聯網+”背景下《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路徑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8):33-34.

作者:陳明明 段滿珍 李 錚 李秋明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