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實驗數字化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3-02 04:02:12

導語:組織學實驗數字化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組織學實驗數字化教學模式研究

目前組織學實驗課多采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PPT講述+組織切片觀察+畫圖作業[1-2]。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局限性—教學形式單一枯燥,學生觀察切片效率低,組織切片質量參差不齊等。2010年山東大學國家級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形態學實驗室架構了山東大學醫學院形態學實驗教學數字化平臺[3],300多張“實時”數字化教學切片應用于組織學實驗教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融入對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4]。如何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實驗課學習效率,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使學生在課下完成課本主要知識點的學習,通過自學形成知識框架,然后帶著問題到課堂與老師進行討論與溝通,以透徹理解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學生建立終生學習的習慣奠定基礎[5-6]。這種形式的翻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深層次認知能力,并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改變了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過程,也有利于教師重新規劃課堂時間的有效使用[7-10]。但是如何有效地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實驗教學,鮮有報道。筆者結合本校組織學實驗教學的獨有特點,在組織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開展依托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的組織學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利用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課前進行預習,帶著問題開展實驗課的學習,發展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目標[11],旨在探討符合新時代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需求的實驗教學新模式,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及綜合能力的提高。

1對象和方法

1.1教學對象。2018級臨床五年制學生,共32學時,將平行班級分為2組,即傳統教學組(54人)和翻轉課堂教學組(55人)。傳統教學組采用傳統教師授課方式,翻轉課堂教學組采用翻轉課堂授課模式。不同班級授課教師進行集體備課,保證教學內容的同質性。1.2教學實施。2組均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描述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指導與彩色圖譜》教材,依托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觀察數字切片。傳統教學組:PPT講述或依托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講述,之后學生自行觀察數字切片,每學時50min,每次3學時。翻轉課堂教學組:每次下課之前5min為學生布置下次課的上課內容,要求學生課下瀏覽預習醫學形態學數字化切片庫中的相應切片。在翻轉課堂上,利用前15min進行相應章節的理論及實驗內容測試,以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然后教師依托醫學形態學數字化平臺進行授課,著重強調測試中的難點及共性問題,時間控制在40min以內。然后學生自行觀察醫學形態學數字化切片,4人一組,可進行討論交流,時間控制在60min以內,要求學生完成電子實驗報告,對所學重要結構進行標注。其間教師不斷巡視,對學生提問的問題進行答疑,并對測試中后5%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最后教師調取醫學形態學數字化切片庫中學生提出問題較多的切片,利用醫學形態學數字化平臺學生演示功能,由學生講解該器官行使功能的結構基礎,組內學生可相互補充。對于學生在討論之后仍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指導總結,時間控制在30min以內。1.3實驗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閉卷考試:平時測驗和期末測驗均采用閉卷機考形式。問卷調查:針對翻轉課堂教學班級,設計調查問卷,以了解學生對組織學實驗翻轉課堂的認識。訪談:課間有計劃地對學生代表進行訪談,以了解學生對實驗課教學的需求。1.4統計學處理采用Excel2010管理數據,SPSSl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平均分采用t檢驗。

2結果

2.1考試成績。翻轉課堂教學組的平時測驗成績(29.96±3.65;26.51±4.35;25.89±3.87)要高于傳統教學組(28.29±3.68;25.44±4.27;25.7±3.43),翻轉課堂教學組的不及格率(3.64%;1.82%;1.82%)明顯低于傳統教學組(9.26%;11.11%;1.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但是翻轉課堂教學組的期末測驗成績(80.51±5.35)要低于傳統教學組(83.25±6.26),不及格率(8.93%)也高于傳統教學組(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2.2問卷調查。收到無記名調查問卷46份,全部為有效問卷。翻轉課堂教學組84.8%的學生對組織學實驗課程感興趣,認為這種依托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程設計合理,能夠促進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表2)。2.3實驗報告。翻轉課堂教學組的電子版實驗報告為重要結構的數字切片截圖,對重要結構進行精準標注,并闡述其結構特征,有助于教師糾正學生切片觀察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更有助于學生同步復習理論課所學知識,使實驗課真正服務于理論教學。而傳統教學組的實驗報告為畫圖作業,信息涵蓋量有限,也不利于對結構的精準掌握。2.4訪談。與學生訪談的結果顯示,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更是推崇。“實驗課的課時相對充足,我們更喜歡這種翻轉課堂教學,能讓我們帶著問題及學習任務投入到切片觀察中,否則昏昏欲睡,學習效率很低。”“課前我們可以登錄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預習,避免在實驗課上盲目觀察,而且這種實驗報告形式也很有挑戰性,如果不預習,很難完成,很好地促進了實驗課的學習。”“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的切片上都有精準的標準,有利于觀察切片時,自主判斷觀察的結構是否準確,因為我們不可能將看到的每個結構都求證于老師,否則對一些結構的認識就會很模糊、甚至錯誤的。”

3討論

3.1效果評價。在本研究中,采用測驗成績作為客觀評價指標,結果顯示翻轉課堂組平時測驗成績優于傳統教學組,而在期末考試中,傳統教學組的成績要明顯好于翻轉課堂教學組,是不是有驕傲、考前松懈的因素,有待后續進一步跟進研究。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翻轉課堂教學組84.8%學生對組織學依托醫學形態學數字化平臺開展的翻轉課堂教學很感興趣,學生能主動地投入課堂討論中并能有創意地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在課下交流過程中也更能提出有深度的問題。從學生訪談結果也可以看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除了傳授知識之外,更注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滿足新時代對卓越醫生的培養需求。翻轉課堂教學主要是圍繞學生自主學習和學生課堂活動的組織來展開的,學生的課堂表現尤為重要。今后,在組織學實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推廣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業考評中應該增加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線上闖關自測)和課堂表現(學生展示)的評價比例,以期更全面反映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3.2組織學實驗課翻轉課堂教學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在組織學實驗課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本研究發現翻轉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以下問題,在后續的翻轉課堂教學中,將進一步改進,以取得更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3.2.1課前發送預習講義。本研究在開展組織學實驗課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學生未登錄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課前預習,上課期間不能很好地參與課堂互動。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最根本的是學生課前的深度學習和課上的有效互動,而深度學習實現取決于登錄數字化教學平臺自主學習。后期實施將針對每個章節設計預習講義,通過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發送給學生,要求學生上課前完成,并上傳至平臺,便于教師監管學生的自學狀況。3.2.2有效組織翻轉課堂教學。深度學習的實現不僅取決于課前自學,還取決于課上的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授課內容,準備有探究價值的、開放性問題或臨床案例,供學生深度討論交流,推進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從而有效提高組織學實驗課教學效果。總之,信息化網絡技術的發展不斷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維與生活方式,同樣也為組織學實驗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將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平臺應用于組織學實驗教學,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形態學可視資源,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信息接收量,激發了學生探索微觀世界奧妙的學習興趣;更是為師生互動交流討論提供了一個優質平臺,教師可隨時了解學生對切片的觀察情況,學生也可隨時針對自己感興趣的結構提出疑問,以疑促學,滿足創新型醫學人才教育的培養。

作者:郭雨霽 邴魯軍 劉尚明 王富武 李春陽 康敏 郝愛軍 單位: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