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時間:2022-12-03 09:52:59

導語:本科院校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科院校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摘要]在國際交流越加頻繁的今天,英語課程的深層次整合已經成為當前大學英語改革的核心。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本科院校英語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以期幫助提高學生的視聽說能力,更好地促進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和適用性。

[關鍵詞]英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本科院校

本科院校英語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形式方面

本科院校英語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即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以應試教育成績的提高為教學目標,以“重講授,輕實踐”為主要教學手段,從而形成一種“滿堂灌”的教學現象,也就是常說的“填鴨式”教學。傳統教學方式的最大問題在于課堂氣氛較為壓抑,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不高,課堂的互動環節也較少,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更多地是為了取得較高的成績,而應試教育的內容只有筆試,這就使得教師和學生對于聽、說、讀的英語表達重視程度不高,“啞巴英語”也由此而來。在進入教育改革新時期以后,“啞巴英語”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和需要,英語課程的改革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小組合作、混合教學,以及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視聽說教學等新型教學手段層出不窮。百花齊放式的教學手段在遍地開花的同時也產生了流于形式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和口語表達更傾向于完成學習任務,自身的積極性和興趣并不高。教師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既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還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效果。

2.教學內容方面

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的英語課程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英語基礎知識內容;二是視聽說課程。英語基礎內容方面的講解主要包括英語的詞匯、語法和課文內容等方面,這一課程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而視聽說課程則主要用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能力,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但就目前來看,這樣的英語教學模式并沒有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和思想并沒有得到改變,仍然是以應付應試教育為學習目標,并非是為了日后的生活和個人發展而學習。除此之外,在教學手法上,視聽說課程大部分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教師通過播放英語電影、歌曲等方式來幫助學生鍛煉語感,抑或讓學生通過連麥的方式進行交流。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啞巴英語”的教學方式,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內容所吸引,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并不能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課堂上學生人數眾多,教師并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口語練習,因而教學效果并不明顯。

3.教學組織方面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英語課堂的變化也是翻天覆地的。相較于傳統的組織形式,現代英語教學課堂多了許多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但歸根結底來看,也不過是由傳統的單一“粉筆+黑板”的授課方式轉變為“計算機+屏幕投影”。對于學生而言,也只是由教師的“口述灌輸”轉變為“多媒體灌輸”。學生在課堂上雖然有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但對知識的獲取方式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甚至比傳統的英語課堂更容易疲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沒有提起來,換再多的教學模式也是枉然,沒有積極性和自主性,在高科技的課堂也培養不出英語應用型人才。因此,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教師仍然要從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轉變學生學習的態度和思想。

4.教學評價方面

教學評價作為對學生一年的學習成果的總結,對學生而言有著重要意義。但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在教學評價方面都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即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占20%,這個表現分對于學生而言比較容易獲得。期中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分別占40%。這種評價方式相較于傳統的期末分數定一切的評價手段而言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在當前的教育目標之下又顯得過于單薄,對于學生而言,仍然是應試教育成績占較大的比例,區別只是0%和80%的問題,更遑論對學生視聽說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考查。

開展本科院校英語混合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混合教學模式是依托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型教學模式,需要在互聯網背景下來保證各個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和實施。相較于傳統的英語課堂而言,現代混合教學模式更能夠有效轉變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態度和思想觀念,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

1.合理安排和融合教學方式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逐漸發現簡單的改變教學模式和英語應用方式并不能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所遺留的問題進行彌補和修復,同樣也無法從本質上改變英語教學的缺陷和困境。在此背景之下,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互聯網的發展,為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將傳統的英語課堂內容和當前新型教學手段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注重不同時效性較高的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并通過對該教學手段進行有效地分析后應用于不同的英語課堂中,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首先,在當前英語混合教學模式中,最為常用的教學手段有虛擬教室、流式視頻音頻或者文本內容等方式。這些教學模式混在傳統英語課堂中,雖然為英語課堂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采用新型教學模式時,要為學生搭配好合適的技術手段,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自主地建立起相應的知識框架體系,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其次,在教學方法的改變上,也由傳統的滿堂灌改變為建構主義、行為主義,以及認知主義等教學方法。這些不同的教學方法需要配套相應的技術手段,但本質上都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最后,教師在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差距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安排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混合教學模式的實用性,從而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效果。

2.建立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新型師生關系

教育改革背景下,想要將英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就要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較為僵硬的師生關系,推進混合式師生關系的構建。要將課堂的主體由教師向學生轉變,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平臺,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例如在大學本科階段,學生在詞匯量的掌握和口語應用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形式在課堂上創設詞匯小游戲,來幫助學生增加詞匯的儲備量,同時還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效糾正學生在詞匯拼寫和讀音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效的師生互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師生關系的關鍵點。另一方面,課堂討論是師生之間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在課堂討論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創設情境、探究式學習等三個方面來展開,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混合教學模式下,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職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使英語課堂的質量更高。

3.優化英語課程設計

優化英語課程設計是混合教學模式的必經之路,是當前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手段,是由傳統的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轉變的必然結果。在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性職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利用不同的有效手段來促進傳統英語教學課堂和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融合,要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來設計具有針對性且多元化的教學訓練手段。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多元化、復雜化的內容進行資源的分類和規劃,繼而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為課堂教學作補充,從而達到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目標。同時,較高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也是教師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便捷性,積極改良并優化原有的教學內容設計,從而提高整體的設計質量,使學生的教學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4.完善教學評價

上文提到了當前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方式仍然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相較于傳統、單一的期末評價,現有的終結性評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改變,但仍然帶有傳統評價方式的弊端。因此,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完善教學評價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混合式教學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英語教學模式的需要;另一方面,混合教學模式的評價需要貫穿學生學習的始終,包括學生的考勤、學習情況、課堂表現程度、課堂參與度、任務完成度等內容。這也就使得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更多地來自于學生使用平臺所產生的數據。這樣不僅能夠充分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起到督促作用。混合教學模式是當前教育改革和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能夠適應當前時代需要的主要教學手段,在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結語

基于教育改革和互聯網發展的英語教學,不僅需要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需求,還需要滿足學生對素質教育的需求。通過在英語課堂中應用混合教學模式,不僅將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新型的教學手段有效融合,同時還能夠充分利用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將現代信息技術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出來。相較于傳統的英語課堂而言,混合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堂具有更健康、更優良的學習氛圍,也更能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賈振霞.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2]蔣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模式建構[J].麗水學院學報,,41(6):121-124.

[3]馬媛婕.混合式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實踐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

[4]歐陽毓.從移動網絡角度淺談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J].科教導刊(上旬刊),0():4-5.

[5]黃嵐.混合式教學在高校英語“課程思政”課堂的模式建構[J].海外英語,0(20):1-1.

[6]韋麗.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基礎英語課程學生評價體系研究[J].海外英語,0(20):-1+.

[7]姜仕倩,李慧,胡安軍.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高職“綜合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0,41(3):-71.

[8]周麗麗.混合式教學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8(2):.

[]鄶紅芳.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校園英語,0(34):40-41.

作者:楊雪晴 單位:榆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