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管理會計課程教學論文
時間:2022-10-13 03:21:29
導語:高職管理會計課程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項目選取的前提分析-主體特征分析
第一,從主體的知識及能力基礎分析。對于項目教學法而言,學生是項目的主體,從知識基礎角度而言,高職學生經過了大學一年級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高等數學計量方法及管理學的基礎知識,為進一步學習管理會計課程打下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從能力基礎角度分析,管理會計作為一門專業課的延伸課程,是《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相關課程的后續課程。完成先導課程學習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處理企業財務會計業務的能力。在具備了“對外會計”應具備的業務能力的同時,相應的也難免形成按準則處理會計業務的思維定式,弱化了職業判斷及主觀創新。而管理會計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則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強調了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為學生打破思維僵局,靈活處理企業實際業務打下了能力基礎。第二,從主體的學習動機分析。大型企業集團財務部在招聘會計相關從業人員的過程中,不僅設置出納、財務會計等傳統會計職位,同時會有對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綜合崗位的需求,因此滿足就業動機將成為選擇此課程的最主要動機。另外,學生出于對自身職業發展的規劃,也會逐步意識到管理會計師(CIMA)職業資質的含金量。隨著CIMA中文版考試的引入,學生語言的壓力減輕,有力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了考試的通過率。因此,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提高職場的競爭力,亦將成為學習管理會計課程的動機。
二、項目選取的適當性分析
項目教學法項目的選取至關重要,項目的難易應當嚴格控制,使學生既能通過項目的實踐構建所需要的知識體系,又不會過于輕易的完成目標;項目的內容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從原理開始入手,結合原理分析項目、訂制工藝。而實踐所得的結果會使學生產生自問,解決思路是否按照課本所講?解決方法涉及到哪些章節甚至哪些學科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自問及自我解答,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生的知識體系。管理會計項目教學多圍繞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預測分析、短期或長期經營決策及全面預算等方面開展。
三、項目選取的實際案例———以“變動成本法”為例
1.項目目標設計。從知識目標角度,通過本項目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變動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從能力目標角度,學生可以掌握正確認識企業利潤的能力;從情感目標角度,本項目力求創設恰當的工作情境、要求學生經過角色扮演和有序競爭、合同協作、培養自主創新的精神及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本項目的重點在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利潤差異的原因,難點在于如何計算兩種成本法下的利潤,解決難點的方法可以通過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計算財務會計的企業利潤,并根據變動成本法的成本構成,親自參與利潤的計算過程,引導學生對工作任務的思考。
2.項目介紹及項目情境設計。關于項目中案例的選取問題,本人曾從事過相當一段時間的案例研究工作,深知一個案例的成型,從前期的調查訪談,資料收集,到組織寫作,直至完稿投入教學,經過課堂使用再不斷修改與磨合,歷時之長,絕非易事。而且目前國內案例教學法即便是名校的MBA課堂,也以講述國外案例為主,國內本土案例的是十分缺乏的。所以,本人在所提及的“項目教學法”中所選取的“案例”,也只不過是借用“案例”之名而已,并不強調案例本身多么的精深與完備,只求能夠借用這種方法,使教與學的過程能夠更加豐富有意義罷了。本文以“變動成本法”為例來對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進行說明。“變動成本法”是繼“成本性態分析”后出現的項目,作為管理會計教學的核心項目,本項目是管理會計的三大理論支柱之一,學生將習得如何利用變動成本法對企業的真實業績進行評價。項目情境的重要性毋庸質疑,本例以多媒體的形式引入項目情境,簡略如下:公司作為庫存積壓嚴重的企業,為了提高利潤水平,特聘財務顧問李先生。但李先生的建議卻是只提高產量而不顧及銷量。雖然表面看來極不合理,但的確提高了企業當月的利潤數字。此時由公司總經理介紹現有的工作資料并布置工作任務:重新計算企業的利潤并分析財務顧問李先生的合理性。
3.項目實施。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復習引入、布置工作任務、工作方案初步討論、工作分析及引導、分組競賽完成任務、工作展示及評估、課堂總結及啟發思考、課后作業等一系列環節實現項目目標。項目實施后,教師需要進行教學后記的撰寫,檢驗項目設計及實施的效果,總結下次的項目教學應采取的應對措施等。
作者:寧小博單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立信會計學院
- 上一篇:高校人力資源流失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