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05-23 08:51:19

導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國際貿易實務是國際貿易、金融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既熟練掌握進出口合同的談判、簽訂和履行技巧,又能妥善處理索賠、理賠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國際貿易實務作為一門以培養(yǎng)實踐能力為主的課程,在培養(yǎng)外貿公司、銀行等相關行業(yè)一線工作業(yè)務人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使得畢業(yè)生在校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快適應崗位需求,人才市場出現(xiàn)了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用人單位求才難的兩難現(xiàn)象[1]。由此看來,傳統(tǒng)“填鴨式”灌輸的教學方法已很難適應國際貿易崗位的要求。對此,筆者在從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思路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施教者,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參與者,是知識的灌輸對象[2]。這種單憑教師的講解或多媒體教學,對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一門多邊交叉學科,內容涉及國際結算、國際物流、海上保險、國際商法、外貿單證等內容,既有理論層面的,又有實務層面的。對于從未涉足于國際貿易具體業(yè)務操作的學生而言,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很難理解和消化進出口合同的磋商、簽訂和履行。所以,在教學方法改革中,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新教育理念,使學生從課程的學習者轉變?yōu)閷嶋H問題的解決者,從而更好地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貫通起來。(二)注重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是在《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INCOTERMS2010》、UCP600、URC522等國際貿易慣例、規(guī)則和法律條文指導下從事實際操作。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普遍認為僅憑老師課堂上的講解,難以理解具體的國際貿易實務操作。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應該采取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場景模擬教學、雙語教學等多元化、富有實踐性特色的教學手段與方式,讓學生“干中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動態(tài)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改革實踐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根據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綜合性、涉外性和操作性等特點,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一)注重專業(yè)知識與法律知識的結合。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是對合同當事人雙方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訂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處理履約當中的爭議是解決法律糾紛問題。而且,不同法系的國家,具體裁決的結果還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從國際貿易實踐和法律兩個側面來講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內容。(二)嘗試雙語教學。推行雙語教學是由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涉外性特點決定的[3]。該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yè)知識,而且還必須會用英語與外商交流、談判及函電往來。如果學生專業(yè)英語知識掌握不好,就很難勝任工作,甚至會影響業(yè)務的順利進行。該課程使用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將英語學習和國際貿易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融為一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實施場景模擬教學。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合,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合同磋商、報價核算、合同簽訂、開證申請、備貨、商檢、報關、運輸、保險、結算等外貿業(yè)務中的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處于做外貿業(yè)務的實際情景之中,從而對進出口業(yè)務流程有一個形象生動的了解。(四)注重實驗模擬教學。利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軟件,讓學生扮演出口商、進口商、工廠、出口地銀行、進口地銀行五個不同角色,從事不同貿易術語和不同國際結算方式下的國際貿易業(yè)務操作,尤其讓學生模擬CIF貿易術語和信用證結算方式下的國際貿易業(yè)務磋商、簽訂和履行的全過程,使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有一個系統(tǒng)的全面的感性認識。(五)實施案例教學。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來說,廣泛采用案例分析與研討相結合的方法,教學效果明顯。教師與學生以典型的國際貿易實務案例為中心進行互動和雙向交流,使學生從課程的學習者轉變?yōu)閷嶋H問題的解決者,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六)改革考核方式。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考核方式的改革。傳統(tǒng)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期末考試模式,顯然不利于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性教學的推進。在國際貿易實務考核中,考核內容應包含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并增加實踐考核的比重,將學生在案例教學、實驗操作、場景模擬教學等方面的表現(xiàn)都納入實踐考核的范圍,加強學生學習的過程控制,形成綜合能力的考核體系。

三、保障措施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改變了以往國際貿易實務學習枯燥無味的范式,營造了一個比較活潑競爭的學習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提高了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效果。但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改革并不徹底。例如,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還處于以中文為主、英語為輔的狀態(tài);雙師型教師的缺乏造成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跟不上實際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等問題。因此,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的進一步推進還需要學生、教師、學校三個層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一)學生層面。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場景模擬教學、雙語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實施,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國際物流、海上保險、國際商法等專業(yè)基礎。因此,學生必須拓展知識面,加強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全面提高素質。(二)教師層面。教師是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實施的主體。國際貿易實務多樣化實踐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既要熟諳國際貿易實際操作又要精通外貿英語。因此,教師必須豐富實踐操作經驗,提升英語口語能力和教學水平,推進國際貿易實踐教學的開展。(三)學校層面。學校要重視實驗室設備的資金投入,購置升級版的國際貿易實務實驗教學軟件,添置實驗室教學錄播設備,為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提供物質基礎。同時學校要緊密依托外貿公司、銀行等,建立產學研密切結合的運行機制,實行校企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習鍛煉機會。

作者:潘天芹 單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應用研究[J].對外經貿,2013(06):140-142.

[2]張曉芬.《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96-97+103.

[3]戴曉芳.基于雙語模式下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實踐與啟示[J].亞太教育,2016,(2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