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學教學方法思考
時間:2022-09-08 03:21:54
導語:城市管理學教學方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管理是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在不同行政關系影響下,以城市這一空間、經濟、社會系統的運行為對象的治理活動。[1]城市管理學是公共管理學中專門研究城市公共事務管理的具體應用學科,也是一門正在成長和發展的新興學科。[2]對于城市管理學這種新興學科,教學方法的科學程度決定了教學內容是否能夠被學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掌握,教學方法不僅體現著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方法就是教學內容的運動形式。[3]電大系統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它面對的更多是成人學生,因此電大系統的教學方法既要借鑒普通本科院校好的做法,又要切合自身的特點。
1教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1.1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學術水平呈現的輔助手段,沒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即使有很高的學術造詣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同時應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主要是依靠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
1.2教學主體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揮著組織、協調、控制的作用。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4]一般來說,教師教學效果好壞取決于學術水平和教學方法兩個基本要素,教學方法的改進對教學效果能夠起到乘數作用。[5]調查結果顯示,電大系統的學生認為教師最能吸引學生的是“廣博的學識”,并且64.58%的學生認為現階段促進成績提升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的幫助”,遠高于“同學間討論”(18.75%)和“獨立思考”(16.67%)。學術水平是保障教學效果的基礎,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學術水平才能保證傳授知識的準確性。同時學術水平必須通過教學方法的運用來呈現,只有通過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教師能夠將自己掌握的學科知識精彩地呈現給學生,更容易為學生掌握。
1.3教學客體
學生是教學客體,結合問卷調查,總結出學習“城市管理學”的電大學生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根據調查問卷顯示62.5%的學生每天工作時長在6-8小時,29.17%的學生每天工作時長8-10小時,每天工作時長在10小時以上的占比8.33%,而每天工作6小時以內的學生比例為0,因此相比全日制學生,電大學生都要工作,較為辛苦;第二,雖然電大學生結束工作后來學校學習,但是個人精神狀態并不是最主要影響聽課效率的因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授課方式”才是影響學生聽課效率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教師更應該注重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第三,電大系統的學生在學習“城市管理學”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學習時間的匱乏,其次是背書吃力、記憶力較差;第四,學生年齡分布范圍較廣,基本為成年學生,年齡在18-28歲的學生最多,占56.25%,28-38歲學生占35.42%,還有8.33%為38歲以上的學生,學生年齡跨度較大,必須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第五,47.92%的學生會“看情況”進行預習,10.42%的學生課前不預習,41.67%的學生會主動預習,這就說明大部分學生學習中隨意性比較大,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1.4教學環境
宏觀上,城市管理學發展受到公共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城市管理學的教學環境直接受到社會大環境影響。微觀上,教師應準確把握課堂節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意識地吸引學生到課程中來,使學生體會到城市管理學的趣味性、實用性、科學性,提升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積極性、主動性。
2教學過程注意事項
2.1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方法是影響我國大學教育質量的根本因素,教學方法陳舊落后,導致大學教育質量不高,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創新大學教學方法。[6]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電大系統具備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的多媒體技術越來越豐富,當然教學手段、媒介的創新并不等同于教學方法的創新。在傳統面授課堂上,教學活動主要通過教師的語言和行為表達,因此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直接影響。[7]教師應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同時還應注重傳統面授課堂與網絡課堂的有機結合。電大教學的特色之一就是擁有師生互動網絡平臺,借助安徽電大在線平臺,更有利于教師及時回應學生的訴求,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平臺的資源建設和利用。
2.2注重對學生的激勵
激勵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效率。[8]對學生的有效激勵,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親其師而信其道,尊其師而奉其教”,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增強對學生的責任感,注意教學方法的優化。其次,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積極發言,56.25%學生選擇了“看情況”,選擇“否”的學生只有18.75%,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排斥課堂上積極發言的,因此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尤為重要。最后,激勵應結合電大學生特征,符合電大學生訴求,以獎勵為主,尤其是以精神獎勵為主。
3教學方法的優化的對策
3.1把握提綱,提高教師學科素養
教師是教學方法實施的主體,也就是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關鍵。提高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其綜合素質是適應社會對多層次、應用性、實用型人才培養需求的首要任務。[9]一是要提高教師專業知識水平。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電大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授課方式,因此教師只有對城市管理學科的相關理論知識非常扎實,才能為學生做好答疑解惑。二是要豐富教師實踐經歷。鑒于電大學生均具有工作閱歷,如果教師沒有城市管理相關實踐經驗,很難引起學生共鳴,因此有條件的教師應多到城市管理相關的單位、部門實地調研。三是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相當的實踐閱歷,還應具備將這些知識、經驗表達出來,并為學生理解、接受的能力。
3.2問題導向,找準學生興趣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當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了解學生興趣指向,引導學生做好預習,進行廣泛的閱讀和查找,搜集相關信息。鑒于電大學生大部分為在職學生,學習城市管理學的學生大部分在企業或基層政府部門工作,因此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可以更多與學生工作經歷相結合,還可以邀請城市管理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為學生講課,尤其是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有趣的或者棘手的實際案例,增強學生對城市管理學的直觀認知。
3.3創新形式,多種教學方法結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的方法手段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信息化教學是電大系統的優勢,可以讓生澀、枯燥的理論課變得生動、易于理解。比如在城市管理學中有一個章節講解城市規劃,如果單純用語言文字描述,學生會感覺乏味、抽象,難以理解,但是如果將城市規劃的成功案例制作成教學視頻,就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為居民生活帶來的便利、為城市發展帶來的機遇。面授教學可以借鑒電大在線平臺上的視頻課程等資源,從而使課程更有吸引力。
3.4即時評價,注重教學效果反饋
教學效果反饋是教學方法改進的重要環節。正如學生的學習成果需要通過考試檢測一樣,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應該有測評機制。應鼓勵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打分,通過問卷、訪談、課堂即時交流等多種渠道,了解學生學習“城市管理學”的效果、困難和期望,從而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依據。
作者:胡 畔 吳小建 單位:安徽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波,劉江濤.城市管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5.
[2]楊宏山.城市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3.
[3]張媛,蔡明.教學方法研究[M].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4]別敦榮.大學教學方法創新與提高高等教育質量[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30(4):95.
[5]顧鈺民.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研究[J].教學與研究,2007(5):57.
[6]別敦榮.大學教學方法創新與提高高等教育質量[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30(4):96.
[7]于曉紅,張慧,景志紅.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的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9(2):36.
[8]王紅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新探———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3)65.
[9]錢誠.論成人教育培訓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成人教育,2014(12):92.
- 上一篇:管理學原理課程實踐教學研究
- 下一篇: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