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9-11 10:15:44

導語: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近年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農村“三變”改革、農村專業合作社興起,大數據引領工業企業組織變革、管理模式變革、智能工廠的興起,信息技術融合傳統商業、營銷模式變革、電子商務的興起等產業模式正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管理學相關理論體系、原理不斷發展;另一方面,快速發展的產業模式改變了管理學的教學內容,對從事管理學教學工作的專業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本文以欽州學院為例,分析管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基于產業變革的視角從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進方法和改革措施。

一、教學過程中的弊端分析

(一)教材內容編寫滯后。研究者李莉認為,教學大綱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教學大綱不應該出現多年不變的情況,而應該根據發展隨時進行調整。高等學校采用的管理學教材大多包括管理思想的發展、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倫理、管理決策等章節。教材涉及的大多數數學公式、數學模型的建立或者推導過程較為復雜而抽象,缺少實驗驗證、試驗探討、案例論證等應用環節;教材涉及的章節內容有些陳舊,教材列舉的案例、例題習題、參考資料有些落后于時代,對近年來產業變革引起的管理變革涉及很少。這就會導致學生缺乏甚至喪失對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系統學習,不利于教師系統教學。(二)教學模式創新滯后。研究者倪浩嫣和盧曉梅指出,管理學課堂教學以抽象理論為主,缺乏必要的啟發式教學來活躍學生的思維以增加學習興趣。由于管理學課程涉及理論知識豐富、內容繁雜、方法瑣碎,需要授課教師安排較多時間進行備課、安排較多的課時進行講解、安排較多的時間進行案例準備,不利于授課教師的教學模式創新;從另一方面看,高等學校對該課程課時安排有限,不能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課時,導致授課教師只能連續不斷地講授課程理論知識,而忽略課程設計、課程試驗、課程實習等具體實際應用,使得多數教師在講解管理學課程時,采取單一的理論知識傳授教學模式。(三)學生實踐鍛煉滯后。管理學課程涉及學科知識較為廣泛,如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知識,要求原理與方法并重、理論與實踐統一,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要求很高。該課程一般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學生的認知能力、基礎知識體系、社會實踐經驗等都很缺乏,對管理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基本術語理解還不夠透徹,增加了學生學習課程的難度。例如,組織文化章節中的組織文化功能,對于定義什么是功能時,許多教材均從耗散結構的理論出發來進行分析和定義,而耗散結構理論本身屬于系統學的內容之一,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對系統學根本就不了解,而要理解耗散結構理論,則需要學生更多扎實的專業知識。

二、教學改革措施

(一)建立管理實踐教材資源庫。研究者周峰指出,管理學理論性雖強,但最終還須回歸應用,強調實踐。建立管理實踐教材資源庫,使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化,使之更貼近組織、貼近社會、貼近實踐,使其資源化。管理學涉及管理實踐教材資源庫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組織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與標準資源庫;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組織中重點組織的案例;(2)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涉及的組織變革、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實踐資源;(3)管理學研究前沿。每年要對管理實踐資源庫進行更新,有專業團隊整理建庫,使得管理實踐資源庫更具有教學和研究參考價值。可認真篩選出資源庫中的典型案例、重點資源與學生進行教學討論和科學研究,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使學生對管理學有更直接的體驗和認知。(二)增加學生管理實踐教學環節。提供管理真實實踐教學環境,使管理學教學具體化。可利用和借助課程實習或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動聯系當地的石油化工、農業和旅游一體化基地、文化旅游景區、大數據中心等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并請從事管理實踐工作的專業人員進行詳細講解或者解讀。例如,欽州學院可組織本科學生到欽州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馬來西亞產業園、欽州港、華為欽州市大數據基地等地對中石油石化企業、東盟數據中心、欽州市園博園景區等單位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將管理學課程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鍛煉,使學生對產業項目謀劃、產業項目招商、產業集群發展、產業生態鏈等有較為直觀的認知,也使學生對設備類型、結構構造、材料材質、操作規程以及工藝流程有更為直觀的認識。(三)增強課堂案例教學實效性。研究者劉琴等的調研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希望課堂多一些案例討論,師生互動。因此,應增強課堂案例教學實效性,使管理學教學形象化。授課教師可以自己收集典型案例和利用已經建立的案例資源庫中的案例資源,從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創新等管理職能入手全面對案例進行解析。如引入海爾集團創新案例教學,支持學生進學校圖書館數據庫、上網查閱和收集海爾創新的相關資料,擬定討論主題和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大家充分利用所學管理學理論知識分析海爾創新的動因,制作成PPT演示文檔,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教學和演示交流。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自學能力,又可以促進大家的管理溝通和人際協同,有利于管理學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此外,授課教師還可以以管理學理論涉及的創新職能為主題,引導學生參加國家級、自治區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申報,鼓勵在校本科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自主進行相關調查、選題設計、方案編制、組織實施、撰寫報告等工作,以培養大學生透視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引導參加管理課題研究。引導學生參與管理課題的研究,使相關人員專業化。在課題申報選題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研究,查閱相關文獻,提出分組研究子課題;在課題申報環節,授課教師可在概念界定、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技術路線等方面進行指導的基礎上,確定一個研究課題,以3-5個學生為一組,參與真實的管理課題申報環節。在課題研究環節,讓學生參加課題研究并理解管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方法與藝術、技術與管理、責任與態度相統一的科學,既需要扎實的理論專業功底,也需要務實的研究作風;既需要系統的管理學知識,也需要系統的專業知識。課題研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查閱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等數據庫,了解有關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論。此外,在引導講授管理課題研究時,還應該重視管理課題研究對象的研究歷程的講授,使學生能系統了解管理課題研究的系統學和復雜性。(五)強化信息技術課堂應用。利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使管理學課堂教學直觀化。授課教師要根據管理學講授章節的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PPT課件準備和講稿,并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現場案例導入。如講授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論時,可現場引入南寧市、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統計局各年統計公報,從“決策角色”的角度來分析北部灣農業非均衡發展的成因。也可以對自己熟悉而且親自實際運作過的案例進行現場演示,同時鼓勵和支持大家利用業余時間自己學習SPSS、GIS、DPS、EXCEL等與管理學課程相關的數據處理軟件,引導學生進行實際運用。授課教師還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組織學生對一些復雜管理問題進行建模并進行數值模擬,使授課更加具有針對性,提高學生解決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管理學課程涉及學科知識較為廣泛,知識體系眾多而且復雜,對教師專業素質要求高、對教學過程要求高、對教學效果的期望高,因此,不能采用傳統的、單一的知識講授教學模式,需要結合產業變革去講授和研究管理的前沿問題、管理實踐問題、管理課題研究問題,變革管理學教學模式。教書和與人要堅持雙贏,在管理學教學中要堅持立足理論知識傳授、立足管理方法講解、立足管理實踐體驗、立足現實問題思考、立足管理責任擔當相結合。管理學教學是一個復雜系統,管理學教學問題的產生需要結合經濟、社會、教育等多方面進行調查,不能以偏概全。管理學的教學改革更應該受到高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加快教學改革進程,以培養社會需要的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服務。

作者:張經陽 單位:欽州學院

【參考文獻】

[1]楚金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索[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2]李莉.新形勢下管理學教學改革的探析[J].教師,2013(20)[3]倪浩嫣,盧曉梅.基于實踐教學的管理學教學之我見[J].科學與管理,2010(4)

[4]周峰.經濟管理類專業《管理學》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5]中共六盤水市委,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六盤水“三變”改革——中國農村改革的新路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劉琴,陳南新,袁潮清.管理學教學改革調查研究[J].科技信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