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結構與功能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2-01 08:50:50

導語:人體結構與功能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體結構與功能課程教學研究

1對象

將我院2014級高職對口護生3個班共104人作為對照組,2015級高職對口護生3個班共112人作為實驗組。班級學生均為新生入校后隨機安排。兩組學生的人體結構功能課程均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學期,由同一位教師講授。

2方法

對照組:理論課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按人體各系統依次講解人體結構和功能知識。實驗課進行傳統驗證性實驗,理論課和實驗課的課堂人數均為三十人左右。實驗組:理論課的課堂人數在三十人左右,課堂教學引入案例教學法。實驗課的課堂人數控制在十人左右,進行護理應用人體學實驗,實行小班教學。具體如下。2.1運用案例教學法。具體做法:(1)教師先挑選需用人體結構與功能知識解答的護理病例,在講新內容前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閱讀病例并做好課前預習。(2)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聯系病例或護理操作,提出同人體結構與功能知識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3)課堂內容講授完畢,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護理操作問題。(4)教師通過作業反饋,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解答問題的能力。(5)教師及時總結作業內容,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引導學生把基礎知識和護理應用有機結合起來。2.2開展護理應用人體學實驗。具體做法:(1)根據護理專業培養目標調整實驗內容,減少與中專重復的實驗,增加護理應用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重點是護理實踐需要的內容,突出學生實踐技能的一體化培養。(2)制作標本,如環甲膜穿刺標本、鼻飼標本、臀肌注射標本、淺靜脈穿刺標本等,加深學生對護理操作中用到的人體結構層次、毗鄰關系等的理解。(3)在大體標本上模擬護理操作進行肌肉注射術、胃管護理術、導尿管插管術、膀胱穿刺術等,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2.3教學效果分析。2.3.1期末考試。實行標準試卷考試,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單選題、問答題和論述題。實驗組和對照組各學期末均采用相同試卷在相同考試條件下考試。2.3.2問卷調查在實驗組完成第二學年專業課程的學習后,對實驗組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教學改革的效果及學生對人體結構與功能課程教學效果的滿意度。

3結果

3.1期末考試成績。實驗組和對照組第一、第二學期人體結構與功能期末成績均用SPSS17軟件分析數據,采用t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兩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而標準差均小于對照組,表明實驗組學生整體對知識掌握較好。具體見表1~2。3.2問卷調查結果。對實驗組發出調查問卷112份,收回有效問卷10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2.9%。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0%的實驗組學生能夠認識到人體結構與功能課程再次學習的重要性;88.3%的實驗組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目的是提高專業水平;“案例教學法+護理應用人體學實驗”教學模式得到實驗組學生認可,認可度達65.0%;喜歡教師授課時使用“護理病例聯系人體結構與功能知識”的實驗組學生占89.3%;實驗組學生對人體結構與功能課程的授課內容滿意度較高,達72.5%。具體見表3。

4討論

4.1教學改革效果評價。案例教學法又叫病例分析法,在專業課教學中早已被廣泛應用[5],但在高職對口護生人體結構與功能教學中尚處于探索階段。以往高職對口護生醫學基礎課實驗并沒有針對性地開設護理應用綜合性、設計性人體學實驗,忽略了實驗教學對學生基本技術與方法、整體技能訓練的主要任務,學生不愿意再進行重復性實驗操作,造成高職對口護生基礎實驗課到課率低、實驗質量差等現象。我院在高職對口護生中開展人體結構與功能課程教學改革后,教師反映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性增強。部分學生表示,中專實驗課只觀察人體大體結構,并不在意各器官之間的層次與毗鄰關系,在專業實訓課上練習護理操作,也不清楚解剖結構,而通過護理應用人體學實驗,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在今后的護理操作時,能做到心中有數,減少機械性模仿、盲目操作,降低了操作事故的發生率。4.2教學改革的反思。教學改革應注意以下幾點:(1)教師課堂上導入案例要控制好時間,以免出現教學大綱規定內容過度壓縮的現象。(2)教師要及時總結歸納學生的案例討論結果和作業內容,防止學生產生認識偏差,加深錯誤印象。(3)需進行護理應用人體學實驗考核,強化基礎知識和護理應用之間的聯系,不能僅憑學生的新鮮感和興趣完成實驗。

5結語

對高職對口護生的人體結構與功能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護理應用人體學實驗”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無縫對接,符合高職教育護理專業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何路明,張玲芝.“對口”高職護生護理綜合課程教學中PBL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3):207-210.

[2]鄒凌燕,李云峰.“對口”高職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改革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9):5-6.

[3]張喜,許家軍,楊向群,等.人體結構與功能課程內容模塊化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J].解剖學雜志,2014(5):704-705.

[4]趙曉寧,畢萬新.“3+2”模式中高職銜接一體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7(2):15-16.

[5]梁翠云,黃哲云,楊文軍,等.案例式教學法在成人本科口腔解剖生理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研究,2008,30(5):389-391.

作者:崔顏宏 郜樂樂 牛小艷 張中軍 單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