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絡基礎生命科學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28 03:37:58

導語:移動網絡基礎生命科學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網絡基礎生命科學教學研究

1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概述

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是借助移動網絡實施PBL教學,使學生通過移動網絡來進行問題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對于教學主體尤其是教師來說,深入把握PBL教學法的內涵及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教學優勢,是將其正確運用到“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需要首先關注的內容。1.1PBL教學法的概念及特點。問題導向式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問題掛鉤,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升自己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價值的最大化。相較于其他教學方法,PBL教學方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以問題為驅動。教學活動開始之初,教師會首先設定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式學習。(2)以教學情境為依托。為了保證學生對問題的正確理解,教師會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條件下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3)以協作學習為方式。P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樣,均為解決問題的主體,為了確保問題的真正解決,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彼此協作,進而實現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1.2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教學優勢。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是借助微信、微博、藍墨云、雨課堂等移動網絡客戶端搭建教學主體之間的信息互通渠道,使各環節的教學活動內容在移動網絡平臺上得以有效實現。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信息反饋即時。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充分吸收了移動網絡即時交互的優點,學生可以通過在線提問的方式將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上傳到移動網絡平臺,并得到教師即時的答疑解惑,從而提升學生問題學習的效率。(2)探究式學習。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會將相關的教學資料上傳到學習群中,學生根據問題解決的需要下載相關的資料,并結合資料分析來進行自主的問題探究,并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極大地迎合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可以在自由、靈活的情境中學習。(3)交互式學習。在移動網絡環境下,教師與學生均成為問題解決者,原有的角色界限被打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開展小組協作式的學習,各自分享自己作為一名學習者對特定問題的理解和看法,從而豐富問題的解決思路,使學生與教師進行更加自由、順暢的交流溝通。

2“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運用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必要性

在“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運用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主要是基于“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及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教學優勢這兩個因素的考慮。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運用該教學法的必要性體現。2.1教學目標不明確。“基礎生命科學”是以傳授學生生物學基礎知識為主的課程,學生除了要掌握基礎知識以外,還要懂得如何使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但當前所開展的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并不明確,教學活動僅僅是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羅列、復述,并且學生除了知道這些知識可以幫助自己順利解題以外,對于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缺乏真正的了解,課程教學的目標出現了明顯的錯位。2.2教學的交互性差。目前開展的“基礎生命科學”課程教學主要遵循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格局,教師以講課為任務,學生以聽課為任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相對比較少,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存在明顯的一知半解。并且,學生課下預習、復習中遇到問題時,雖然能夠通過網絡平臺反饋給教師,卻很難及時獲得正面的答復,造成學生學習的難度偏大。2.3教學內容的關聯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會借助PPT動態演示的方式展示“基礎生命科學”課程中各課程單元之間的關聯性,但在具體的內容講解過程中,更多地是從特定的章、節范圍內展開,并未從課程體系的整體框架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準確的定位,這就導致學生對所習得的知識在基礎生命科學中所處的地位和所發揮的功能缺乏直接性的感知。

3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在“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所具有的教學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基礎生命科學”教學開展中的教學內容跨度大、涉及面廣的課程特點要求。但除了要從理論上把握該教學方法應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外,還要結合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現實性的教學計劃,以保證教學效果的順利實現。綜合來看,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在“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的運用主要分為課前學習素材分享、課堂問題分析解決和課后總結交流三個階段。3.1課前學習素材分享。為了豐富學生課前預習活動的內容,教師可以將備課過程中使用的輔助性材料在學習群中進行分享,讓學生提前了解課程教學的內容,并通過素材的閱讀提出自己的問題,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提供明確的方向。同時,教師也可以按照本節課程要點、本節課程在學科體系中的定位、本節課涉及的相關知識點等不同的欄目主題制作出課程小視頻,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客戶端進行自由的學習了解。當然,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搜集的學習資料分享到學習群中,與學生共享。3.2課堂問題分析解決。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先組織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互動,分享自己課前預習的內容和發現的問題,然后通過討論的方式對一些簡單的問題進行解決,并對那些討論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匯總,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各學習小組反饋的學習問題對教學內容展開講解,并通過特定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以后,教師要通過復盤的方式對問題解決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梳理、反思,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尤其是關鍵問題的認識。3.3課后總結交流。在課程教學結束以后,教師要安排學生通過課外作業或課程總結的方式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復習和練習,將知識真正消化掉。同時,為準確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將課堂上提出的主要問題進行羅列,并通過學習群中的投票功能來安排學生對問題解決的結果進行直觀的評價,通過投票結果來了解學生總體的課程學習效果,對于投票得分比較低的問題,要在下一節課中重點解讀。

4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運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的運用既是一項教學能力,也是一種教學藝術。教師要想充分駕馭這種教學方法,高效實現教學目的,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4.1教師的反饋要及時PBL教學法實施的關鍵在于問題的探索和解答,雖然移動網絡解決了信息傳遞的問題,但教師是否對學生在學習群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直接關系到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長時間得不到教師的回應,其問題探究的動力就會逐步消退,進而影響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快地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反應。4.2注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學生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同時也是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實施的主體,因此,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設計均要以學生的興趣、能力情況為出發點開展,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其愿意并且能夠通過移動網絡來進行深入的問題探究。例如,在小組劃分方面,要盡可能地采取自由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可以在更加舒適的情境中自由地思考問題。

5結語

隨著移動網絡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廣泛應用,探索基于移動網絡的新型教學方法逐漸成為高校課程教學中重點關注的內容,也成為影響教學活動開展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在“基礎生命科學”教學中的運用充分迎合了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訴求,在強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價值。當然,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教學的特點和要求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適應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瑞乾,趙斌,白宇,等.移動網絡環境下PBL教學法在臨床實習匯總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8):95-96.

[2]王瑾,白曉潔,李建紅,等.PBL在基礎醫學整合教學中的改革及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9(5):360-363.

[3]解萍.基于移動網絡的PBL教學法在社區護理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9(16):12-13.

作者:代廣輝 郭玉敏 單位: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