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倫理失范現象及應對策略

時間:2022-12-11 04:45:06

導語:網絡倫理失范現象及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倫理失范現象及應對策略

【摘要】當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人們帶來了更加快捷的生活,人們利用網絡進行遠程交流,或分享身邊的新聞,或闡述自己的心情體驗,這都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與此同時,在網絡上也存在著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現象,影響了我們在網絡世界的心情,這種現象也叫網絡倫理失范現象。本文對網絡上的倫理失范現象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網絡;倫理;倫理失范

倫理失范并非互聯網平臺的專利,在現實中也存在倫理失范的現象,對大多數人來說,現實中的倫理失范現象似乎更為少見,但在網絡上,類似不良風氣、道德綁架、雙標、人身攻擊等現象似乎隨處可見。這本質上還是由網絡的高匿名性引起的。

一、網絡失范現象的原因

(一)網民自身素質差。這個原因并沒有歧視網民的意思,但請各位經歷過我國互聯網發展史的讀者們思考一下,我國的互聯網平臺是從何時開始出現大規模的倫理失范現象的,就是在智能手機出現后特別是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近幾年,我國的網民素質在這一段時間內經歷了一個快速下降的過程,從而使得網絡上大量出現倫理失范現象。造成網民素質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互聯網設備的大規模應用,使得我國的網民數量快速上升,在網絡上發表言論的門檻越來越低,最終導致網絡平臺上倫理失范的現象越來越多;二是互聯網的低齡化,在我國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言論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特別是對于低齡兒童來說,但隨著現代各種互聯網設備的普及,很多低齡兒童也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言論,但低齡兒童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不如成人,在網絡上很容易出現因誤解造成的倫理失范現象。(二)網絡與現實的差異。前文中已經提到過倫理失范的現象在現實中較少存在,而在網絡上較多,這主要是由于網絡與現實的差異造成的。倘若將網絡平臺上的倫理失范現象移植到現實中,其后果至少也是一場聚眾斗毆案,因此在現實中,人們更偏向于平和的交談。但網絡具有高匿名性和難追蹤的特點,因此網絡也成為了倫理失范現象的高發地,在網絡上,即便是出現什么問題,拔掉網線之后便是另一個世界,而無需承擔造成倫理失范現象的成本。正是因為網絡的這一特點,網絡平臺成為了人們發泄日常生活中的怨氣和不法分子趁機造謠的地方,虛擬的世界使得這些人可以隨意的發泄,而其他人卻無可奈何。

二、網絡倫理失范現象的應對建議

(一)強化法律監管。雖然我國的網絡平臺發展迅速,但相關的國家法律對此適配速度卻較慢,這使得網絡成為了很多人“傾倒垃圾”的平臺,但這些人卻無需承擔違法的成本,因此在國家應盡快強化關于凈化互聯網平臺的法律法規,使得網絡平臺上的發言有法可依,并注意對網絡上倫理失范以及胡亂造謠者依法進行懲處,從而起到對網絡平臺發言者的威懾作用,通過法律手段減少網絡平臺倫理失范的現象。(二)提升入網門檻。根據筆者對我國互聯網平臺的觀察,網絡上倫理失范的現象往往集中在入網門檻較低、人數較多的網絡平臺上,而某些入網門檻高、人數較少的互聯網平臺則很少出現倫理失范的現象。因此筆者建議我國各大互聯網平臺提升自身的入網門檻,例如設置年齡限制、增加入網考核、禁止匿名發言、進行賬戶實名認證等,通過提升入網門檻的方式隔絕低端用戶,以提升自身網絡平臺的素質從而降低網絡平臺中的倫理失范現象。(三)注重兒童教育。前文已經說過,互聯網平臺的低齡化是導致其出現倫理失范的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作為家長,應重視對兒童的互聯網使用方面的教育,家長應注意在兒童使用互聯網時對其進行引導,以規范其在互聯網上的發言行為,避免因低齡用戶過多而造成網絡平臺的倫理失范現象。(四)增加平臺功能。對于網絡平臺上的倫理失范現象,網絡平臺的運營商應當注意增強自身平臺的功能,以降低倫理失范現象對平臺用戶的影響。例如增加黑名單機制,保護平臺用戶免受惡意者的騷擾;或增加賬戶發言限制,注冊不滿一定時間的賬戶不能發言,防止小號對用戶的騷擾;增強對用戶舉報的審核,對舉報次數過多的賬戶進行屏蔽處置等;與網警合作進行賬戶實名制,對造成倫理失范的賬戶持有者依法懲處等,通過增加平臺功能的方式減少平臺中的倫理失范現象,從而保護用戶免受騷擾。

三、結論

倫理失范現象近年來困擾我國網民的惡意現象之一,本文對網絡平臺上的倫理失范現象進行了研究。造成網絡上倫理失范的現象主要有網民自身的素質差和網絡平臺不同于現實的差異、本文針對此提出了應對網絡倫理失范現象的建議,包括強化法律監管、提升入網門檻、注重兒童教育和增加平臺功能等。受篇幅限制,

本文研究的并不充分,期待后續的研究能夠更加詳盡,從而凈化我國網絡平臺,給網民一個舒適的上網環境。參考文獻:[1]王立夫.“網紅”現象背后的網絡倫理問題及消解[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9.

作者:裴佳音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