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策略探析
時間:2022-05-21 10:44:26
導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策略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課改的基礎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已成為教師重要的教學部分,其主要以培養學生創新性、研究性作為課程教學的理念。通過采用項目學習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習項目和實踐活動課程相融合,提高教學效率,還可培養學生豐富的學習能力,這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項目學習;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模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根據教師的有效指導,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基于學生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開展與生活和社會實際密切聯系的學習活動,并在活動中對知識綜合應用,從而體現出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學習能力。項目學習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特定任務的學習模式,其要求學生扮演現實生活中的角色,通過勞動、工作、研究問題、得出結論,使學生能夠接觸各個學科領域,深刻理解概念,并認識到各個學科之間如何建立起聯系,從而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或工作技能。項目學習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能夠綜合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室內學習走向室外學習,并不斷進步與成長。
一、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探究是基于項目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其可突出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成果。通過圍繞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自覺地以小組為單位,合理分配每個組員的具體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投入活動課程中。例如開展行動計劃(數據調查、材料收集)、形成活動結果(以報告、表演等形式呈現)。因作為學習主體的自覺性被有效調動,學生在活動參與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程度更高,課程也能夠更加深入地開展。而且,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高效合作而獲得理想的探究成果,進而獲得對活動課程相關內容的認識,還能為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奠定良好基礎。例如“舊課本的處理與再用”,在開展該活動課程前教師可引導小組調查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如何處理舊課本,小組成員可根據年級分配調查任務;其次將處理方式有哪一種、分別有多少學生采用哪種方法等問題制定成調查表格,并計算出每種方法的人數與概率;最后再讓小組討論,由小組代表發表調查感想或演繹匯報活動收獲。
二、確立項目主題
綜合實踐課程項目主題需要教師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并非依靠以往的教學觀念進行判斷。首先,在選擇主題準備中,應明確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目標,選擇的主體需要與教學目標相吻合。其次,實踐活動中需要重視情境融合,對此教師在選擇主題的過程中應考慮現實中的利用資源,以保證學生能夠順利落實項目活動。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相近的課程主題,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學習“春節知多少”這一課程時,教師以春節元素作為項目的主題,讓學生在網上或實際生活中收集象征春節的事物,在豐富、明確的活動主題中,學生對探究活動產生清晰的思路,并積極地投入實踐活動中,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高速收集材料,將收集的材料描述其與春節的故事,進而完成“春節的故事”主題活動。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衡量活動主題的范圍,使實踐活動與教學目標高度融合,讓學生完成了對課程主題的形象生動的認識體驗過程。
三、制定活動方案
項目學習是要根據活動主題制定相應的時間流程,使實踐活動具有連貫性,而且還可讓學生在活動時間中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并保證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高效完成活動任務,充分掌握學習內容。以“愛在重陽”為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爺爺或奶奶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等。其次,教師提問學生:“為什么重陽節與老人有關?”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收集重陽節的有關資料、書籍,教師可提供網址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網上瀏覽重陽節敬老的習俗,并將相關內容記錄下來。最后教師在周末時間組織學生隨訪調查當地社區老人的生活狀況,并指導學生分組調查、訪問、參觀等,小組之間交流反思,寫下自己的感受。學生根據制定的活動方案有條不紊地實施實踐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能夠意識到尊老愛幼的重要性。在實施活動前制定項目活動方案,可保證活動可行性,使活動計劃具有較強的連貫性。此外,在制定方案過程中有利于教師選擇貼切教學目標的主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落實項目活動
落實項目活動并非是死板按照計劃方案逐漸落實,而是根據學生活動的進行而不斷深入。教師還要結合實際經驗分析活動的計劃,其中包含探究目的、主要任務與步驟。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深入思考,促使學生在收集資料后解決不同問題,以提高教學效果。以“愛在重陽”為例,通過制定上述的活動方案后,將活動步驟一一落實,學生通過實踐后,在雙休日與爺爺、奶奶互換身份,感受老人的生活,真切體會到老人的辛苦,從而使學生在重陽節期間用實際行動為爺爺奶奶慶祝節日。此外,學生通過調查和親身體驗后,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來,并在社會中進行宣傳和報道,呼吁廣大群眾增強尊老意識,愛護與關心老人,給予老人多一點陪伴。如此一來,才可實現項目活動真正意義上的落實目的,綜合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
五、優化活動實施
傳統的實踐活動教學模式與項目學習教學模式均是從知識點開展教學活動,但是兩者引導體驗的過程卻具有差異性。傳統教學大多數是基于課本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活動,缺乏新穎性,而且不能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項目學習在知識點基礎上優化活動實施,主要引導學生將知識點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通過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身心于實踐活動中,有助于教師順利展開教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并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材料尋找答案,同時在答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創新,有助于活動課程的有效開展。例如,在開展“包春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地方制作的春卷圖片或視頻,通過直觀豐富形象的照片,引發學生對學習主題“包春卷”產生強烈興趣,甚至想迫不及待動手學習。其次,學生利用手邊課本或電子化設備搜索包春卷的方法,還訪問身邊的長輩、有經驗的餐廳師傅關于春卷不同做法,在網上收集不同造型的春卷制作方法。最后,教師在勞技室中為學生舉辦“包春卷大比拼”比賽活動,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后提交活動報告。
通過優化活動實施,學生有效探究,積極參與,體驗勞動的快樂,養成自給自足的勞動觀念,形成勞動技能,并將其服務家人。六、成果展示與評價成果展示不僅僅是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師生之間互動、交流過程。學生可以展現一幅畫、一段表演、一篇文章、一個模型等。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評價學生展示成果,贊揚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對于存在不足或失誤的學生,也不要給予否定,而是耐心引導,保護學生自尊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總之,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項目學習,使實踐活動與教學目標相融合,不斷滲透生活經驗與常識,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活動探究中,充分掌握學習知識點,在深入問題探究實踐中,不斷理解和體會學習內容。
作者:錢璐 單位:江蘇泰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南校區
- 上一篇:中職幼師幼兒教育學教學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高職實訓類課程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