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26 10:43:46
導語: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金融企業會計是一門集金融企業特色與會計內容的特殊行業會計,與一般工商企業會計差別較大,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是會計專業課中的一個難點。疫情下,在線教學給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改帶來了新的契機,文章結合在線教學實踐心得從本課程的教材編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
關鍵詞:金融企業會計;在線教學;金融業態
一、前言
金融企業經營活動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金融企業在開展經營業務時會計活動的同步性,嚴密的會計核算程序使金融企業會計核算具有自身特殊性和復雜性,如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金融企業會計職業能力是目前金融企業會計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疫情期間,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高校普遍開展網上在線教學,筆者認為這也是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拓展的一個契機。網上教學不是面授課堂的簡單復制,它不僅豐富了金融企業會計課程內容,也為多樣化教學方式提供了平臺。
二、現階段金融企業會計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一)可適用的教材少,結構不盡合理,教材更新不及時。從目前教材總體結構上看,金融企業會計一般分為4個部分:金融企業基本核算方法、商業銀行會計核算、非銀行類金融企業會計核算和金融企業共性業務核算。對商業銀行會計核算的內容展開重點描述,非銀行類金融企業會計核算內容篇幅有限。除商業銀行外,投行、證券、保險、期貨、信托和互聯網金融等金融業態共同形成了金融行業生態鏈,這些非銀行類金融企業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而不斷成熟,教材中對于一些非銀行類金融企業出現的新業務涉足不多。不同版本教材在涉及商業銀行會計核算內容時出現了同一業務所采用的賬戶卻各不相同的情況。如在聯行往來業務中,有的教材使用聯行往來或聯行往賬、聯行來賬進行核算,有的教材使用系統內存放款項等賬戶;在外匯業務核算中,有的教材使用貨幣兌換賬戶,有的教材使用外匯買賣賬戶,同一業務賬戶名稱上的差異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惑。教材更新不夠及時,金融企業的業務活動逐步向電子化發展,金融業務簡化,國家對金融業務的管理措施也有相應變動,這些變化在教材中不能及時體現,出現了教材內容脫離實務的情況,比如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改企業銀行賬戶許可制為備案制,證監會2016年1月5日起取消網上新股申購預繳款等內容,教材中沒有涉及相應的會計核算上的變化。(二)教學內容安排不盡合理。金融企業會計課程前身是銀行會計,金融企業會計課程取代銀行會計課程是金融行業業態發展多樣化的必然結果。由于商業銀行會計的業務種類多且流程嚴謹,會計核算過程嚴密,對商業銀行會計核算教學所需課時量大,在有限課時量情況下,對非銀行類金融企業的會計教學課時量被動壓縮,尤其是對一些金融創新業務的配套會計核算涉及不足,導致教學內容明顯滯后于金融企業的會計現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互聯網+”環境下,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企業會計則是會計學與互聯網金融發生碰撞的最前沿,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中一些傳統會計基本理論受到挑戰,如第三方支付中,會計核算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和權責發生制基礎等不能完全適用。互聯網金融會計專題在金融企業會計教學內容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三)教學方式有待改進。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金融企業對業務規范要求高,金融企業會計本應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模擬實驗,讓學生在模擬操作過程中更好體會金融企業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和嚴謹性,但目前由于種種條件限制,開展在線教學之前,本課程教學方式一般采用課堂講授或演練方式進行,一方面難以再現金融企業的業務流程,學生難以理解相應環節的會計核算;另一方面枯燥的講解也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市場上有一些教育產業化企業開發了銀行會計的實踐教學模擬軟件,但對于非銀行類金融企業的實踐教學模擬軟件很少,不能滿足本課程實踐教學需要。
三、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金融企業會計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熟悉金融企業基本業務前提下掌握金融企業區別于一般企業的特色會計業務,金融企業會計教學應根據金融企業的業務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和完善。(一)根據當前金融企業的業態特點,合理規劃教材結構。在加入WTO之前,我國金融業態較為單一集中,商業銀行和保險企業是金融行業的主要構成部分,銀行業會計核算是金融企業會計的主要內容。在當下金融業態多樣化,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業務電子化現狀下,金融企業會計教材可以增加對證券、信托、期貨、保險、基金和租賃等非銀行類金融企業會計內容的篇幅。同時,教材中對商業銀行會計篇幅上可以適當壓縮,內容上則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進:其一,商業銀行辦理業務的人工智能化實現了對傳統業務流程的合理再造;商業銀行的會計活動始終與業務流程同步,教材中應及時體現由于商業銀行基本業務流程的變化帶來的會計上的變化;其二,隨著商業銀行經營范圍的增加,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也在增加,如紙黃金、外匯寶等業務,這些業務會計核算也應在教材上有所體現,如此才能使教材理論與實務保持同步。(二)優化教學內容,保持教案的時效性。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是一門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和會計學交叉的課程,金融企業會計信息反映了金融企業各類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在教學內容上應注重金融學和貨幣銀行學基本理論、金融行業特征在會計核算上的反映,讓學生能適應金融行業環境,培養其金融會計職業素養。1.合理規劃教學課時。將有限的課時量合理分布于商業銀行會計與非銀行類金融企業會計兩個項目,如何在壓縮商業銀行會計課時基礎上讓學生熟悉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核算將是教學內容改革時面臨的第一個難題。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正確引導學生了解商業銀行基本業務前提下,對其會計活動特點有清晰的脈絡線索,提高教學效率。2.合理組織商業銀行會計內容。其一,商業銀行屬于高風險行業,在教學內容上要注意突出其經營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在會計核算上的體現,培養學生對金融行業經營風險的意識;其二,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對外深度開放,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通過競爭與合作不斷融合,教學內容上可以適當引入國際上商業銀行的業務核算規范,開闊學生認識商業銀行會計活動的視野;其三,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國家貨幣政策的變化,銀保監會對商業銀行的監督與管理規范變化,對商業銀行會計活動也會帶來一定影響,如法定存款準備金是國家貨幣政策調控工具之一,法定存款準備率的調整需隨時關注最新變化。3.擴充非銀行類金融企業會計的內容。在當下金融市場開放,資本市場活躍的經濟環境下,非銀行類金融企業主業集中,既有高風險經營的共同點又有各自鮮明的業務特色,其會計核算規范正在逐步完善過程中,與商業銀行會計活動比較而言,它們會計活動特點是特色業務特色賬戶特色核算,因為主業線索突出,會計核算反而比商業銀行會計核算更好掌握。強化夯實對非銀行類金融企業會計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熟悉上述非銀行金融企業的會計活動特點,也從會計角度加深了學生對上述金融企業和金融產品的風險意識。4.重視互聯網金融的會計特點。針對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理論的沖擊,一方面教師與互聯網金融企業會計實務人員溝通,搜集這類企業會計案例,另一方面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思考互聯網金融會計中會計基本理論的變化,提升學生的會計專業水平。(三)拓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金融行業內各企業經營領域專業性強,相互之間難以混業經營,金融業務涉及面廣,使得金融企業會計的難度不大但內容分散,需要多樣化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效果,在線教學為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和拓展課堂的多維空間提供了一次新的嘗試與探討。其一,借助于各類教育資源平臺的精品課程,引入與金融企業的業態相關的貨幣銀行學,金融學知識打下金融企業會計學習的專業理論基礎。其二,應用專業網絡資源,以圖片、動漫和時事等方式讓學生熟悉銀行類金融企業和非銀行類金融企業的業務范圍,為金融企業會計學習打下實務基礎。其三,通過各類教學應用平臺,如超星、雨課堂和騰訊課堂等,由教師在線發起,學生根據各自對知識點掌握情況差異在線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教學應用平臺通過系統設置教學相關指標進行考核,客觀評價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實現遠程移動在線教學,數字化資源使教與學有跡可循,教學資源利用效率高。最后,重視實踐教學,一方面通過開展產學研項目校企合作建立開放式在線金融企業會計模擬實驗室,讓學生在線操作,模擬實際業務,完成會計核算過程;另一方面借助于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的實現與其自身公共教育資源,如聯合舉辦金融知識競賽、聯合開發實習基地等方式,通過課內外實踐強化學生對金融企業會計特殊性的認識。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全球化趨勢,需要金融知識全面,具有一定會計職業素養,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金融行業會計人才,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才能實現本科教育的復合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龐嘉俊.對“銀行業務技能”的課程教學改革建議[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2).
[2]歐秀英.互聯網金融環境下《金融企業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金融,2018,(1).
[3]畢金玲.對《金融企業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4).
作者:胡波 楊晨晨 單位:1.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 2.武漢工程大學教務處
- 上一篇:工程力學網絡課程教學實踐及思考
- 下一篇:醫學院校數學實驗課程教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