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纖維化學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06 03:18:08

導語:植物纖維化學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植物纖維化學課堂教學論文

1教學思路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無論是專業課還是專業基礎課,由于他的內容只是某一個領域或某幾個方面的研究和總結,專業性較強。我們現在使用的教材是《植物纖維化學》第三版,由楊淑惠主編,包括其他的幾位編者都是制漿造紙領域的權威人士,并有多年的植物纖維化學及制漿化學的教學和科研經驗,所以教材的內容和編排基本上都不存在問題。但是,依然有一些重要的結論由于缺少參考文獻而無從驗證其正確性,另外還有不少印刷方面的錯誤,這些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影響。所以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多方面查閱資料,保證課堂講授的內容百分之百正確。另一方面,專業基礎課不像專業課那樣可以補充大量的最新技術,最新研究進展等內容,但我們也要盡力更新課件的內容,畢竟,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試驗儀器越來越精密,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也是日新月異。而且,像植物纖維化學這門課,其實可以補充的內容有很多,比如在講第一章的時候,可以根據我國的原料結構情況及現階段的原料方針,跟學生較詳細地講一下竹子、蘆葦等原料的生物結構及細胞形態;在講木素這一章的時候可以補充一些木素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等等。總之,教學的過程絕對不能僅限于教材,要隨時向學生補充一些新的內容,這樣也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要實現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思路與內容方法的革新,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對于各方面的知識都要有所了解,特別是了解所教課程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所占的位置,同時要掌握本門學科的最新科研動態,對教學方法也要有一定的鉆研。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在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各取所長,優勢互補的方法,也就是同一門課有幾位教師共同來講授,根據教師自身的情況(教學經驗、研究方向等等),讓每位教師主要講授他最熟悉、最擅長的那一方面的內容,比如,植物纖維化學半纖維素那一章就是由李新平老師編寫的,無論是對教材的熟悉還是對半纖維素的研究,讓李老師講授半纖維素的有關內容都是最合適的,而徐永建老師長期從事于有關木素的研究,對木素的結構、性能、增值化利用等都作過深入的研究,所以在講授木素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把機理講得非常透徹,并能把最新的研究動態自然的結合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這種方法不僅能保證每一堂課的內容都非常精彩,而且這還能夠帶動年輕教師的迅速成長。

2課堂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形式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大學教育,但教學方式的改革也并不是跟著潮流變革教學形式,不同的課程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不斷地換位思考、實踐總結出適合各門課程的最佳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方法不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什么方式進行實際操作的問題,而且是教師的教學思想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體現與客觀反映。

2.1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一方面是要掌握好本門課教學過程中的輕重緩急,要合理安排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按照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切不可出現先緊后松或先松后緊的情況,并要明確課程教學的重點。另一方面要掌握好本門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處理好和基礎課之間的關系。植物纖維化學與有機化學的聯系最為密切,在講木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化學性質以及纖維素的分子構象時,會涉及到很多有機化學的知識,在講這部分內容時,應該事先了解一下學生的有關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講得太細不利于整個課時的安排,講得太快又不利于學生的掌握,既要避免簡單的重復,又要使基礎課的內容與其銜接,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2.2教學互動

植物纖維化學這門課開設多年以來,講授的教師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課堂互動。教師根據講課的內容,根據課堂的情況適時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情況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這一方面增加了學生上課時的心理壓力,而適當的心理壓力對于提高學生上課時的專注力是非常有效的;另一方面,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在一問一答中,學生對授課的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另外,在每一部分的內容結束之后,適時進行小結,說明該單元各概念之間,以及該單元與其他單元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程內容。雖然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每個教師都有其授課的特點,但是這種教學互動的方法一代一代傳下來,至今仍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3根據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使現代化、多功能的教學手段走進了課堂,對教學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教師將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在有限的時間里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提高授課效果。但是,傳統的板書教學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如他更利于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等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課程特點,甚至根據內容適時地調整教學手段。如植物纖維化學第一章植物纖維原料的化學成分及生物結構,有大量的說明性的內容,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通過大量的圖片使學生從直觀上了解植物纖維原料的生物結構及細胞形態;而木素這一章,化學反應比較多,用多媒體教學不利于學生的思考,而且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大,會讓學生感覺授課速度太快,不利于這部分內容的掌握;纖維素和半纖維素這兩章,在講授有關的物理化學性質時也適宜采用板書的形式,這樣條理比較清楚,更有利于學生對機理的掌握。

2.4課堂教學和開放性實驗穿插進行

無論采用怎樣的課堂教學,對學生來說都是一些空洞的知識,而如果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實驗,則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感性認識。我們在開設植物纖維化學這門課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開放性實驗,比如講完第一章內容,學生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制片觀察纖維形態;講到纖維素的物理性質時,學生可以試著測定纖維的聚合度等等。課堂教學與開放性實驗相結合,既加深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印象,又促進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積極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結語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嘗試,我們對植物纖維化學課程的教學作了很多的改進,已經建設成為陜西省省級精品課程。但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還在不斷的進行和探索中。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管是哪一門課,其實,只要做到用心教學,都能收獲教學過程中的滿足和成功。

作者:杜敏徐永建李新平李金寶張素風單位:陜西科技大學輕工與能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