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翻轉課堂教學探討
時間:2022-04-27 09:18:55
導語:醫學影像學翻轉課堂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翻轉課堂已成為教育理念與模式研究的熱點,科學全面的評價翻轉課堂教學質量,對教學能力和教學管理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本文以錦州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教學為例,將全程過程管理應用于教學管理與質量評價中,為翻轉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翻轉課堂;教學管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新媒體
近年來,翻轉課堂作為新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教學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差異化和針對性[1]。在翻轉課堂中,教學視頻取代了傳統的授課方式,由學生靈活自主的利用課余時間利用在線視頻、在線互動等功能自學完成,而教師可將課堂上解放出來的時間和精力更多的用于釋疑解惑、深度研討,實現差異化的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效果[2-3]。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化技術融入并迅速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4],通過不同媒介手段與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在更好的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教學質量得到較大提升,基于此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并且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當前的教學實踐中[5]。
1《醫學影像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醫學影像學》具有很多自身特點,其注重運用解剖、病理、生理及內科、外科、兒科等臨床理論知識,需要根據影像圖片資料對疾病進行診斷[6]。我國大多數的醫學院校基本按照理論課結合實習課的方式開展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工作,傳統的醫學影像學理論教學基本上是單向灌輸式的教學,忽略了學生主體的活動過程,實習教學中學生基本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受制于教,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而且受到排課、教師資源的限制,理論與實習教學很難有效的銜接,整個教學過程相對割裂。我們在多媒體及網絡技術輔助下應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既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又使教學更加靈活、有效,而且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構建《醫學影像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以人體器官系統為中心[7],根據臨床需要分解、細化、重組、轉化為精煉的知識點,錄制成微視頻、微課等形式,通過QQ群、維信群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設計者,并由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構成,學生結合自身學習能力,通過在線視頻學習,將抽象的醫學影像學知識運用在具體的病例分析中,提高知識內化和實踐運用能力,實現機能和形態、微觀和宏觀、正常和異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種綜合建立,將正常結構與功能的進行橫向綜合,正常狀況再與異常病理的進行縱向綜合,然后過渡到治療方案的制訂。
2翻轉課堂教學管理和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的意義
翻轉課堂作為網絡信息化背景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8],是否是高質量的,是否能夠起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能否實現其教育價值,需要一個綜合、客觀、全面的評價體系。翻轉課堂與傳統的課堂學習模式不同之處在于:傳統課程質量評價側重對學習過程中教師單方的評價;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下,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作用的過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起到“引導者”的作用[9]。錦州醫科大學放射線教研室于2016年開始了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10],2017年完成了方案制定、平臺搭建和資料準備工作并選擇《醫學影像學》中的消化系統作為授課內容,組織完成了第一輪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試點,在《醫學影像學》翻轉課堂實施初期,并沒有形成系統的質量評價體系。學校及教研室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采取的是通過課后百分制試卷以及調查問卷評價打分等傳統評價方式,對各組學生的授課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在此過程中,我們認識到當前翻轉課堂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的缺失。因此,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特別是符合我校《醫學影像學》翻轉課堂教學實際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3構建《醫學影像學》翻轉課堂教學管理和質量評價體系
翻轉課堂教學管理與質量評價體系的重點在于指標內容的確定。在指標內容形成方面,首先需要對當前開展的翻轉課堂實踐探索及理論研究進行梳理,找到翻轉課堂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核心指標。教學質量與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如前期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本門課程各個教學環節間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實施效果、學生自身的素質及學習態度等,其中前期相關課程教學質量、學生素質不適于作為本門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的因素。因此,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醫學影像學》的課程內容和特征,建立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該體系由兩級指標構成,一級指標從各教學環節配合度、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態度三個維度進行構建。二級指標是對一級指標的進一步細分和表述。其中各教學環節配合度包括平臺手段、軟件服務;教師教學效果包括教學團隊質量、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授課及學習過程、教學資源儲備、課堂組織能力;學生學習態度包括課前準備、課堂互動、課后反饋。
4指標體系權重的區分
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需要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其合理性和科學性[11],進而形成最終的翻轉課堂教學管理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在權重設置方面需要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翻轉課堂評價的層次結構,把學生參與全過程教學活動作為翻轉課堂的重點予以突出反映,通過權重設置使翻轉課堂強調過程學習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有力貫徹。
5實施效果及小結
2018年1月,錦州醫科大學放射線教研室應用翻轉課堂教學管理與質量評價體系對首個教改試點課程進行了評審,依據本指標體系反映出試點課程在課前準備、教學資源儲備上打分相對較高,在平臺手段、課后反饋上分數較低,為課程后續改進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同時,在對翻轉課堂教學管理與質量評價實施過程中也有了一些體會。(1)基于網絡平臺的翻轉課堂不僅需要有便捷的網絡條件、豐富的在線資源,還需要培養教師的網絡應用水平、學生的信息搜集和總結能力[12],其中教師在保障翻轉課堂實現中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對翻轉課堂有較深的理解,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都需要有較大的改進,具體表現在教案準備、教學實施中,當前教學實施中在這方面還有明顯差距。(2)教學管理中需重點關注網絡教學資源,并探索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效果評價方式,通過設置問題、布置任務到完成任務的任務式翻轉課堂,提高課堂效果,保障課堂質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在翻轉課堂應用時應注意避免出現“片面式”甚至是“破壞式”的創新,在實施中應做好任課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管理監控,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師的角色,也要做好對教師和學生積極性的牽引,尤其在項目實施初期,需基于網絡平臺充分利用好課前、課后的時間。(4)在實施新的教學方法時更要注重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評價。構建翻轉課堂教學管理與質量評價體系,其根本目的在于給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提供有針對性的目標導向,結合《醫學影像學》的課程特點,明確哪些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忽視的,哪些方面是不足的,對應指標體系還需開展哪些方面的建設,從而進一步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
作者:呂曉虹 張祥林 牛玉軍
- 上一篇:民族聲樂教學多元化發展分析
- 下一篇: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思考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