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分析

時間:2022-08-20 03:25:25

導語:高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分析

摘要: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出發點,缺少教學實踐,為此,提出網絡學習空間在高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設定智慧課堂教學目標,在依據生態哲學理論,構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由此,完成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高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方法的設計。在實驗中,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比本文方法與傳統方法的教學效果,實驗結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教學效果更好。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智慧課堂;教學目標;教學模式

一、引言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學習空間的概念也在逐步發展,由最初正式的學習環境發展成為非正式的。如今,過渡到網絡學習空間。近幾年,各類教育部門逐漸將工作重點轉移到三通兩平臺的建設和實施上,自網絡學習空間走入人們的視野開始,研究熱度就在持續的升上。但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實踐領域都沒有對網絡學習空間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吳忠良認為網絡學習空間指專屬于教師和學習者的虛擬學習環境,空間的使用者既可以創建、分享,還能管理學習進度,這樣的學習環境給學習者提供了溝通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教師和同伴交換意見。在本次研究中,利用網絡學習環境的優勢,設計高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方法[1]。智慧課堂是依托在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園大環境下才得以開展的,還伴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智慧課堂對于教學模式的構建也做出了具體的要求,除了在教學設計中利用了大數據分析技術,還融合了教育大數據,有外國學者對智慧課堂環境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當前,針對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教學模式的研究較少,由于傳統課堂到智慧課堂,需要引入大量信息技術手段,過程較為復雜。智慧課堂實現對教育數字信息的智慧處理,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讓課堂更智慧化。

二、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高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方法

(一)智慧課堂教學目標設定。互動式智慧模式解決了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的問題。在課上學生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智慧課堂教學中課堂互動環節能夠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通過關注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教學活動,既能活躍氣氛,又能高效率的配合教師完成學習活動[2]。在課前,教師需要合理組織設計教學活動,從學生角度,設計互動交流課堂環境,培養學生情感交流意識,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技能,打造創新性思維和高效性能力基礎,達到高效智慧課堂的效果。智慧課堂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采用的是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運用技術支撐,將兩者深度融合,以此構建高效的智慧課堂。智慧課堂教學目標架構如下: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由圖1可知,智慧課堂教學目標架構從三個層面進行目標設定。第一,教師層面,要求教師具備較高專業素養。教師完善的智慧知識體系便于教學的開展,院校要致力于培養教師的各方面專業素養和智慧教育能力。第二,學生層面,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在教學中,要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訓練思維能力為主。第三,教學層面,教學機制生成要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不斷提升教學智慧化水平,完善教學智慧機制,促進教學機制迸發[3]。(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明確智慧課堂教學目標后,需要構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以培養智慧人才為終極教學目標,在網絡學習空間平臺服務支持下,教學活動要貫穿課前、課中、課后,重點強調教師采用引導和啟發的教學策略,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將知識時間和綜合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達成創新創造[4]。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學習安排與課內外無縫連接,教師個體指導和集體指導要始終貫穿,與學生協同發展。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高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基于生態哲學理論構建的,生態哲學理論下的生態課堂是由生命體和環境構成的,生命體指學生和教師,其余均屬于環境系統[5]。通過教學活動,課堂生態環境和課堂生態主體之間的物質和信息循環,使課堂形成相互聯系的有機生態整體。根據生態哲學理論的啟示,智慧課堂模式以生為本,通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能力。課前,教師可以建立學科組共同研討交流,經過反復設計和修改得到最終的教學方案,上傳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了解。收集微視頻作為課堂教學情境導入教材。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引入話題,通過啟發性和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對本課題的興趣,了解學生知識認知程度。教師將學習任務布置于平臺,學生根據學進度完成任務,平臺及時反饋結果,進度快的學生可以繼續完成附加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分層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有明顯的作用。課后,鼓勵學生繼續參與評價,在交流階段,將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將所學知識落實到應用,促進高階認知的達成[6]。

三、實驗論證

為驗證本文方法的正確性和邏輯性,在本次實驗中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挑選一所學校,共發放100份問卷,利用率為98%,分別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本文設計的方法進行對比分析,表1為兩種方法滿意度調查結果。由表1可知,采用本文設計的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高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更好。

四、結束語

智慧課堂教學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提供了機遇,在本次研究中,基于網絡學習空間設計的智慧課堂教學方法,該方法是以培養智慧人才為目標,為智慧課堂教學實踐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建議。通過分析傳統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發現智慧課堂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清亮.淺析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17):385.

[2]袁夢霞.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178.

[3]蓋寶君.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方法探析[J].中華少年,2017,26(16):158-159.

[4]祝靜.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7,21(22):388.

[5]張洪.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7,28(4):150.

[6]郭旭明.互聯網語境下智慧課堂智造探索——以《綜合英語》為例[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3(6):101-105.

作者:程芳芳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