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時間:2022-10-22 03:12:59

導語: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摘要: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在短時間內,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課堂教學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有效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強教材使用的有效性;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合理引導有效學習;教學中注重實效珍視生成的教學資源。

關鍵詞: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有效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必須倡導自主學習,通過參與學習活動,給他們深刻的體驗。”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憂慮。那么,教師應如何加深對課程理念的認識,構建真實而有效課堂教學呢?下面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課堂教學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科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我們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根據學生特點,把學什么、怎么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此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完成我們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要增強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啟迪學生智慧,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再次,教師要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合理有效的控制課堂教學,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話題,平等發表自己的見解,恰當巧妙的把新舊知識、課內外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呈現給學生,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線索,并且對學生的思維成果及時反饋、點評,教師與學生通過這樣的數學課堂真正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共同成長。

二.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有效性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最終由“授之以魚”走向“授之以漁”,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己體悟,獲取小學數學知識。

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合理引導有效學習

教學設計是老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先導行為,是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擬定教學過程的活動。這一過程既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又決定著教學的實施與效果。好的教學設計能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慧,體驗到探索學習的情趣和學習成功的快樂。1.以有效的情境點燃學生的求知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身邊事為素材,創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把想要解決或解釋某個實際問題的愿望轉移到學習新課的認知興趣上來,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直接的內驅力,學生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就會獲得認知層面和情感層面的“雙贏”。2.讓真正的探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一種體驗學習,體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學生真心感悟,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才能最終流到內心深處,成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此,學習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經歷真正的探究,親歷知識的形式過程,學生的想法、見解才能在表達碰撞中不斷提升,才能完成對知識的主動建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3.用巧妙的引導,實現學習的有效性。學生學習的過程是知識不斷積累、認識逐步深化的過程,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既能有效地鞏固深化知識,又能使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提升和發展。只有適時、適度、適法的引導,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中注重實效珍視生成的教學資源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多向互動的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個不斷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習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還是教學過程中所呈現信息的“重組者”。“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有許多不確定性,教師要珍視這些真實具體的課堂生成資源,促進知識的動態生成。為此,教師要及時捕捉反饋的信息,挖掘教學中蘊含的思維因素,滲透學科思想,充分利用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討論評價。這樣,教學中就能讓學生在生成知識的同時生成學習經驗、情感體驗,從而使整個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作者:程喜娟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水洛教委文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