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高校會計教育改革初探

時間:2022-09-27 04:32:14

導語:云計算的高校會計教育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云計算的高校會計教育改革初探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成為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數據創(chuàng)新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yè)也應積極轉變觀念,加強與云計算的結合,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較強核算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本文將針對高校會計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幾點在大數據時代云計算基礎上的會計改革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云計算;高校會計改革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高校會計專業(yè)應積極承擔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的使命,轉變教育觀念,加強與云計算的結合,實施教育改革,注重對學生管理能力、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并且對課程的設置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數據素養(yǎng)的提升和綜合化發(fā)展。

1.大數據時代高校會計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1教學模式陳舊

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在會計專業(yè)教學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學模式陳舊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課程設置不合理。對于許多高校來說,在會計專業(yè)課程設置時采用“重理論輕實踐”的方式,將教學中心放置在財務會計等專業(yè)理論課程教學當中,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應用相背離。在數據相關實踐課程當中,主要以數據庫、網絡檢索為主,沒有對非結構化的課程進行深入講解。在課程的時間安排上大部分用于純理論的講授,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動手實踐能力也很難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沒有與云計算相結合。在許多高校的會計教學中,主要采用初級多媒體和紙質教學的方式,大部分資料均在課程資源網站當中獲取,時效性較差且內容不夠完成。教學組織方面,采用傳統(tǒng)硬性教育方式,沒有發(fā)揮出現代科學技術與云計算的優(yōu)勢,案例陳舊,教學效率難以有效提升。

1.2教師數據素養(yǎng)有待提升

在以往傳統(tǒng)的會計教育理念當中,主要是培養(yǎng)能夠完成日常會計核算工作的人員,面對當前爆炸式增長的信息量,學生在真正步入工作崗位以后將無從下手,無法熟練運用云計算對龐大的數據量進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分析。另外,教師團隊的數據素養(yǎng)也有待提升,目前高校中的教師通常接受的是傳統(tǒng)會計教育,因此對非結構化數據不夠敏感,無法對云計算這種新興事物進行掌握和運用,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很難適應現代化社會的需求。

1.3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

現階段,部分高校在會計專業(yè)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夠完善,例如實驗室的數量不充足,只能夠滿足常規(guī)的會計電算化課程需求。在計算機的軟件配置上也只是一般性的財務軟件,加之軟件更新不夠及時,難以與實際工作崗位的操作進行對接。另外,高校中使用的常規(guī)軟件通常只能支持少量結構性數據進行核算,對于龐大的非結構化數據來說,在數據挖掘、調用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弱勢。

2.大數據時代高校會計教育改革的措施

2.1加強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

目前,大部分高校對會計專業(y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給予了高度關注,并且采用多種方式對其接受和掌握的能力進行檢驗,而對于實踐技能的掌握則要求不甚嚴格。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不但要求會計人才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其具備高超的實踐技能,能夠將所學知識在崗位上靈活的運用,使其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對于會計專業(yè)來說,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時,便應將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放置在較高的地位,并且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的技能水平進行考核。這樣做不但能夠對學生會計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掌握,也能夠更好的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果。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并以此為重點實施教學改革,使其能夠積累寶貴的經驗,為日后真正步入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2.2注重綜合管理

在以往傳統(tǒng)的高校會計專業(yè)教學中,存在重核算輕管理的問題,導致財務人員的培養(yǎng)與企業(yè)的真實需求不匹配問題發(fā)生。對此,高職院校應進行認真的反省和總結,在會計工作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綜合管理,而不單純的進行核算方面教學。所謂的綜合管理主要是指在原本會計管理和教學的基礎上,將對經濟整體發(fā)展趨勢的預測、經營調控能力、質量管理等多個方面融入其中,使學生不再單純學習財務數據核算,而是獲得更多領域知識,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在會計工作中,核算監(jiān)督和管理屬于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yè)需要對當前的運營狀態(tài)進行有效的掌控,并且對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這將要求會計人員具備預測能力和調控能力,能夠為管理層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提升管理人員決策的科學性。對此,高校應積極順應時展潮流,轉變思想實施教育改革,培養(yǎng)與時俱進的會計專業(yè)人才,使學生能夠在綜合管理的模式下與企業(yè)需求相適應。

2.3科學設置會計課程

會計學科的教學活動是以課程為載體進行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對教學發(fā)展能夠起到較大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課程設置應體現出較強的客觀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會計專業(yè)教學中,應積極順應“互聯網+”的思想,將傳統(tǒng)照本宣科的課程教授方式進行轉變和創(chuàng)新,更加符合互聯網技術發(fā)展的需求,與新形勢下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相適應。在大數據時代下,也可以通過使用“互聯網+”平臺的方式對課程教育進行優(yōu)化,實現資源共享。該平臺的使用不但能夠促使傳統(tǒng)行業(yè)的活力提升,將其應用到高校會計專業(yè)教學當中,也能夠實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有機結合,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實現線上線下資源整合,通過對不同資源優(yōu)勢的整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會計專業(yè)教育,為教育界提供一種新型的改革理念。

3.基于云計算的高校會計教育改革方式

3.1提升教師的數據素養(yǎng)

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和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以會計核算能力培養(yǎng)為主,以科技手段的應用為輔,培養(yǎng)出更多的為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另外,還應積極提升教師團隊的數據素養(yǎng)。一是定期開展會計教師團隊科研活動,使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支持和鼓勵教師跨領域、跨機構的進行課題研究,教師之間互幫互學,分享資源和經驗,構建成一支能夠在云計算基礎上擁有較強數據素養(yǎng)的師資團隊。二是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對教師各個方面的掌握能力進行考核,將云計算中的資源和技術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實現大數據與云計算的有機結合,對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學科的健康快速發(fā)展。

3.2建立云會計教育平臺

在SPI框架基礎上,云計算能夠通過共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種方式進行部署,為用戶提供金融、網絡、高性能計算等服務。由于構建私有云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對于大部分高校來說有些無法實現,因此高校可以使用混合云的方式來實現對云計算中相關功能的應用。考索•探微•237•從當前教育方面的發(fā)展趨勢來看,構建云會計平臺是高校會計學科發(fā)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云平臺的使用能夠使會計專業(yè)從中購買到云計算在線服務,通過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器等,對會計教育網絡應用進行程序上的開發(fā),在云端租賃課程中需要的軟件,并且在保障信息安全穩(wěn)定的基礎上,與云計算系統(tǒng)相連接,以此來實現數據共享。在教學需求的基礎上,云計算教育平臺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會計教學系統(tǒng)、會計數據系統(tǒng)、云會計模擬系統(tǒng)、移動終端系統(tǒng)。

3.2.1會計數據系統(tǒng).系統(tǒng)當中所有的數據來源為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也有一些事業(yè)單位在云會計平臺中存儲的共享數據,能夠在充分保障商業(yè)信息安全的狀態(tài)下,將事業(yè)單位中的數據更新轉移到高校的數據庫當中,并且借助數據軟件的作用,對數據進行分析,使其從結構化向非結構化轉變。

3.2.2會計模擬操作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主要能夠對實際會計工作進行模擬,使學生能夠在模擬的過程中進行實際操作,以此來提升動手能力。該系統(tǒng)中有眾多有效的數據信息,例如調用教學系統(tǒng)中形成的數據,對其進行實踐操作以后,使學生的崗位技能以及數據處理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實現與現代化企業(yè)中所需人才進行無縫對接。

3.2.3移動終端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打破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使教師和學生利用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隨時通過權限設置登錄到云會計教育平臺當中進行操作。

3.2.4會計教學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中由許多小的系統(tǒng)模塊構成,例如效果控制模塊、課堂教學模塊等等,在會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效果控制模塊的應用,能夠對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進行調用;通過課堂教學模塊能夠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同時,該系統(tǒng)還能夠將新產生的數據存儲轉移到相應的數據系統(tǒng)當中。

3.3借助云計算實現教學模式改革

在教學設計方面,將文本、視頻等眾多非結構性數據存儲到會計數據系統(tǒng)當中,在與企業(yè)云計算共享數據相結合的同時,對數據進行采集和跟蹤,制作出電子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所講授的內容隨時調取,從而將最新的案例展現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組織方面,利用云會計教育平臺的好處眾多,不但能夠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利用網絡資源完成作業(yè),鍛煉和提升數據信息的查找能力。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的作用充分發(fā)揮,自發(fā)組建會計項目小組,分工明確的完成各項工作內容,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教師通過云平臺上的監(jiān)控設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督,學生也可以針對不懂之處向教師在線請教,從而使自身的學習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和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在教育模式、師資隊伍素質、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構建云會計平臺借助網絡力量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合理分配實踐課程的比例,加強對會計課程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促進高校會計專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錢璐.云會計應用與教學[J].學園,2017(30):61-62

[2]冷昕.大數據時代下會計信息化的變革[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2)

[3]張海峰.大數據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經濟師.2017(06)

[4]張昭.互聯網時代云會計的特征及應用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17(15)

作者:孫夢丹 單位:無錫太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