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探析

時間:2022-03-11 04:05:20

導語: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探析

摘要: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建設需要源源不斷的會計專業人才,會計專業的發展也正面臨著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本文在對湛江市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后,總結出湛江市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基于困境提出構建完善的教育管理體系、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建立健全創新創業“跨界”交流平臺等建議。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湛江市高校

一、引言

2015年,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高質量人才隊伍。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確立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并于2019年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中的第八章提出了打造高質量教育和人才高地的重要性。此外,綱要中不斷提出“創新創業”的內容,說明創新創業建設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國家不斷發出的文件可以看出,我國對于創新創業的重視,而創新創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輸送,這為湛江各高校會計專業帶來極大的機遇。目前,在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會計專業也面臨發展的新時期,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融合,提升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湛江經濟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輸送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湛江市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建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擴大,對湛江市各高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加快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知識也提供助力。首先,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給會計人才培養帶來了從原有“財務會計”到現在“管理會計”的改變,也給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教學帶來了新的變化。面對這種變化,湛江市各高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要改變。其次,國家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倡導以及政策的落實,也要求高校必須要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的融合。湛江各高校的會計專業在積極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包括創新創業學院的創立,組織學科競賽,安排創新講座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從湛江市各大高校會計專業的改革整體角度看,會計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還存在不足。表1是湛江市目前具有會計專業的高校,通過表中內容可以看出,湛江市具有會計專業的四所高校中,創建創新創業學院的只有兩所,創新創業力度有待提升。

三、湛江市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學管理體系構建不完善。第一,教學管理體系存在碎片化問題。原因在于各高校的建設都處于摸索階段,雖然部分高校已經建設創新創業學院,也積極開設講座,組織講座學習。但由于起步時間晚,教育教學隨意化較強,讓學生很難系統地儲備創新創業知識技能,也很難與自身專業知識融合。第二,教學體系中的脫節化明顯。湛江高校會計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脫節化體現在三個方面:包括教育質量與大灣區的經濟建設不吻合;教育培養計劃與學生的創業實際需求不吻合;教學理論與實踐不吻合。湛江市各高校在會計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并沒有與大灣區經濟建設相關聯的教育培養計劃改革。會計知識不論是在理論還是在實踐當中,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產生了變化,但會計學生的創新教育多是原有的理論教育,實踐教育也并不足夠。2.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不足。一方面,會計學內容已然發生變化,大灣區的經濟建設和湛江市的經濟發展需要的都是新型會計人才。而目前的高校教育體系中,在會計學科、會計教學內容上還是比較陳舊,教學方法上仍然是以“教師-教材-PPT”三步式教學為主,導致教學與創新很難融合。另一方面,會計專業教師接受創新教育的培訓較少,培訓內容也是理論性為主,很少真正的讓教師“走出去”,了解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對于會計人才的新需求。同時,高校的教師隊伍缺少真正的“走進來”制度。教師團隊建設的不足,導致會計專業學很難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3.“跨界”創新創業交流平臺尚未健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推動湛江發展,而發展需要人才,現階段的高校校內理論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創新人才的需求。雖然湛江各大高校的會計系都不同程度地推進創新創業交流平臺建設,財務仿真實驗的設立,大學生孵化基地的建設,創辦知識講座,學科競賽等等。但是大部分是集中在學校內部,甚至是專業內部,跨專業的乃至跨學校的交流平臺都尚未健全。“封閉式”的創新創業教育很難讓會計專業學生真正了解市場需求,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也很難有所提高,乃至學校組織創新創業項目時,學生也不愿意申報參加。這對于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很難給湛江市和大灣區建設輸送需求的會計人才。

四、湛江市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化路徑

1.構建完善的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學管理體系。第一,針對教學體系中的“碎片化”問題,學校需要建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部門,在會計專業教學基礎上,梳理教學流程,調整培養計劃,完善課程設置,安排學生系統、全面的接受教育。可以在學生的四年學習生涯中,合理有序地安排創新創業教育,并融入會計教學中,讓學生從大學生涯的開始到畢業,真正系統地學到由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知識融合的教學知識。第二,面對“脫節化”對教學體系建設的影響,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調整。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會計學的發展、會計理論的變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于創新創業的人才需求不斷,而新的會計教學內容高度符合大灣區對于高質量人才的要求,各高校的會計專業,可以積極改善固有的教學思路,引進新的教學規劃。另一方面,實踐教育是降低“脫節化”的保證,湛江市各高校會計專業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化操作,校方需要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帶領學生到合作基地學習,對于學生了解市場變化和提高創新創業意識具有重要作用。2.建設高質量會計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湛江市各高校在對會計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面對信息技術給會計學帶來的沖擊,教師隊伍需要積極學習并掌握新時期會計學知識,從技術角度教導學生,讓學生知道新時期的會計是需要了解企業的業務,向企業的流程管控轉變。第二,在教學方法上,需要增加互動式教學,任務驅動法教學以及健全綜合仿真模擬實驗教學,讓學生真正有興趣學習專業知識。第三,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或是讓高校教師“走出去”到企業中學習,讓教師掌握更多的實踐經驗,從而提高專業水平;也需要讓校外企業導師“走進來”,讓學生與校外導師有更多的接觸機會,了解會計發展的現狀,使學生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產生興趣。3.建立健全創新創業“跨界”交流平臺。會計專業作為一門應用學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為了讓各高校會計專業學生改變原有的“封閉式”學習狀態,培養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湛江發展需求一致的會計人才,需要加快“跨界”交流平臺建設。通過交流平臺,一方面可以加強學校間的交流,讓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會計學科競賽,增強湛江各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與各大高校學生的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學習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從邁出自己的院系開始,到走出校園,通過孵化基地的建設,以及校企合作企業等平臺,讓學生了解市場狀況,提高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求的人才。

五、結語

通過對國家創新創業政策的解讀,以及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學習可知,國家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部署中,需要更多的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這帶給湛江市各大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充足的發展機會。湛江市各高校應通過構建完善的教育管理體系、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建立健全創新創業“跨界”交流平臺等途徑,提升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增強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湛江市發展輸送更多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成桂平,肖華.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35):93-94.

[2]龍涌瀾.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探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7):8-11.

[3]龍涌瀾.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廣東高校創業教育的優化分析,2017,(8):15-18.

作者:慕艷 雷軼超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