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兒童遠程聽覺口語教學探討

時間:2022-09-18 04:28:16

導語:聽障兒童遠程聽覺口語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聽障兒童遠程聽覺口語教學探討

【摘要】在常規的、固定教室內一對一進行的聽覺口語教學效果非常有效,但是對于偏遠地區的家庭,享受優質教師資源進行一對一康復課程顯得尤為困難。利用網絡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能夠為家庭提供便捷靈活的康復方式,解決因距離遠而導致聽障兒童康復教育的不均衡問題。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滿足了家長和聽障兒童足不出戶得到有效地康復指導,幫助聽障兒童家庭減少康復成本及人力消耗。

【關鍵詞】遠程教學;聽覺口語法;家長指導;聽障兒童

1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意義

自1983年以來,我國聽障兒童康復教育快速發展,目前已建立并備案的各級康復機構800余個,形成了以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為技術資源中心,發揮示范和指導的引領作用,以省、市級聾兒康復中心為骨干,以基層語訓班、點為基礎的全國聽障兒童康復服務網絡[1]。這一康復網絡的形成,為我國聽障兒童康復教育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07年起,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與臺灣雅文聽語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全國中文聽覺口語法培訓班”,大力推廣聽覺口語教學,促進了聽障兒童的聽覺言語康復教育的發展。即便如此,聽障兒童康復教育資源還遠遠無法滿足需求。我國是世界上聽障兒童數量最多的國家,聽障兒童數量多,社會影響大,聽障兒童康復工作的基礎又較薄弱[2]。目前全國各地康復機構雖蓬勃發展,但教師的師資力量和服務能力仍處于良莠不齊狀態,無法滿足聽障兒童的康復需求[3]。因此,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有助于增加康復教育資源的利用途徑,提升優質師資的社會服務效能,為聽障兒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創造條件。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不僅為家庭帶來福音,也為廣大一線教師帶來更多成長進步的機會。在信息化時代,通過遠程教學的學習探索,教師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電子設備載體進行文化和知識的傳播,既能有效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也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如何將系統而專業的知識進行轉化,將指導家長的策略通過線上的形式隨時為更多的家庭服務,以及如何幫助家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將目標運用到聽障兒童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也是一線康復教師面臨的課題。2019年,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組織一線康復教師和技術團隊選取兩個家庭,開展了遠程聽覺口語教學探索。在為期1個月的實踐中,逐漸探索出適合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流程和家庭指導策略。通過對兩個家庭的個案樣本進行遠程教學嘗試,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面對和解決在遠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與常規的、固定教室內進行的聽覺口語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借鑒,旨在通過遠程聽覺口語教學,滿足更多受地理條件限制的聽障兒童及其家庭的康復需求。

2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挑戰

筆者分別從教學環境、個案選擇、家長指導、教師和家長的角色、教學設備以及玩教具的選擇6方面考量了傳統聽覺口語訓練和遠程聽覺口語訓練教學形式的差異,見表1。在教學環境方面,常規的、固定教室內進行的聽覺口語教學中,一對一的個別化訓練教室中對聲學環境進行了降噪吸音設置、玩教具應有盡有、種類繁多,教學中使用的桌椅硬件等設施能夠充分滿足康復課程的環境需求。在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教學的主要地點是家庭,每個家庭的環境和生活習慣都具有獨特性。因此,為了幫助家長選取較為適合的上課環境,減少家庭環境對聽障兒童自身的干擾,康復教師需要為家長提供選擇環境的依據,提出對家庭環境的要求等。在常規的、固定教室內進行的聽覺口語教學中,康復教師對個案的選擇、聽障兒童自身能力的診斷、評估,以及對于家庭的支持和家長的配合程度都較為直觀的體現在一對一的教學過程中[4],康復教師通過聽障兒童表現出的狀態和家長的反應,能夠較為準確地觀察到教學效果,并能夠準確為家長提供相應的康復指導策略和教學技巧,更加有利于教師制定符合聽障兒童實際能力的康復目標和教學計劃;康復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課程目標及教學技巧的現場示范和語言指導也具有及時性和有效性,康復教師會為家長進行直觀和詳細的示范,不僅示范目標的實施過程,而且通過教師與聽障兒童的互動將目標的內容進行彈性調整,并為家長詳細講解教學技巧的使用方法,在一對一的常規的、固定教室內進行的聽覺口語教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教學設備和玩教具方面,康復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動物、水果、蔬菜等模型,豐富而大量的玩教具更為直觀地幫助聽障兒童理解教學目標,聽障兒童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操作玩教具,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興趣。在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看似平常的教學流程只能通過屏幕展現,讓教師和家長有觸不可及的感覺。上述教學特點和優勢有所損失。為了使遠程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相應調整,習以為常的教學活動發生了明顯變化。首先,康復教師在對個案進行首次評估前,要充分了解個案的詳細資料及其家庭相關信息。收集與聽障兒童相關的文本資料,如聽力圖、聽力檢測報告等,同時要求家長提供幼兒相關的小視頻,通過不同形式對聽障兒童及其家庭進行全面了解。康復教師不僅要仔細分析聽障兒童的基本情況,還要兼顧聽障兒童家長的康復效能及學習意愿等,對聽障兒童的家庭狀況進行簡單的課程預設。其次,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家長指導過程最大的挑戰在于,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康復教師要將教學目標告知家長,在告知過程中,教師要評估家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通過家長的反饋將康復策略個性化、生活化,便于家長更好地理解。同時還要對教師將在本節課中使用的教學技巧等內容進行詳細解釋說明,必要時教師還需要與家長進行模擬演練,確保家長能夠準確理解教師的意圖,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配合教師達到教學效果。在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家長的角色是“代替”教師,在教師的指導下直接與聽障兒童進行教學活動,教師作為觀察者和記錄者,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向家長回饋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5],幫助家長學習分析聽障兒童目前的水平和在活動中表現出某種狀態的原因,為家長提供相應的解決策略。因此,在這種以家長為主導,教師為輔助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家長的指導相對延遲,同時對家長自身理解知識、轉化知識的能力和引導聽障兒童的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在教學設備和玩教具選擇方面,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電子設備的聲音大小是否合適、視頻畫面的距離和清晰度是否能夠適應教學、玩教具的選擇是否更加貼近生活、家庭中是否具備合適的玩教具等,都為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開展帶來更多挑戰和有待創新的機會。在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面臨各種不同的挑戰,例如,在教學環境的改變下,教師、家長和聽障兒童的角色轉變;在選取個案時要同時考慮聽障兒童的水平和家長的效能;電子信息技術和設備成為遠程教學必不可少的硬件條件;教學流程在操作時以教師為主導向家長為主導轉變;教學技巧的運用要以家長的需求和效能為出發點;玩教具的選擇和準備要充分考慮每個家庭的自身環境等,要求康復教師在應對挑戰時,不僅要發現問題,同時要積極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3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準備

3.1環境準備。為了更好地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語康遠程教學團隊經過多方討論和實踐,對環境進行了三部分的準備,即教學環境準備、家庭環境準備和教學設備選擇。3.1.1教學環境準備。首先,康復教師要選擇適合的教室,由于是初次嘗試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因此,應更加重視團隊合作,選擇情境教室作為遠程教學的實踐基地。在環境準備時,要充分考慮攝像頭距離、畫面的清晰度、麥克風位置、音質音量狀況、教學時桌椅擺放的位置、上課時桌面呈現的玩教具通過攝像機能否滿足家長與聽障兒童在視頻中的需求,以及其他人是否出現在視頻中等。在教學嘗試初期,團隊成員對授課過程進行了全程追蹤,技術人員對網絡及設備進行實時監控,確保遠程教學的順利實施。同時不參與授課的康復教師進行課程觀察,幫助授課教師記錄聽障兒童及家長的更多信息,為授課教師通過屏幕對聽障兒童及家長在教學中的狀態和能力的診斷評估提供更多更詳細的線索。3.1.2家庭環境準備。聽障兒童對家庭環境非常熟悉,有些孩子在家庭中與學校的表現判若兩人。因此,在家庭環境中,康復教師和家長最擔心問題就是聽障兒童無法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家長引導幼兒完成教學活動的能力不足導致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無法順利實施。幫助家長選擇較為封閉的環境,將上課使用的桌椅擺放在合適的位置,房間的布置不要太過花哨,以防分散聽障兒童的注意力等。在實踐中,教師發現,幫助家長選擇較為適合的環境是進行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必要環境支持。3.1.3教學設備選擇。經過不斷地協商與嘗試,筆者發現,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及手機等電子設備,在攝像頭、聲音、畫面、距離等方面均不能作為最好的選擇。為了確保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順利實施,減少由于電子設備產生的其他負面影響,最終選擇“小魚易聯一體機”作為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配套設備。3.2教學準備。3.2.1在課程開始前,康復教師與家長約定時間進行視頻溝通,了解聽障兒童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并做詳細記錄,包括日常生活狀況、興趣愛好、親子間的游戲方式、作息時間等問題,細致地了解他們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成員參與遠程教學的狀況。3.2.2由2位康復教師相互配合,共同針對個案的信息制訂教學計劃。例如,教師需在課前討論如何制定教學目標、如何選擇適宜的玩教具等[6],課后進行討論反思,及時發現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家長指導策略。在實踐中表明,由2位康復教師共同組成的教研小組,在彼此合作過程中,能夠為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提供專業保障。3.2.3選取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使用的玩教具,根據年齡階段和個案的需求制訂玩教具清單列表,充分考慮家庭環境中的現有物品并加以利用。例如,當家庭中沒有鈴鐺、小鼓等樂器,康復教師可以建議家長選取日常生活中的玻璃杯、木板等物品代替,也可完成聽覺領域中高頻、低頻聲音感知的教學目標。3.2.4制訂首次評估內容。以聽覺口語法教學中的《首次評估表》為依據,制訂適應遠程教學的《遠程聽覺口語教學首次評估表》,調整關于聽能管理、部分康復領域的評估內容、家長咨商方面,使其更加適應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實施。3.2.5編寫《家長教養問卷》,將問卷分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兩部分,從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安全意識、親子閱讀、親子游戲、家長的學習能力等維度設置相關問題,并將問卷提前請家長閱讀并勾選,問卷將作為康復教師了解聽障兒童及其家庭教養狀況的補充。3.2.6康復教師為個案分不同年齡階段選取教學目標,制訂遠程聽覺口語教學計劃。3.3個案資料收集在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前,由于教師與聽障兒童并未見面,無法與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也不能從他們的反應中推測出個案的性格特點和喜好等,只能通過收集詳細的資料,如聽力圖和醫學診斷報告等,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個案的基本情況。因此,在進行資料收集時,除紙質版材料外,康復教師會請家長提供關于聽障兒童日常生活中的視頻資料,對個案能力進行動態評估。

4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注意事項

4.1充分利用家庭中現有的物品進行教學。在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家庭中的物品與康復中心的玩教具差異很大,教師不建議家長將康復中所需要的玩教具全部備齊,因此,因地制宜地幫助每個家庭選擇適合的物品上課,幫助家長學習如何將康復目標融入聽障兒童的日常生活中,是每名康復教師的職責。例如,在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教師選擇聽覺領域的目標,幫助聽障兒童練習聆聽沙錘的聲音,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將沙子裝入空飲料瓶中,模擬沙錘的聲音。通過提供不同解決策略讓家長打開思路,不局限于購買玩教具的思維,更好地運用家庭中現有的物品幫助聽障兒童進行康復學習。4.2鼓勵家長,增強家長在遠程教學中的自信。在聽障兒童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家長不得不承擔起教師的角色。但是由于家長自身對康復知識和教學技巧的缺乏,在引導聽障兒童教學活動時,家長常顯得沒有自信,擔心因為自身能力而影響康復教學效果。因此,康復教師在進行遠程聽覺口語教學時,不僅要幫助聽障兒童選擇適合的教學目標,還要鼓勵、幫助家長建立自信,給家長更多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其盡快成長為聽障兒童真正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為他們創造更多語言輸入的機會,發展良好地聆聽能力和口語表達技能。4.3讓更多家庭成員參與到教學中。每個家庭都具有特殊性,有的家庭是三口之家,有的家庭是由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共同組成的大家庭。通過與家長的咨商和溝通,每個家庭成員都期待聽障兒童能夠盡快康復,也愿意為孩子的康復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因此,在開展遠程聽覺口語教學實踐中,康復教師可以嘗試調動更多家庭成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聽障兒童的康復教學中。例如,在進行親子互動時,康復教師可以將溝通領域中“等待和輪替”的教學目標設計成“請聽障兒童將小汽車開給姥姥、再請姥姥將小汽車開給媽媽、請媽媽將小汽車開回給小朋友”的活動,并提示家長在游戲中邀請每位家庭成員參與到游戲中。

5小結

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目前仍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通過跟蹤兩位參與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個案,對其從聆聽能力、語言能力、配合能力、家長效能和家長反饋5個方面進行階段性評估,發現不論是0~3歲低齡兒童,還是3~6歲學齡前兒童,其在遠程聽覺口語教學中的表現都有明顯進步。如表2所示,遠程教學能夠幫助聽障兒童逐漸建立良好的聆聽習慣,練習專注的聆聽,并且在家庭成員的配合下,家長經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聽障兒童發展聆聽能力,表明遠程教學初見成效。在語言能力方面,遠程教學教會家長如何幫助聽障兒童進行語言輸入,從而提升了聽障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也為其口語表達奠定了基礎。在配合能力方面,由于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特殊性,聽障兒童在自己家里學習時表現出的散漫和自由自在,是對家長引導能力和教師指導策略的考驗。在家長效能方面,康復教師幫助家長了解了關于聽障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并幫助家長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因此,康復教師需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康復理念和康復意識,家長能夠擁有較為平和的心態,引導聽障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聆聽能力和語言能力,為其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家長對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表示通過遠程教學獲益良多,同時也提供了更多寶貴的建議。遠程聽覺口語教學嘗試樣本量較小,但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及效果。今后的探索和實驗中,將增大樣本量,豐富樣本結構,完善教學方式及評價體系,進一步探索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效果,總結遠程教學的挑戰及解決方式,提出更加豐富可行的教學建議。康復教師通過積極思考、總結經驗、反思過程,為后續遠程聽覺口語教學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胡向陽.聽障兒童全面康復[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358.

[2]陳新民,陳亞安.中國殘疾兒童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263.

[3]胡向陽,孫喜斌,龍墨,等.推行教育改革構建聽障兒童全面康復模式[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2,10(1):62-64.

[4]梁巍.小兒聽力語言康復與教育的實施途徑[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8,6(6):52-55.

[5]祝士媛.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7.

[6]盧曉月.聽力語言康復教材(第八冊).聽障兒童言語康復技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23-25.

作者:郭穎 陳濱 梁巍 單位: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