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信念教育策略透析
時間:2022-03-13 04:32:09
導語:新媒體下信念教育策略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傳播內容繁多而復雜新媒體所帶來的傳播內容全球化,傳播的信息良莠不齊。面對海量信息,尤其是面對重大問題如國際相關事務問題時,學生們的觀點和價值取向越來越趨于相似,甚至可能出現輿論同化。目前,各個國家的新聞媒體都可以算作全球新聞體系的一部分,但是,對比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媒體,大部分國家的媒體只能算作是區域性或者地方性的媒體。在這種情況下,西方跨國媒體則具有控制輿論并使輿論同化的優勢,他們憑借技術和市場優勢進行文化霸權和意識形態強制輸出,使不良信息和西方意識形態交織在一起給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沖擊,導致他們在不同程度上產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和社會責任感淡薄等問題。(二)傳播方式隱秘且難以掌控新的傳播媒介的出現,開創了傳播信息方式的新紀元。任何人都可以便捷地以多種形式向他人散播信息。手機上網、發飛信、聊QQ、“織圍脖”正逐漸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已經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便捷而又隱秘的傳播方式還使得部分大學生沉迷于虛擬的網絡生活。他們把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價值取向分離,他們在網絡上尋找自身的存在感,從而導致是非辨別能力下降,道德判斷能力減弱。(三)對教育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思想教育工作者來說,新媒體的出現,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必然遇到以前沒有遇到的新困難,在提升自身業務技能和水平方面面臨著新的壓力。此外,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開放性和信息主體的多樣性使每個人掌握信息的權利越來越均等,這導致了教育工作者很大程度上喪失信息和技術方面的優勢。思想教育工作者以及思想理論課老師需要熟練地使用新媒體工具,例如,個人工作微博、QQ空間等,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與他們溝通交流。幫助大學生深入認識理解黨和國家的歷史,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信心。
運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分析
(一)提升大學生媒體素養對于大學生來說,掌握了新媒體的應用技術,能夠使用新媒體進行資料和信息的搜索,這只是基本的媒體技能。然而,媒體素養包括有效地檢索和使用媒體信息,還包括對搜索到的媒體信息進行批判性地思考。教育的目標也在于培養學生從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讀和傳播媒體信息的技能,從而提高信息辨別能力。當前大學生由于把應用于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道德判斷標準割裂開來,導致認識上的偏差。所以他們媒體素養普遍欠缺的原因并不是其自己身的道德素質不高。高校是新媒體用戶的聚集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可以適當增加媒體素養這一板塊,以幫助大學生提升自身媒體素養,讓他們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批判性地解讀新媒體信息。(二)強化校園新媒體監管校園媒體應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反映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進典型和優秀學生典型事跡。BBS論壇、留言板等網站在把握正確導向,積極開發新的教育資源,以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理想信念教育活動。例如,以建黨九十周年為契機,開展各種校園活動,新媒體以這些活動為載體,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政策宣傳教育,進行中國基本國情形勢的宣傳報道。1.議程設置滲透理想信念教育內容。依據傳播學的“議程設置”理論,在校園BBS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輿論場所,設置熱點頻道、聚焦版塊。通過這些版塊的設置,引導學生分享其對時事熱點問題的觀點和態度,讓學生在交流中提高價值判斷能力和價值選擇能力。2.輿情監控規避負面影響。大學生接觸信息的媒體渠道主要是網絡。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傳播者,信息傳播速度極快,負面影響不可避免。有效引導并合理規避網絡信息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突發實踐的產生與規避。在輿論引導中,以校園BBS、微博為交流載體,通過交流載體與平臺中對某個話題的熱議培養意見領袖,引導輿情,使正向輿論聲音越來越大,負向網絡輿論聲音越來越小,變“堵”為“疏”。(三)建立一支高素質思想教育者隊伍在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輔導員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思想教育的一線工作者。高校輔導員要主動掌握話語權,主動承擔起“輿論領袖”角色,占領輿論引導的陣地。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培訓,讓以輔導員為代表的政工干部隊伍擁有敏銳的信息意識,掌握信息技術,熟悉網絡語言,這樣,輔導員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啟迪的思想,激起同學們的共鳴,從而達到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的成效。1.加強政工隊伍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以輔導員為代表的高校政工干部隊伍,是一支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工作隊伍。他們既要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理論,又要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同時還要鉆研業務知識,認真學習歷史知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等,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并將學習的新媒體技術自覺運用到實踐中去,努力掌握各項新媒體技術。2.加強教育工作者的新媒體技能培訓。在信息技術接受能力層面,思想教育工作者由于學科、專業不一,且以文科專業出身居多,在技術接受層面的差異會更明顯。提高接受能力最基本的辦法,一方面是加強信息意識培養;另一方面是要通過主觀努力、發揮主觀能動性彌補差異。其中,參加技能培訓是提高掌握新媒體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校要圍繞如何通過新媒體獲取多樣化而又貼近大學生實際的信息渠道這一緊迫問題,根據思想教育者的年齡層次、知識水平、職位業務、業務能力的具體情況,授其所需,補其所短。
本文作者:李慧芳工作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 上一篇:小議新媒體對教育傳播的影響
- 下一篇:領導應對新興媒體的現狀及戰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