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媒體對大學生教育的啟發
時間:2022-03-14 11:18:03
導語:論自媒體對大學生教育的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自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新平臺。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這一全新的平臺傳達學校的最新消息和新聞內容,讓大學生切身感受到自媒體帶來的新體驗、新時尚。自媒體作為一個為思想、政治和文化傳播提供的新平臺,具備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交互性和即時性特點,充分發揮著自媒體資源豐富、傳輸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優勢,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自媒體對大學生進行主流思想的宣傳宣講,進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民主精神的傳播和引導,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自媒體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大學生的特點,從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2.自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自媒體作為一個面向公眾的平臺具有極強的共享性,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學習、生活中最真實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隨時通過自媒體查詢并獲取大學生在學習上出現的波動、情緒上出現的起伏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并及時與大學生溝通為大學生釋疑解惑,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大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通過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迅速及時地為大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教育信息,使教育者輕松平等地完成對大學生教育的過程,摒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單純“我說你聽”方式的弊端。3.自媒體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獲取網上的信息,這樣大大緩解了以往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經常遇到的信息溝通不暢的一大難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自媒體這一新的媒介更加靈活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自媒體的特性,可以與大學生實現心與心的交換和談話。由原來的社會現實生活課堂的說教轉化為虛擬世界的交談和談話,從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熱點關注問題入手,豐富宣傳教育內容,激發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將原來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教育內容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每一個角落,這大大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
1.自媒體不良信息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自媒體的平等性和平民化的特點,使自媒體技術在使信息更加快捷的同時也容易造成信息無序。大量的宣揚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信息直接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在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發展時期,他們的價值觀念還沒有完全定型,盡管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思想比較活躍,但是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差,對大量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和辨別能力還非常有限。在這一階段,同時也具有好奇心理、對權威信息具有質疑和排斥的心理容易導致他們對虛假或不良的信息產生興趣,難以從自媒體中獲取的海量信息中對垃圾信息進行有效過濾,造成價值取向出現偏差和扭曲。2.自媒體侵蝕大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更加高效地獲得大量的信息,但是單純依靠自媒體獲取信息、過分迷信自媒體的信息而失去理性思考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當社會事件發生時,患有這種“自媒體依賴癥”的大學生不是運用自己已有的理論和知識去分析研究問題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而是懶于研究和思考,簡單地接受他人的觀點和評論、隨波逐流、隨意傳播,這使大學生的思維能力減退,思想懶惰,從而導致削弱大學生通過冷靜觀察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3.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對自媒體的應用。以人人網為例,目前,人人網已經在國內32000所大學和國外29個國家1500所大學、56000所高校中開通,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開設人人網的并不多,真正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為目的地去學習使用人人網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數教育者尚未形成將自媒體作為工作載體和平臺的意識,對于大學生使用自媒體過程中的心理及行為也缺乏了解,對大學生的言語和行動更是缺少必要的引導。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斷增強時代意識,積極、主動地深入到自媒體工作的環境中,充分利用自媒體時代的新載體、新方法、新手段,積極擴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空間,及時更新自己的意識、素質和技能,以適應自媒體時代的需要。4.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機制滯后于自媒體的發展。在傳統媒體時代,高校掌握著信息傳播的決定權,在處理應急事件時能夠占據主導地位,控制事態的傳播方向。自媒體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實現了手機與電腦的結合,如在微博群體范圍內,在很大程度上,群體的成員具有意見和行為的趨同性,一旦信息傳播出去,就很容易形成大學生心理上的共鳴。這種傳播主體遍布全球、內容覆蓋面極廣、輿論傳播速度超快。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弱化了監控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效果,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巨大的難度。
運用自媒體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學校積極搭建自媒體交流平臺。當前,各大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如水木清華和北大未名等,普遍存在著只注重管理、只簡單一些學生工作通知性信息,粘貼一些學生不感興趣的新聞,而忽視了服務功能、交流功能,造成大學生登陸網站“只看通知”的現象。如果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大學生喜愛和樂于接受的自媒體平臺中,會不斷豐富和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擺脫大學生對理論說教的反感和反叛,提高理論學習的主動性、靈活性和自覺性,對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努力搭建自媒體交流平臺,建立一批以學生組織為名的自媒體用戶、培養意見領袖,使其參與到自媒體的言論發表和大討論中。這些賬號就由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學生去自主使用和管理,同時接受高校思政人員的監督。學生在利用賬號信息時既要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又要根據組織的性質適當地引導其他自媒體用戶,起到有效的輿情引導作用,形成現實校園、社會環境和自媒體空間“三位一體”緊密聯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運用自媒體技術的能力。信息傳播大師尼葛洛龐蒂說道:“在這信息社會,最大的鴻溝是在兩代人之間,當孩子們占領了全球信息資源時,需要不斷努力學習的是成年人。對于教育者來說,更是這樣。”當前,利用自媒體技術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從而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漸成為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者必備的能力與素質。因此,高校要加強對思政工作者的網絡技術、網絡信息處理等方面的培訓,要鼓勵高校思政工作者,尤其是一線輔導員開設個人微博、人人網等大學生常用的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備了靈活駕馭自媒體技術的能力,善于從自媒體中索取有用的信息,才能關注到大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并幫助他們辨別真偽、分清是非、因勢利導,從而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3.加強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建設。一些人會為自己在虛擬社會中突然獲得的“能力”和“自由”所陶醉,忽略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擔當的社會角色,毫不考慮自己行為的后果。因此,我們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教育,教育大學生應該帶頭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使廣大學生在充分的比較中逐漸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提升對網絡文化的識別警覺能力,培養慎獨精神,在這充滿誘惑的虛擬世界里,能守住良知、堅定信念、把握方向,自覺地建立一道道德的堅固防線。在網絡這一虛擬空間里,大學生要避免受垃圾思想、言論以及信息的污染,杜絕傳播不良信息。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增強自律能力,努力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并在守法遵德的前提下積極參與自媒體監督,自覺地增加法律意識和道德規范,倡導大學生要文明上網,杜絕任何形式的網絡暴力。這除了要靠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來保持網絡的有序運行之外,還必須加強網絡法規的建設、加快立法進程,對網絡犯罪行為、尤其是針對大學生的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應堅決給予打擊。因此,要構建道德約束長效機制,利用自媒體使輿論導向充分發揮積極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大學生主動地對不良信息和傳播者進行譴責,強化大學生為自己的傳播行為負責的觀念。4.建立規范的自媒體監管體系。高校現有的網絡應對機制已不適應于自媒體時代。針對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種種不文明上網行為,高校要建立更為有效的應對機制。首先,高校應設立網絡管理中心,負責校園網的開發和維護,制定規范學生上網的條例和守則。其次,政府可以頒布一部獨立的網絡法,全面規定網絡的法律問題,規定詳細的行為規范和權利義務關系。在一些基本法,包括訴訟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中,增加有關網絡內容的規定,建立配套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對網絡法做出實施細則,使其成為一個由網絡法為核心的,由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等為補充的完整的法律體系。通過不斷地完善信息監管的機制,擺脫自媒體環境不規范所帶來的無序性和不確定性,凈化自媒體環境,才能為大學生創造良好有序的自媒體環境,保證在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健康發展。
本文作者:都慧英周方遒工作單位:渤海大學
- 上一篇:新聞專業實習生的現狀與戰略論文
- 下一篇:小議突發事件輿論體系的建立
精品范文
1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