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6 10:03:51
導語: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多媒體教學模式
在建構主義理論下,英語教學是指學生針對英語語言,建構相應的理解和認知的過程。學生作為教學實踐的主體,是英語語義建構的主動承擔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相應的,教師也不應該是語義的灌輸者,而應該是教學實踐的組織者和語義建構的幫助者。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可以說完全順應了英語學習的認知規律,體現出了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有效性和社會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出相應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去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對自身的認知結構進行改進和補充,從而實現認知的準確性。在這里,建構主義強調了學習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會性,而這些在多媒體教學中都可以實現。因此,多媒體教學是建構主義理論的最好體現之一,也是大學英語教學建構的領導者。教育部高教司在2004年1月,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通知,并在通知中明確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建構多媒體教學模式,不僅是實際教學的需要,也是時展的要求,需要引起相關教育工作人員的重視,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效率。
二、建構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原則
由上述闡述可以得知,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大學英語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其主要內容在于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結合教師自身對于學生的知識、認知特征以及相應的背景分析,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結合多媒體技術,對教學資源、教學策略和認知工具等進行設計。多媒體教學模式下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過程,也是教師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過程。因此,其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建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條原則。
(一)充分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努力發揮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當前的網絡技術影響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大量形象生動的語言素材,方便學生進行學習和自主應用。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普及的今天,大學生可以輕易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對學習時間進行合理安排,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也可以在網絡上建立自己的學習空間,或下載或輸出所需材料(建立個人博客,發帖子等),從而實現自我學習或是與同學或朋友的交流,可以及時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以滿足《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充分強調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是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要求。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英語教學內容。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傳輸更加快速便捷,使得大學英語教學資源有了極大的擴展,教學資源在全世界交換、共享已經實現,這就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方便,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達全球。再者,許多高校都構建了獨立的校園網絡,通過校園網與互聯網的連接,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從網絡上下載有利于創造情境的資源,豐富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這種大課堂教學模式能夠通過聲音、圖像、文字、動畫一體化界面加大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形象、生動化的再現教學內容或者讓學生間接地參與社會,使得教學內容能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從而提高大學英語的學習效率。
(三)建構交互式教學和合作學習平臺,教師與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英語。
交互式教學和合作學習平臺是教師要完成的,因為教師在教學中居于主導地位,教學行為要由教師帶領學生來完成。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軟件設計出以發展學生原認知能力為主的、圍繞教學內容的合理方案(課件),通過多媒體呈現給學生。通過教師與學生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學生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和輔助,而教師則可以獲得每一個學生的信息反饋,二者是交流與合作的關系,在二者的互動中,實現教學的達成。另外,教師用多媒體網絡設計的教學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環境,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在對問題的討論、交流中,對自己的觀念和認識進行完善和補充,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認識結構,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建構。
作者:常仕璇單位:內蒙古集寧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完善區域會計教育論文
- 下一篇:商務局貫徹依法治州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