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藝術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10-15 08:40:56

導語:皮影藝術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皮影藝術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開設幼兒園自制玩教具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師學生對幼兒園玩教具的理論知識進行初步了解,掌握基本的設計、制作方法,并能獨立完成玩教具的設計和制作,且使制作出的作品能對幼兒的身體、心理、智力等方面起到鍛煉作用。針對語言領域所開發的玩教具,主要是讓幼兒通過玩耍玩教具的過程鍛煉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能用語言與人進行交流等。語言領域的玩教具大致可以分為木偶戲(手偶、布袋偶、提線木偶)、頭飾、桌面情景等幾類,這些玩教具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與掌握詩歌、故事的內容,進而引導幼兒開展故事創編活動,促進幼兒創造性語言的發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皮影戲屬于木偶戲的一種,是我國民間藝術瑰寶。由于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皮影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淡出。現代學生很少接觸到這一藝術形式,一般是通過影視、網絡等對其有所了解。如果能將皮影藝術整合并運用到美術教學中,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展美術教學內容,更是對皮影藝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基于這一想法,筆者在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融入皮影戲內容,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對皮影藝術的相關知識有初步的了解,能設計與制作皮影人物、動物、場景等內容,并能通過團隊合作完成皮影戲的表演,從而提高幼師學生設計與制作玩教具的綜合能力。筆者還讓所教班級學生與一線幼兒園進行互動,將學生制作的皮影作品帶到幼兒園進行演示與教學,從而使有關教學得到了有效的檢驗。下面筆者分享自己的教學過程,以期同仁、學者批評指正。

一、將美術知識轉化為美術學科知識

首先要針對皮影戲進行前期的資料收集、整理。由于皮影戲在我國的派別較多,制作工藝繁復,文化底蘊深厚,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相對薄弱,如果將皮影戲內容直接搬入課堂教學,則會因為知識點過難、技術操作復雜使學生難以掌握,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搜集、整理、提煉出與幼師學生知識水平相符合的教學內容,把皮影戲的相關美術知識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美術學科知識。筆者對皮影戲的來源和分類進行簡單介紹,著重對皮影戲的人物造型、紋飾等藝術形式進行分析,為了貼近幼師學生的專業內容,重點對兒童皮影戲如《老鼠偷油》《鶴與龜》《三個和尚》等案例進行分析。

二、簡化制作工序

傳統的皮影戲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驢皮、牛皮、羊皮等獸皮,其制作工序較為復雜,須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燙平、連綴結合八個步驟。如果按照傳統的工藝進行教學,則不符合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實際,因為材料不易收集,工藝繁復。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筆者經過反復研究,對以下幾個工序進行了簡化:其一,筆者首先在材料的使用上進行改變,將原制作使用的皮制材料改成常用的卡紙和宣紙;其二,畫稿,即將人物形象分部位畫在卡紙(宣紙)上,注意人物的比例關系;其三,剪刻,即采用剪紙的方法進行剪刻,可根據需要進行染色,會出現不同的色彩效果;其四,過塑,即將畫好的各個人物身體部位進行過塑,再沿邊緣進行修剪;其五,連綴,即用細繩將各個部位進行連接,一般皮影人物用五根操縱桿即可讓人物活動自如,也可以根據實際設計的需要添加操縱桿,從而方便操作。

三、學生創編故事

由于該課程屬于語言領域的玩教具制作,在設置教學目標時,筆者會要求學生進行故事創編,通過設計與制作語言玩教具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這樣的綜合能力。針對實際需求,創編故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學生原創幼兒故事,要求其創編的故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另一種是學生根據經典兒童故事進行改編,故事、人物等不發生變化,可在情節等方面進行創新變化,如“白雪公主沒有吃下毒蘋果”“三個和尚如何協商挑水的事情”等內容。第二種基于原來的經典兒童故事進行現代社會文化理念的添加、更改故事情節,從而變成一則新的兒童故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將美術學科和語文學科知識進行整合,讓美術教師與語文教師共同打造,才能讓學生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否則學生所創編的兒童故事的質量很難保證。故事創編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小組表演

學生根據所創編的故事內容,按照皮影戲的制作方法完成整臺皮影戲的人物造型、場景布置等內容,同時還要搭建表演用的背景臺。筆者將全班學生按小組的方式進行分配,每個小組5位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皮影戲從故事創編到皮影人物制作等一系列工作,最后進行團隊表演。選定該組的組長,并進行人員分工,制訂詳細的計劃,必須對整個設計制作過程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記錄。這一過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需要學生整合美術、語文、表演等學科的知識,才能順利地完成作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提高均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五、教學拓展

最后,為了有效地拓展該課程的實效性,筆者讓本班學生直接與當地幼兒園進行互動,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皮影作品到幼兒園進行表演,根據在幼兒園表演的效果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效。這一過程既是對學生作業的一種檢驗,同時也是對此次課程的一次檢驗。表演的結果表明本課程教學內容符合專業設置,讓學前專業學生和幼兒對民間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是對皮影藝術的有效傳承和發展。

六、皮影藝術課堂教學的意義

學生在學習皮影藝術的過程中,能夠近距離地感觸中國民間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對皮影的制作和表演進行詳細了解之后,很多學生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尤其是皮影的造型藝術、色彩藝術、鏤刻藝術和表演藝術,對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將皮影藝術帶入課堂,為學生創造了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在美術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教師對其內容的選擇和重難點的把握進行思考,逐步深入分析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并充分鍛煉了自己的創新能力。可見,在成功設置皮影藝術課程的同時,也實現了教師隊伍的發展。皮影藝術作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得到合理的保護、利用、傳承和發展。教師通過課堂講授、現場參觀等多種教學方式,把皮影藝術的相關知識、技能、思想觀念傳授給學生,學生能欣賞皮影藝術,并能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這既是對非物質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又是對皮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作者:趙芳 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