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05-13 11:00:45

導語:民間美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美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基礎美術不是專業美術,而是一種生活美術教育,學生學的不是專業美術,而是生活美術,它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有利于學生未來生活和身心發展。”教師如果將民間優秀傳統美術引入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到驕傲而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吸引當地人對于家鄉傳統美術的關注,從而為學校開展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民間美術;開發;運用

傳統的民間藝術文化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精神血脈和根源。離開了豐厚的傳統文化的積淀和滋潤,中國文化發展就缺少根基,沒有生命力。尤其是走向全球化的時代,就更應該重視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此,美術教育這一方面可以進行探索性實踐和研究,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做出獨特貢獻。在學校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嘗試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去指導學校美術教育實踐,理解和研究民俗與民間藝術,創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俗與民間藝術,使之成為當地學校美術教學不可多得的寶貴的校外教育資源。本文從本地區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出發,剖析了中學美術教學的現狀,并通過對民間美術資源的分析,深度挖掘其在中美術教學中的可行性,提出研究對策及設想方案,旨在提高新生一代對民族文化、家鄉藝術的認知和認同度,使民間藝術得以傳承。

一、中學美術教學現狀

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學校過分重視文化課成績而忽視音體美課程,一味追求高考分數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來自家庭的原因。大部分家長對美術教育存在種種偏見,將學生的審美教育等同于培養畫家的專業教育,甚至認為畫畫是手藝人與工匠的活,是受歧視的營生。即使某些家長看到藝術考試能成為學生通過高考的所謂捷徑,往往出于對高昂的費用的考慮而放棄藝術考學這條路。同時,從現在的美術教材來看,其內容往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較大差距,這就使得學生也喪失了對美術課的興趣。這一現象引人深思:放任自由,任其發展顯然不行。然而,又該如何尋找一條能貫徹中學美術教育的方針,而且能符合實際情況,還能做到因地制宜呢?由此,我想到了民間美術。

二、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

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應考慮不同地區學生的基礎、地方資源和文化特色,應使教材具有多元選擇性以適應不同地區的教師和學生的需要。”現行教材中缺少地方傳統美術文化資源的教學空間,有待于教師自主處理教材。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從地區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豐富的民間美術課程資源,挖掘自身潛藏優勢,將民間美術引進美術課堂,并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認識和傳承。這不僅是對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的有益探索,也是創造性豐富教材體系的積極嘗試。民間美術形式多樣,異彩紛呈,比如織錦、虎頭鞋、面塑、泥模等,它們形式上色彩對比強烈,造型大膽夸張;在題材方面,它涉及民俗、生產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僅以年畫為例,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中國傳統年畫源自鄉間,其制作者和消費者也主要是農民,制作方式基本上是單線木刻、手工填色,造型簡約夸張,用色鮮明艷麗,體現著鄉土中國典型的農業文化心理、審美觀念和風俗習慣,迎合普通百姓的欣賞口味,滿足其精神需求。而現在的學生大都在玩具堆里度過了童年時光,不懂得與人交流和對人的尊重,沉浸在電子游戲中空泛的故事情節表現里,而這些又能在他們的記憶里留下什么呢?其實,民俗與民間藝術就像會講故事的媒體,可以給現代中學生訴說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歷史,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心領神會,更好地連接這一代與上一代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豐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從而使現代中學生感悟到歷史的傳統,并很好地傳承下去。

三、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民間美術的運用

古老的民間美術雖然就在身邊,但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去關注和學習,還是需要教師和學校做一番工作和努力。要想真正實現民間美術進入中學課堂,教師應建立起學生參與型課堂模式,讓學生親自去搜集相關的材料,講解相關故事,甚至親自動手參與制作,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的目的。具體來說,教師可設計以下教育環節。

(一)收集物品和材料

例如,教師可讓學生收集與年畫相關的故事、傳說等。對于學生來說,做到這一步難度不大,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使環節的活動具有可行性。

(二)展示與解讀

對于學生收集來的民間美術作品,教師在展示時要做好篩選和分類,幫助學生刪除封建迷信或其他的不合時宜的內容,并對要展示的作品貼上標簽加以說明。此環節是實現審美教育,陶冶學生情操的過程,即美術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這一過程中要求教師利用專業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從具體的民間美術作品出發,講述美術理論知識,實現中學美術教學目標。

(三)體驗與創造

該環節是上一節的深入和發展,也是素質教育的主旨所在。例如,教師可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面塑或剪紙等簡單易學、可操作性強的制作活動,就能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這樣就能實現教學的互動,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單方面說教,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使學生很好地將民族美術繼承和傳揚下去。

四、意義

在美術課堂上開展鄉土美術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家鄉藝術的認知和認同度,是使民間藝術真正得以傳承的良策,還使學生對美術的觀察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了較大的發展。因此,充分挖掘適應本土民間習慣的鄉土文化資源,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美術教育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美術的渠道,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了解當地社會與經濟文化發展的有益嘗試。總之,民俗與民間藝術是全國民族文化藝術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藝術教育應該擴展到一切民族的文化藝術中去,并在教學過程中既尊重每個民族美術發展的獨立性,也要注重其相互影響的普遍性。學校美術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繼承傳統文化,弘揚本土文化,傳播民族藝術,提倡民主精神。因此,我們應當挖掘民間藝術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使之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

作者:胡嵐臻 單位: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雙山子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李春霞.將民間美術文化融入中小學美術課堂的途徑[J].教學與管理,2009(1).

[2]索峰.地方民間美術歷史傳承路徑探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