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美術教育與美育教育

時間:2022-11-04 09:51:47

導語:淺論美術教育與美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論美術教育與美育教育

摘要:2018年8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提出殷切希望。職業教學校美育教育的任務也很艱巨,本文從職業學校的美育目標和美育措施兩方面來具體分析,提出美育要結合美術教育,貫穿整個學科體系來逐步實現。

關鍵詞:美育現狀;美術教育;審美;創造;傳承

2018年8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提出殷切希望。藝術最高學府尚且面臨如此困境,職業學校的美育現狀又是如何呢?經過九年義務教育,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正是樹立人生觀世界觀的年紀,在這里,他們能完成自己的美育任務,順利成人嗎?現狀是不容樂觀的:首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導致學生在前往高考的獨木橋上前仆后繼,文化課是學習的重中之重。學生能接受到的美術教育、美育教育少之又少!其次,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能技術人才,職業學校的培養重心放在了技術技能學習上。學生很少有機會能接受到良好的美育教育。最后,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快餐文化借互聯網大行其道,別說學生容易迷失自我,就連老師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木心說:沒有審美能力是絕癥,知識也解救不了。職業學校的美育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一、職業學校美育教育的目標

美育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教育學生準確地分辨美與丑,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通過精神的參與滿足和心靈再造,找回自身存在的價值和幸福感。美術教育是能夠培養提升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端正樹立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觀念的教育,是美化學生的生活、凈化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性情,使學生更加愛美、愛生活的教育。當前職業院校的美育教育可以通過美術教育,貫穿在所有學科中進行,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專業技能,更迫切的是要讓學生提升審美意識。

二、職業學校美育教育的措施

(一)學會欣賞美。什么是美?美是靜止的也是活動的。美術欣賞課可以在教室里面通過多媒體設備觀看從史前到今天的人類藝術史來了解學習;也可以走出課堂,到美術館、展覽館去現場體會;或者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各種板報評比、文明宿舍評比、藝術節活動來嘗試用各種方法來表現美。另外,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上各種創意比賽,鍛煉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讓教學與時俱進。美是具象也是抽象的。《清明上河圖》生動展現了12世紀北宋清明時節汴河上下十里的世俗生活,你可以看見九百年前的人、建筑、車馬、風景,體會實實在在的人、物的美。20世紀,荷蘭畫家蒙德里安接觸了柏拉圖主義和多神論思想,又受到立體派作品的影響,創立了自己風格的“格子畫”,雖然你只看見一些簡單的幾何形和平涂的色塊,看不見任何具體的物象,但畫面給人一種安寧的抽象的美感,對建筑、工藝和設計產生巨大影響。美是具有包容性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我們都看得見的,但是杜尚的泉可不是人人都欣賞得來的。只有深入了解藝術家生活的時代,探究藝術家的思想,才能全面的理解和欣賞一件現代藝術作品。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藝術家,他所處的時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一個時代,生活相對安逸富足,畫家能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研究繪畫和科學。此時的蒙娜麗莎安詳,寧靜。我們再來看看杜尚生活的時代,一次世界大戰的屠殺場面,讓杜尚厭倦所謂的文明社會,反對粉飾的上流社會,他選擇直面血淋淋的現實世界,是一位反藝術的藝術家,從此改寫了西方藝術史,催生了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二)學會創造美。葉圣陶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1.理論結合實踐。職業學校的美術教育是實踐課程,以學習技法技能為主,但是如果就此不講究理論教學,是無助于技能技法的增長以及后期的發展的。特別是職業學校的學生,很多都是零基礎,甚至是對美術完全沒有興趣的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畫,去表現。2.美術教學評價多元化。美術活動是一個創造性活動。面對同樣的寫生臺,一百個學生應該有一百張畫,這才是寫生的意義。面對不同的畫,老師應當給予不同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眼睛里的美都能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幫助每一個學生樹立自信心是美術課中的美育目的。否則學生會失去表達美的意愿,不利于健康人生觀的樹立。3.多學科貫通融匯。職業學校的美術教育,要結合語文課、歷史課,把民族文化和歷史背景融合進去。有一個典故:北宋年間,有一考試畫家的命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有的畫家在“踏花”二字上做文章,畫了很多顏色形狀各異的花卉;有的畫家在“馬”字上做文章,畫了健碩高大的名貴馬匹,只有一位畫家抓住了詩句末尾的“香”字做文章,在馬蹄周圍畫了幾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讓看畫的考官會心一笑,從而獲得了第一名。這樣的畫既表達了詩文的畫面效果,又引人思考:為什么蝴蝶不圍著花飛而要圍著馬蹄飛?進而得出馬蹄因踏了花叢而沾了花的香氣,這才惹得蝴蝶紛紛來嗅!這婉轉曲折的詩意,正是中國傳統審美特別之處。4.借力科學技術的翅膀。初音未來的出現,為電子音樂的創作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美術的技能技法也在不斷變化進步,美術、設計涉及的范圍也在不斷地拓寬和細化。職業學校也要積極引進新的人才、新的設備,讓學生,包括老師,能以最快的速度和社會接軌。我校的無紙動畫實習基地就是良品動畫公司和學校合作的校內實訓基地,引進了當前先進的無紙動畫生產線,為學生的新技能的學習提供了可能。

三、傳承美的文化和歷史

1948年1月,沈從文先生把理想的美術教育的宗旨作了如下概括:“美術系屬于全人類心智與熱情之產物,為連接人類苦樂溝通人類情感一種公共遺產。對于此種珍貴遺產之謹慎保持,并發揚光大,進而貢獻于人民共同享受,豐饒人民情感,或加深其生命深度,實藝術家之責任。”美術的歷史也是人類情感和文化的歷史,只有透過外在形式的美,嘗試去探究藝術作品的內在美,我們才能更進一步地窺視到人類豐富的情感世界。雖然美是沒有國界的,但各個國家的文化歷史背景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對美的理解和表達上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中主要談了中國的美學,區別于西方油畫的逼真寫實,中國的山水畫,也就是文人畫,講究的是氣韻生動,不求形似,但求神韻。在美術創作中,除了向前看,展望未來,如果能適時地停下腳步來,回顧過去,從歷史中尋找啟發,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近幾年有一些漫畫歷史的讀本,比如說《漫畫三國》,《半小時漫畫系列》把沉重的歷史,用幽默風趣的漫畫表現出來,讓更多人,特別是兒童愿意去閱讀,去了解中國歷史文化,這就是成功的美術作品。

總之,職業學校的美術教育和美育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美術教育不能離開美育教育而流于僅僅對表面形式美的追求;美育教育也不能離開美術教育建筑空中樓閣,空談美育。美育教育任重而道遠,不光是職業學校和高等教育學府,更應該著眼于青少年、兒童,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普及美育,提升全社會的審美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我們畢生的精力和智慧。

參考文獻:

[1]王慎十.面向新時代的美育工作[J].藝術工作,2019(4).

[2]李潔.沈從文先生美術教育思想對當下美術專業學科建設的啟示[J].美術研究,2019(6).

作者:楊敏 單位: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