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樂教學探索

時間:2022-01-18 08:36:03

導語: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樂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樂教學探索

摘要:本文對所在區(qū)域進行提升學生民族音樂素養(yǎng)的策略和途徑探索,皆在從優(yōu)化音樂課堂、課內(nèi)延伸課外、加強教師培訓等方面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民族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能在充分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世界上的一切優(yōu)秀音樂文化,開闊音樂視野,豐富音樂內(nèi)涵,共享人類音樂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

關鍵詞:民族音樂;音樂教育;文化傳承

校園是提升學生民族音樂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學校通過加強課堂民族音樂教學和開展課外藝術活動,使廣大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傳統(tǒng)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讓其認識到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感知人類文化的豐富多樣,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他們理解、尊重各類音樂文化的理念。下面談談我在我們教育區(qū)域內(nèi)為提升學生民族音樂素養(yǎng)所做的一些實踐探索

一、在音樂課堂中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教育要真正做到一切從學生出發(fā)。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就一定要從學生興趣出發(f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而且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是改變當前中小學生對民族音樂課厭學現(xiàn)狀的重要途徑。

(一)利用名人效應,了解民樂魅力

民樂、民歌對當代學生來說的確有一種陌生的距離感,那么如何縮短這個距離呢?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喜好入手,利用名人效應,一來步步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以學生熟知的周杰倫為例,從他的《雙截棍》到《菊花臺》《青花瓷》,我引導學生聆聽并分析其中的一些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得出結論,即這些作品是西方RAP元素與中國民族音樂的完美結合。通過本堂課,學生不但學會唱周杰倫的歌,還深知他的音樂中運用了大量的民樂旋律和許多民族樂器,學生重新認識了我國民族音樂,了解了我國民族音樂的魅力。這在保護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產(chǎn)生正確理解,引導他們建立起平等的民族音樂觀。

(二)創(chuàng)設有趣比賽,促進主動參與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地調(diào)整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民族音樂知識搶答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分小組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民族音樂方面的音像及其歷史背景資料。這種比賽形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他們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的民族音樂知識。在搶答和介紹音樂作品時,學生又將這些知識相互交流。在活動中教師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解了民族音樂,學習民族音樂,相信這種遠離說教的方法將會受到中小學生的喜愛,會并對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產(chǎn)生積極影響。

二、在欣賞教學中育情

(一)精選內(nèi)容,融樂入境

音樂欣賞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提升學生民族音樂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之一。千百年來,我國的民族音樂與我國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水乳交融,深刻反映了各個時期的人們的思想感情。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便是抓好音樂欣賞這個教學主陣地。教師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可以精選一些能夠代表我國特色的古樂名曲和優(yōu)秀民歌呈現(xiàn)給學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歌時既要結合課本教材內(nèi)容,又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精選的中國優(yōu)秀民樂曲目應難度遞增,形成固定的民樂教學欣賞序列教材。

(二)視聽結合,音畫共賞

在信息化時代,民樂欣賞教學可以用視聽結合、音畫共賞的方法,這種方式能夠大大調(diào)動學生的欣賞興趣,提高學生賞析能力。在音樂教學中,與其讓學生用單一的聽覺器官來聽音樂,不如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器官,引導其一邊“聽”音樂一邊“看”音樂。在讓學生欣賞民樂合奏時,如果光用CD放給學生聽,學生則較難走進音樂之中,而在欣賞教學中配上視頻畫面,學生就可以直接看見民族管弦樂團中有哪些民族樂器,以及那些傾情投入的民樂演奏家和激情四射的指揮家……在音畫欣賞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在課外活動中實踐

加強中小學的民族音樂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素質(zhì),是一項全面的系統(tǒng)工程。它不僅需要課堂教學的重點培養(yǎng),更需要課外和社會的業(yè)余文藝活動的大力配合。

(一)建立藝術團隊,以表演促提升

為促進民族音樂教育,在校內(nèi),有條件的中小學可以組織民樂隊、合唱隊配合音樂課的教學,教唱民族音樂和民族歌曲。學校還可組織各種民族歌曲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帶普及,使學生普遍接受民族音樂教育。各校可以建立各種民樂特色團隊,如民樂隊、鼓樂隊、笛文化研究社等,每學期為全校師生和家長進行民樂匯報表演,定期舉行民樂欣賞專場音樂會,還可組織學生帶著心愛的民族樂器走出校門,走進社區(qū)、走進社會、走向國際。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表演和實踐來激發(fā)全校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熱情和學習民族音樂的激情,進而由點帶面地激發(fā)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學習民樂的熱情。

(二)請名家進課堂,學唱鄉(xiāng)音鄉(xiāng)情

戲曲演唱是一門具有極強專業(yè)性的藝術,音樂教師用模仿的方式往往很難表演出其中的韻味,所以在教唱戲曲時教師很難把握課堂。無錫是民樂之鄉(xiāng),同時也是戲劇泰斗薈萃的地方。我區(qū)邀請無錫錫劇團青年演員走進課堂教唱無錫傳統(tǒng)錫劇。通過鄉(xiāng)音、鄉(xiāng)情等民族音樂教育,讓學生直接感受并了解家鄉(xiāng)的豐富音樂文化,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四、在教學實踐中研訓

(一)逐層組織培訓,提升民樂修養(yǎng)

在對我區(qū)音樂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進修情況、個人追求、專業(yè)素質(zhì)等方面進行分析調(diào)查后,我制定了一系列培訓方案,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靈活多樣的培訓,采用了集中培訓和分層培訓相結合、師徒結對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大大提升了音樂教師的再學習熱情,并提高了學習效率。在集中培訓的過程中,我區(qū)還定期邀請高校音樂專家、音樂教研員、民族音樂研究人員來開展講座和研討活動。通過對音樂教師進行民族音樂的培訓,組織教師走進高等院校進行學習,使得中小學的民族音樂教育成為充滿旺盛生命力的活水。

(二)開展民族音樂教材教學觀摩,增強教師施教能力

我區(qū)開展了中青年優(yōu)秀教師課堂展示、青年教師“妙光杯”賽課等活動,通過課堂教學的區(qū)級、片級和校級三級觀摩來研討、探索民族音樂教育的課堂模式。它使教師能夠把握民族音樂教材的重難點,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引導學生走進民族音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感受民族音樂的美!我區(qū)不僅舉辦了骨干教師引領課堂的展示課,還通過每學期的青年教師“妙光杯”賽課活動促進和加強民族音樂教材的課堂研究。我們選取了許多民族音樂教學課例,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鼓勵青年教師發(fā)揮自己的構課能力,上出民族音樂課的別樣風采。

(三)加強教師專業(yè)技能,走進民族藝術

我們每年都舉行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以此來不斷錘煉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使其能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我們特別注重編排民族音樂方面的音樂節(jié)目,以此來提高教師的藝術實踐能力和表演能力。例如,我們對江蘇民歌《茉莉花》進行重新編配,創(chuàng)編了民樂表演節(jié)目《新茉莉花》,以唱、奏、跳的綜合形式全新演繹民歌《茉莉花》。這個節(jié)目還在教師節(jié)聯(lián)歡會以及無錫市新年音樂會上進行了表演,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評。

(四)開發(fā)利用地方資源,弘揚民族音樂教育

教師在民族音樂教育的探索中要提高自己的學識,平時要多學習、多積累,豐富自己的本地民族民間音樂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并且教師要豐富教學手段,使學生樂于也易于接受本地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可先用學生熟悉的人物、故事等吸引其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然后再以豐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民族民間音樂,真正投入到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中來。以上是筆者在我區(qū)進行的民族音樂教育的實踐探索。筆者從加強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教法探究的視角加以探索,希望能通過在自己所在區(qū)域的實踐,切實提升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yǎng),為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盡綿薄之力,讓祖國燦爛悠久的音樂文化在多元的世界藝術之林永遠綻放。

作者:張紅 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參考文獻:

[1]王立源.高師課堂呼喚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教育,2005年第8期.

[2]丁麗君.多元文化視野下的音樂教育研究述評[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第26卷(2期).

[3]管建華.文化策略與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國音樂,2005年第2期.

[4]楊加力.中小學的民族音樂教育亟待加強[J].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第8期.

[5]管建華.21世紀初: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音樂人類學在中國[J].音樂藝術,2009(1).

[6](美)特里斯•沃爾特.音樂教育與多元文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7]樊祖蔭.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J].中國音樂,2004(4).

[8]朱玉江.反思全球化時代本土音樂教育的困惑[J].藝術百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