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唱練耳民族音樂思維培養

時間:2022-05-03 10:43:55

導語:視唱練耳民族音樂思維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視唱練耳民族音樂思維培養

【摘要】現代教學中,音樂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受到了越來越多國民的重視。并且,隨著與時俱增的文化藝術追求,并開始非常注重學生的民族音樂思維教學,因其同時也是學生視唱練耳的一個過程。本文主要圍繞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民族音樂思維進行了討論分析,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視唱練耳;思維教學;民族音樂

近年來,中國傳統民族文化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其中,民族音樂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若想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國傳統民族音樂,則需要從開始便加強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思維的培養力度。在此背景下,我國傳統民族音樂思維視聽練耳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革,促進了學生民族音樂思維的形成。

一民族音樂思維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培養面臨的困難

一是師資力量匱乏。對于現代音樂教學而言,資深的音樂教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若想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生民族音樂思維的培養,則對音樂教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就目前我國國情而言,雖然現在有大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招聘了大量優秀的音樂教師,但是因其所學專業多為西方音樂或流行音樂等,對于所要培養的學生的傳統音樂思維非常不利。因其缺乏對傳統音樂知識的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一種可以讓學生樂于學習傳統音樂的良好教學方式,對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加劇傳統音樂思維培養的困難性。此外,音樂教師還必須擁有相關視唱練耳經驗,這可將視唱練耳教學與民族音樂思維的培養進行融合,提高學生對民族傳統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但專業的師資力量的缺乏,仍是我國教學背景下需要著重注意的問題。二是學生缺乏對傳統民族音樂的理解。現代學校教學中,音樂教學的方向與內容多為聲樂、音感等方面,非常少會涉及傳統音樂思維的培養。并且這種音樂教學內容一般會持續到學生高中畢業,在這一過程中其也會形成一種既定的思維模式。若想要強制對其進行改變,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對傳統音樂的排斥感,增加教學的難度。三是學生缺乏對視唱練耳教學正確的認知。在當代社會中,視唱練耳已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出現在各大音樂學院與相關教育院校等方面的考試科目中,并且其所占比重也非常大。缺乏對視唱練耳教學正確的認知,也造就了目前大多數學校的音樂課程多是為了應付考試來進行教學與學習的,學生與音樂教師都是為了相關院校的考試才去反復地進行理論知識上的考量,往往便忽視了視唱練耳的實際應用性。同樣也會造成學生在進行視唱練耳實踐時存在許多困難。另外,因為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也加大了其因過于枯燥的教學過程而對視唱練耳產生排斥感;與此同時,隨著教學的深入,視唱練耳方面所需的專業技能水平較高,對學生而言比較困難,也使其開始畏懼視唱練耳,進而開始慢慢懈怠學習,最終使其相關知識無法得到鞏固與進一步提升。

二視唱練耳教學中民族音樂思維的培養措施

1.調整音樂教學結構。在現代音樂教學過程中,中西理論結合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也造就了學生缺乏對民族音樂思維的理解與認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大力開展民族音樂思維教學時,也可將其與西方音樂中的精華部分進行有效融合,使其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使其易于接受與理解傳統的民族音樂。與此同時,長久下去還能夠使學生對音樂的整體認識得到顯著上升。但為使其能夠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對現有的教學結構進行改革,使其能夠更為適宜現代社會對學生傳統民族音樂思維的要求。在此基礎上,也可對授課方式進行創新,可分為個人輔導與集體輔導制,保證每一位同學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優化師資力量。音樂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對于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民族音樂思維的培養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因此,需要著重注意教師自身傳統民族音樂素質的培養。只有具備充足的、豐富的民族音樂知識基礎,才能夠在開展教學時提前將所授予的知識進行分析與理解,然后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出一個清晰、明了的民族音樂知識學習結構。然后在此背景下,引導學生對傳統民族音樂知識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應多次參與民族音樂方面的相關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己對傳統音樂的理解,也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多的真實有效的案例,進而吸引學生對民族音樂知識學習的積極性。3.借助雙音感訓練模式來提高學生視唱練耳水平。在現代音樂教學中,雙音感的訓練模式開始逐漸受到廣泛應用,其作為一種顯著的中西結合的模式,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可充分將中西雙方的文化與音樂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其能夠將本身音樂教學的特長發揮出來,并能夠依據對方教學的特點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與此同時,學生也可在中西雙音感的視唱練耳教學中體驗到不同種類音樂的碰撞,進而得到音樂知識上的升華與發展。在視唱練耳教學模式中,其所培養與鍛煉的主要方向是學生對于樂感的觸動,即通過利用雙音感的建立來提高學生對音樂聽覺上的敏感程度。音樂教師也充分利用這種模式來授予學生民族音樂中具體的調試音感的方式與方法,進一步優化學生對民族音樂中節奏、節拍、樂感等內容的把握水平。除此之外,建立中西雙音感教學訓練模式也可從根本上減少我國現代社會教學中,民族音樂教學內容枯燥、單一以及無味的重要問題,將更多的音樂背景與文化融入教學內容中,使其教學更加充盈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音樂文化素養。中西方音樂的相互碰撞與交融,使其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積極性,消除其排斥心理,能夠更加愿意去接受、學習與深入研究民族音樂的視唱練耳,實現音樂教學上的成功。

綜上所述,若想讓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發揚光大,必須從培養學生的傳統民族音樂思維開始入手,在視唱練耳中不斷地加強其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可有效通過改善教學模式、提高音樂教師民族音樂素質,并且利用中西音樂結合教學的方法來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民族音樂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進而對其民族音樂思維進行鞏固,這對我國民族音樂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非常現實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楠.淺談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民族音樂思維[J].藝術科技,2017(2)

[2]鄢秀麗,胡以芳.論民族音樂思維對專業視唱練耳教學的影響[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

[3]王昕.分析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民族音樂思維[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5)

[4]廖小芒.民族音樂教育語境下的高師視唱練耳教學改革[J].音樂時空,2014(18)

[5]史建華,董巾源.試論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民族音樂思維[J].音樂時空,2016(5)

作者:洪雪 單位:安徽省黃山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