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對民族音樂的傳承
時間:2022-06-13 03:01:57
導語:初中音樂對民族音樂的傳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作為初中音樂教學的基礎。從現階段的多元文化來分析,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要吸收西方國家的精髓,還要不斷深化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蘊含的底蘊,教師想要培養出具民族特色的優秀音樂人才,就需要從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入手。實驗證明,絕大多數的民族音樂作品背后都有著故事,歷史氣息和民族色彩氣息非常的濃厚。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民族音樂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提升以及民族音樂文化的展現,都要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進而培養出更多專業性的優秀音樂人才[1]。(二)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提供載體。眾所周知,學校是民族音樂文化發展以及傳承的重要場所,同其他形式相比較,在初中音樂教學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具有諸多的便捷性以及效力。初中生可在課堂教學中構建立體且全面的系統音樂知識體系,了解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內涵,促使其形成民族文化意識。現階段,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往往都是由部分民間特殊團隊來傳承的,欠缺系統性和專業性的規劃,同時在整體上也缺乏穩定性。由于學校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加之專業化特征非常突出,不管是在實力方面還是資源方面都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提供了載體。
二、初中音樂教育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作用
(一)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關鍵所在。在我國的民族文化中民族音樂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行之有效地傳承了民族音樂文化,才能不斷豐富中華兒女精神世界,促使民族的穩健發展。近年來,現代化和城市化飛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社會大眾的物質生活,很多民族文化也在日益消失,在這種形勢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文化是至關重要的,音樂課堂教學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提供載體,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民族文化的發展[2]。(二)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在現階段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都是根據教材內容來進行教學,教材內容嚴謹具有較強的系統性,但是教學內容比較枯燥,無法滿足初中生的實際需求。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的滲透民族音樂文化,豐富教學內容。在長期的發展中各民族都形成獨具特色的民族特色以及音樂文化,如藏族,能歌善舞,倘若在初中音樂教學之中適當的增加音樂文化,不僅可以有效豐富教材內容,同時還能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三)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近年來,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初中音樂教學開始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和技能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對音樂的需求也在日益提升。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可以滿足初中生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更好地促使其全面發展[3]。
三、音樂教育中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途徑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民族文化融入教學。教師想要行之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必要以先進的教學觀念作為指導,所以,想要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教師必須要積極轉變思想。第一,樹立現代化的音樂教育理念,了解并掌握音樂教育對初中生的音樂素養以及技能培養任務;第二,明確民族音樂培養初中生素質的必要性,在教學中滲透民族音樂的內容;第三,教師還必須要明確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以便科學合理的設計音樂文化傳承教學目標。如教師在進行春的教學中,可將《信天游》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地位。同時教師還必須要設計相應的民族文化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教學中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目標,讓學生了解陜北民歌信天游的風格和起源與歷史、旋律特征、歌詞構成等,激發其對陜北民歌的熱愛之情,促使正確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二)構建情境框架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眾所周知,現代音樂文化和民族音樂文化教學具有非常大的差異性,且存在一定的距離感,教師為更好地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必須要積極為學生構建“情境框架”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避免所學課堂教學的枯燥無味。第一,教師要在音樂技術層面上進一步加強音樂實踐課程有關作曲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自身技能的加強,將民族音樂如《信天游》《茉莉花》有效地穿插在課堂教學中,之后通過民族音樂的鑒賞,進一步加強初中生對民族音樂經典曲目節奏、旋律、手法、樂感以及演繹技巧的分析,以便加深對民族音樂作曲技術理念的學習。第二,加強對音樂形態結構的熟知以及理解,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為學生介紹新疆舞曲《青春舞曲》時,可用模仿以及演唱等方式教學。教師在新課伊始,可用民歌唱法為學生演唱《青春舞曲》,之后再讓其欣賞現代版的《青春舞曲》,并讓初中生模仿現代版和民歌版的演唱。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初中生感悟及討論民族音樂的趣味,還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民族音樂的風格以及民間音樂的體裁背景,深入分析不同的民族音樂作品當中存在的文化差異,以便更好地加深初中生對音樂藝術價值以及文化內涵的感悟。另一方面,還可鼓勵學生多參與民族音樂的專題講座、組建民族音樂樂隊。為深化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形態的理解,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表演,如欣賞侗族大歌,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和感知。(三)重視音樂的地域性實現民族文化繼承。當前絕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對此,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需高度重視民間音樂文化的地域性特點。第一,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面,必須符合地域性,只有這樣才能將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要積極為學生渲染音樂中的民族文化內涵,促使其更好地將民族音樂中的文化內涵同自身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積極有效地形成真實的主觀感受,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例如,為激發初中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可選擇《新疆之春》這首典型的民族音樂作為教學內容,借助視頻、圖片等形式,積極營造出具有新疆春天韻味的課堂氛圍,同時并引導其有效地將實際生活同音樂一起聯系起來,促使學生感受及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教師更好地實現民族文化繼承目的。(四)增設民族音樂課程,創編校本音樂教材。為更好地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教師必須要將音樂基礎理論課、音樂技術理論課、音樂專業課、文化共同課有效地貫穿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理念,還必須要增設一些民族音樂文化類課程。例如,教師可在初中音樂基礎理論課程中設置《中國傳統音樂概論》或者是《民族音樂學概論》等課程;樂理課程,增加《民族樂理》等課程;在初中生的視聽訓練中增加一些民族器樂演奏、戲曲或者是民歌演唱等各種內容,如二胡、笛子、古箏、琵琶、黃梅戲、京劇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分配不同類型音樂課程的比例關系。眾所周知,音樂是一門視聽藝術,視聽訓練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教師可讓學生親身感受初中音樂教材文中當中的民族音樂曲目。倘若在學校經費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開設部分視、聽雙重效果的課程,加深初中生對民族曲目印象,促使其深入了解音樂文化背景。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具有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但這些音樂文化的傳承主要是師徒相承和口傳心授,其方法不適合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所以,教師要編創、開發民族音樂校本教材,同時并深入到基層去進行實地防范,通過對民族音樂歌詞和曲譜挖掘、收集以及整理,凸顯教材的民族特色。
四、結語
總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具有至關重要的重要,實現民族音樂更好的發展,教師必須要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同初中音樂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重視音樂的地域性、增設民族音樂課程,提高學生民族音樂文化素養,更好地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政.芻議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北方音樂,2015,(03).
[2]毛秋思.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分析[J].大眾文藝,2012,(15):244.
[3]王鑫.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區域音樂文化傳承的思考與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6,(21):89-91.
作者:魏艷梅 單位: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安運司學校
- 上一篇: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的運用
- 下一篇:手風琴音樂民族化發展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