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女性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及途徑

時間:2022-06-20 03:22:23

導語:農村女性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及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女性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及途徑

一、加強農村女性思想道德教育意義

(一)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伴隨我國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而其中尤以男性居多。因此,在農村中,女性撐起了半邊天甚至更多,加強女性的思想道德教育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要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必須夯實物質基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也是當前農民最為關心的問題。道德,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影響著生產力的發展。當人們接受一種道德觀念時,就意味著他勞動的態度和效率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受到一定的影響。目前在我國農村,出現了“農業女性化”現象,能否調動農村女性的積極與主動來發展經濟事關重大。[1]163-165只有提高農村女性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發揮她們的吃苦耐勞精神,讓她們樹立起自立、自信、自強的理念以及創新意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廣大農村女性才能更好的挑起建設新農村的重擔。從人口數量上來講,農村女性絕對是實現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只有這些農村女性主動把本地的文明整潔與個人家庭的安定聯系起來,積極主動地去化解生活中的矛盾,注意村容村貌的整潔,把講文明,促新風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才能促進新農村的建設。要想在新農村中實現“管理民主”,就必須在加強農村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的基礎上,健全村民自治機制。目前,我國很多的農民并不愿參與對公共事務的管理,這就使得無法有效監督基層管理;同時,一些農民并不能用理性的、合法的方式來解決政治參與中的問題,甚至還有的人把政治參與當作一種工具來維護自身利益。而在這之中,農村女性更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此,要加強農村女性思想道德教育,讓她們逐漸樹立民主法制觀念,激發她們對公共事務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她們的自治能力與水平,從而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

(二)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自然規律使得世界上的任何物種只能保持一定的數量,人口的增長也受著這一規律的制約。人口的增加導致對土地的開發和過度使用,造成森林資源的銳減、水資源的短缺、糧食危機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最終導致生態惡化的局面難以挽回。如果不控制人類的生育行為,就無法擺脫人類所面對的生態危機。而控制人口的數量和提高人口的質量,這兩者是無法分開的。要實現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農村女性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必須轉變農村地區的傳統的價值觀、生育觀,而這種轉變應首先從轉變農村女性開始。因此,加強農村女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她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轉變她們落后的生育觀,對實現可持續發展十分必要。

(三)這是實現婦女解放的重要途徑

我們黨和政府一向提倡和重視男女平等,并將此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寫入憲法中。但是,要實現這一原則卻是任重道遠的。在我國農村,很多地區仍然保留著十分濃厚的封建傳統思想,由于這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的存在,以及男女在分工以及教育程度等方面的現實差異,在事實上的男女不平等現象仍然常見。在當前的現實情況下,要在農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必須把提高女性自身素質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因此,要加強農村女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她們建立自信,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讓廣大女性更有存在感,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男女平等,充分發揮農村女性的作用。

二、加強農村女性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提高農村女性的綜合素質

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首先提高農村女性的思想政治素質。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情況制定相應的目標,引導廣大女性拋棄小農意識、利己思想和落后的生育觀,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通過大力發展基礎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手段,提高農村女性的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創新適合女性特點的普法形式和渠道,以增強在農村中進行法制教育的實效,提高她們的法律素質;通過各種形式引導農村女性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始終保持開朗的心胸,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同時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陶冶情操,引導她們學會全面分析問題,有遭受挫折的思想準備,并能從中吸取教訓,通過這樣多管齊下來不斷提高農村女性的心理素質。

(二)營造良好氛圍,不斷推進農村女性思想道德教育的發展

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要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就必須首先形成完善的制度。任何一個公民的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長期和漸進的過程,所以這種良好的社會氛圍并不是朝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維護其長期性與連貫性。[3]66-68我們知道,道德它是依靠自制力來實現。這種自律意識是形成良好道德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是如果沒有社會制度的他律作保障,這種自律意識也難以穩固。因此,要通過農村教育制度的改革、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等方式來營造一種人人講道德、踐道德、揚道德的良好氛圍。其次,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和人生的避風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女性的生活核心一直是家庭和家族。她們的活動范圍也更多地局限在了家庭內。因此要改變傳統的男女分工的觀念,把女性從家庭束縛中解脫出來,同時建立相親相愛、平等真誠的家庭關系,提高家庭成員的道德水平,形成一家人互幫互助、相互促進的良好家庭氛圍。最后,有效利用大眾傳媒、優秀區域文化的教育功能。媒體、文藝和體育活動,能夠有效的滲透和影響公民的道德建設。受整體生活水平和環境的影響,在農村中,電視和廣播是女性接觸最多的傳播媒介。通過這兩種主要的媒介,積極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意義以及女性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對鼓舞她們自覺提高自身素質,主動投身于新農村建設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而與廣播電視相比較而言,農村女性更容易接受的還是區域文化。因為這些與她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來自于她們的生活,也反映著她們的生活。在我國,農村的優秀區域文化具有生動而多樣的形式,包括各種地方戲曲、歌舞、民間書畫、皮影戲、雜耍、說書以及各種民族工藝等等。我們可以通過這種生活化、感性化的方式來強化她們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結合農村女性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

任何的道德教育都應該從實際出發,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對農村女性進行教育也應如此,切忌脫離實際。因此,我們必須從農村的歷史傳統出發,從農村利益矛盾的特點出發,從農民當下的思想道德素質狀況出發,來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道德關系等。我們現在所開展的是農村中的女性思想道德教育,那么我們就更應該了解這些農村女性,更應理解她們,凡事尊重她們的意愿。[4]9-11在對她們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者應該放低姿態,以真誠的感情對待她們,用實在的道理說服她們,讓她們真實地感受到我們是在為她們著想,為她們服務,從而喚起我們廣大女性來關注自我的美好生活,并不斷提高她們對不同事物和價值的判斷和選擇能力。同時要高度關注利益問題,要以正確的利益觀來進行教育和引導,以使農村女性能夠正確認識并處理各種利益關系,讓她們不僅僅關心自身利益的實現,也開始關注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能否充分實現,從而推動新農村建設。農村女性這一群體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強化,對于新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以及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甚至下一代的健康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必須要從理論和實踐中不斷地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本文作者:蔣雪誠工作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