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關懷的思想品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13 10:29:11

導語:基于人文關懷的思想品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人文關懷的思想品德教育論文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社會建設具體到學校和課堂上,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首先,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求將過去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改成以學生為主體的相互討論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要真正起到領路人的作用,把握課堂的走向,避免“填鴨式”的教學。其次,構建和諧課堂要求教師多關心學生。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教師對他們的關懷很容易對他們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并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及時的評價,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比如,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敢表現或者觀點的另辟蹊徑教師要及時表揚,這樣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而且教師客觀積極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課堂外,教師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優點和缺點,這樣就會增加很多話題,也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再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道德品質,而非單靠成績來界定學生的學習水平。思想品德課程本來就是一門關于道德的課程,我們可以將學生平時參與集體活動或則集體討論時的表現計入到期末的成績中,并將平時的品德表現作為一個重點考察的內容,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二、培養學生自主、自由的思維習慣

自主、自由是人文關懷的重點內容,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主、自由的思維習慣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教育的關鍵,這不僅體現出了教師的人文主義精神,還使教師的人文關懷得到了傳播,并逐漸發揚光大。我們國家對于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言傳身教”,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和觀念的關鍵時候,作為他們知識上的領路人和精神上的導師,教師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基于這一點,政治教師作為學生道德教育的導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教師與同事之間的關系處理得好,就能夠影響學生們之間的關系;教師行事光明磊落一諾千金,學生們就容易養成信守諾言的好品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負責,學生們也會受到感染并認真負責。其次,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打開思維,不局限于課本上的條條框框,表現出自己獨立自主的活躍思維,并且以實際行動對學生的自主自由的思維方式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引導。這種自主、自由的思考方式正是我們所倡導的創新的源頭,也是我們的學生缺乏的良好品質,對于學生的發展能夠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自主、自由的思維習慣,是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中開展人文主義教學的作用之一。

三、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自身素質

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因為人文主義是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人文主義作為現代人精神領域的重點內容,顯得越來越重要。初中思想品德課作為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主要課程,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人文關懷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紀錄片,讓學生從內心記住我們民族曾經的輝煌與屈辱,這也是培養他們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能夠促使他們養成自強不息和愛國的精神傳統。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就是一個人的抱負和人文主義情節的具體體現。另外,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不僅是對于科學知識的掌握,更體現在個人的習慣與素養,對待事物、對待朋友、對待周圍環境的態度等各方面,后者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文主義關懷,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重要寫照。人文關懷不僅是教師對學生教導過程中體現出的師德,也是學生應該養成的良好品質,因為具有人文關懷的課堂能夠使教學活動更加和諧有效,能夠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在進行良好道德品質傳承的同時,更應該培養學生自由思考的習慣和創新思維的形成,使他們具有人文精神。

作者:謝油奎單位:福建泉州安溪第八中學